APP下载

创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7-10-14刘博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8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养模式创新

摘 要:本文主要对培养我国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与社会需求以及时代要求相结合,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自身的特点。将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有关原则提出,并找到需要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工商管理;创新;培养模式

工商管理专业具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在高校中,其培养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并实现了人才培养经验的积累。但是,最近几年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的过程中,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也面临着国际化、市场化方面的挑战,需要该专业在实现多样化、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的同時,实现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怎样实现这一过程,是各个高校中工商管理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商管理本科培养人才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我国经济在面向世界的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的发展形势中,很多不适应,甚至错位的情况出现在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模式中,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没有特色,共性趋同

因为教育管理相关部门一般会对指导、评价以及考察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对于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规格和目标很多高校从总体看是基本相同的,一些高校甚至直接对教育颁布的专业介绍中的业务规格和培养目标进行照搬,并没有按照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以及层次定位进行修订,其面向的专业服务部明细,同时人才培养的贵和目标也较为笼统、含糊,没有专业特色以及个性,不能实现市场差异化、多样化、层次化等多方面的人才需求的满足。

2.定位的培养目标偏高,没有针对性

现在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人才的目标在最近十年内并没有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相一致,进行变化。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的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原有的工商管理中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其毕业生更多的是在企业、公司等单位就业。不管是从毕业生的就业趋势、生源的素质情况,还是从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来看,其原有的定位都明显偏高。同时,人才培养的传统目标并没有明确的针对性,也就是说本科生、研究生、中专生以及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从而使各种毕业生存在着特色不鲜明、层次不分明、培养人才的类型单一等情况。现在社会中需求的工商管理类人才,除了一些研究类型的外,更多的是需要复合型以及高级应用型的人才。

3.教学内容脱节于实际的工作,实用性差

及时更新教学的内容已经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的一个瓶颈,虽然我国高校已经实现了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以及实践性经验的过程,但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升级以及结构调整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这也导致了工商管理职能的变化,需要更新其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时也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长时间未更新、实用性差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的专业的正常发展。

4.教学方式单一、方法陈旧

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时,需要使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现行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只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从整体的教学过程看,教学计划刚性化、教学过程程式化、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以灌输为主的情况使学生的个性被忽视,导致学生追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难以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够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只能将熟悉理论的毕业生培养出来,而不是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培养。

二、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创新模式的原则

1.将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增强

高校需要与经济、社会以及科技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实现培养模式的创新,增加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互动性;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进行突出培养;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特色培养的过程。

2.将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体现出来

现代的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需要在懂得经营管理的同时还要懂得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工程技术相关知识,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实现实际管理能力的培养。

3.对多元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进行倡导

各个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所在企业的经济发展的情况来实现其培养模式的建立,实现优势的发挥,并实现自身的特色,不应该都是一样的模式。在将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目标满足的前提下,需要将单一传统的培养模式打破,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中培养的定位和目标都各具所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多样化人才需求的满足。

三、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创新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1.实现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基础目标的明确

在确定培养目标时需要与专业本身的特点以及时代对于此专业的相应要求相结合。目前研究生教育以及MBA的迅速发展,是企业在进行管理人才选择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余地,本科生很多只能够从基层做起。因而将其培养目标明确为在对法律、经济、管理类知识进行系统掌握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管理技能的重点开发,实现计算机应用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的锻炼,将能够使用现代管理的手段将企业经营决策以及管理中问题解决,对于未来工作岗位更为适应,各方面综合发展的管理型人才培养出来。

2.实现课程体系以及教学专业内容的深化改革

在市场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学生素质、能力以及管理知识的整体优化,实现建设和改革工商管理相关的课程。在建设基础课程时,需要对学生的素养和知识进行注重,将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性加强,根据学生的兴趣,实现分流培养的过程。在改革课程体系时要将培养能力作为核心内容,将现有课程突破,系统课程之间要实现相互渗透以及有机的结合,实现能力主导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并实现与后续课程之间的配合。

3.教学方法的创新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实用性,实现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升。使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项目的参与,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4.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加强培养

需要将社会实践、学术活动以及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学术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开展过程。

参考文献:

[1]丁沧海.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J ].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3 (8) : 84.

[2]姚正海. 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7 (3).

作者简介:

刘博,1994.05.24,男,汉,天津市,学生,大学在读,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工商管理培养模式创新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