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抗震技术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2017-10-14姜晓雨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8期
关键词:房建结构设计应用

姜晓雨

摘要:地震是一项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板块之间的地壳运动造成的。伴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中要加强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抗震性能。文章总结了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目标与基本要求,分析了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确保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抗震技术;房建;结构设计;应用

1导言

我国是一个地震比较频发的国家,每年地震给我国带来的损失就非常的巨大,这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而,为了确保居民的生命与财产不受侵害,就要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时,科学、仔细、全面的进行建筑抗震加固设计。为了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要在震前与震后对建筑结构进行相应的抗震加固,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抗震性。

2抗震技术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地震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害数以亿计,地震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其破坏的巨大性和不可预测性给我国的许多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国家抗震规范中明确规定:“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对于小的地震,要求是在地震中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不发生破坏,不影响主体结构的受力;对于中型的地震,要求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地震后能够通过修理可继续使用;对于大型地震,要求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地震中不倒塌。随着我国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国对于抗震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得在地震中由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损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不断减少,对房屋的影响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断减少。尽管我们在控制人员伤亡方面和控制经济损失上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也反映了我国对于人们的住房结构设计以生活安全为主要目标的原则,但是由于地震的破坏力和不可预见性,在地震中还是有许多建筑物和构筑物发生了破坏,使得其不能够再继续使用,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避免人员伤亡和保护房屋建筑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建筑设计单位必须考虑的问题。房屋结构作为住宅建设中最关键的部分,合理的设计可以保证房屋的安全系数,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大多数房屋在设计时遵循“经济、实用、安全”的原则,还要以抗震设计原则为依据,结合瞬变地震本身的特点和不确定性,确保安全和设计思路,以应对自然灾害。

3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

3.1竖向均匀性原则

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的竖向均匀,可将受到的外力减少,起到一种缓冲作用,避免房屋因为外力冲击而出现扭曲。由此设计人员在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就要牢牢把握这一原则,对转换层的荷载进行均衡处理,同时还要设置相应的抗震缝,并对整体结构的比例进行合理控制。另外在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中,还要保证内部墙柱间的连接一致性,以此可对地震所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从而减轻其带来的破坏力。

3.2整体合理性原则

这一原则的重点在于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组合的科学性,且需在具体的组合上满足抗震性要求,只有房屋建筑结构整体合理有序,才可为抗震设计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对于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设计,还要保证其基础设置与相关规定相一致,实现地基基础的坚实稳固,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与此同时,还要将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承载力进行有机融合,实现所受荷载的分担。

3.3外观设计简单原则

通过对工程实际调查可知,对于房屋建筑结构的受力分析来说,它是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一项工序,并且在具体开展上也具有一定难度。由此在对建筑物结构进行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将其简单化处理,不能过于复杂,以便于为受力分担提供条件。其次在实际研究中也表明,结构简单的房屋建筑结构所受到的地震破坏会相对较小,而且在震后也较为容易修复和控制,所以说结构设计的简单化更能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

4抗震设计设计在房屋结构设计中具体的应用

4.1选择好相关的房屋建筑场地

在进行房屋建设的时候,选择好建筑场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建筑场地是建筑建设的基础,这也是有效的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第一步。地震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没有规律的地壳运动。在地震发生的时候,首先会受到影响的就是地基,随后整个房屋都会遭到破坏。所以在进行房屋建设的时候:①要选好房屋的建筑场地。一般在进行建筑场地选择的时候,要选择地势开阔平坦,而且地质比较坚硬的地面来作为房屋建设的地点,这可以保证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地面不会出现严重的位移现象。②在进行房屋建设的过程中,要尽量的避开地震多发地带,和地质不稳的软土地带。如果一定要在这些地段进行房屋建设,则需要做一些相应的补救措施,比如地基硬化措施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尽量的减小地震所带来的损害。

③在进行房屋选址的时候,还应该尽量避开一些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段,因为若是一旦地震,这会给房屋带来更加严重的损害。

4.2建筑的各面剛度与质量的分布

如果建筑刚度分布不规则,各处质量力过于集中,会导致建筑在地面平动分量的影响下,出现变形振动现象,危及建筑质量安全。因此建筑在设计时,要将各平面的刚度和质量力的分布尽可能规则平均,而一旦出现变化,要保证变化平均。以建筑竖向收进为例,在发生地震时,由于收进部位上下双方的不同性质,会导致双方之间的横隔层,也就是楼板出现应力变形,使凹角处的应力向竖直方向集中;又如隔震墙,在建筑物的底层往往会安装防震墙,以增强抗震能力,但由于抗震墙间有一定的间隔,因此会导致建筑物竖向出现不均匀,而建筑结构间的填充层设置不连贯或错层出现,会导致短柱的形成。另外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还要避免出现重心偏高、头重脚轻,以及立面结构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抗震性的影响是直接的,而且一旦出现,一般很难修复,且不利于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的提高。

4.3合理的设计防震缝

针对一些不够规则的房屋建筑,为了提高其相关的抗震能力,所以一般会采用防震缝的方式对建筑进行处理。这种处理的方法主要就是通过防震缝的设计,把整个不规则的房屋建筑划分成若干个规则的、独立的单元,从而有效的提高建筑房屋的抗震能力。在进行防震缝设计的时候,要根据房屋建筑本身的情况设计好相关的宽度和高度,保证防震缝可以发挥作用。

4.4隔震加固法

对于隔震加固法来说,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进行加固时可以设置隔震层,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地震的变形集中到隔震层之上,从而可以减小地震对于原有结构的破坏。这一方法的缺点就是需要设置隔震层,从而会影响到其他的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具有整体观念,从建筑结构设计的选址到工程设计,且对于抗震结构的设计考量要贯穿始终,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对房屋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其相关的抗震设计,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最终保证建设出高质量的房屋建筑。

参考文献;

[1]陈惠书.探讨抗震技术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21):15-16.

[2]林丽丽.探讨抗震加固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32):78-79.

[3]王亮.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7,43(17):37-38.

[4]禤健东.抗震设计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11):82-83.

猜你喜欢

房建结构设计应用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构建铁路房建系统管理“一体化”班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
房建工程施工的注意事项与管理对策探讨
高层住宅房建施工技术措施探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如何上好一堂“房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