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要性分析

2017-10-14徐倩王巧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8期
关键词:必要性分析

徐倩+王巧

摘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调水,经输水隧洞穿越巴颜喀拉山分水岭调入黄河(西北地区),其工程规模宏大、建设难度大、效益显著等特点与国内外其他跨流域调水工程相比可谓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建设将会为西部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发挥巨大作用,但是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目前仍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

关键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要性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引言: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以下简称西线工程)规划与2010年开工,然而,到目前为止仍未开工。相关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从生态,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争议十分激烈。有专家指出,制约西线调水的关键问题十分严峻,西线工程不能行、不可行、不易行。但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西线工程将会为受水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根本上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它是解决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和黄河断流的根本途径。在社会各界的不同声音下,西线工程到底是否应该继续规划实施呢?本文将对西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提出调水新认识,并对其必要性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制约西线工程调水的关键问题

(1)地理和气候条件恶劣

西线工程位于高寒,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这是地球最年轻的还在不断隆升且每年发生着几十毫米至几毫米旋轉位移的高原[1],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呈断裂活动性和地震活动性,地震地质灾害难以避让。西线工程调水区处于青藏高原片状多年冻土向岛状多年冻土、季节冻土的过渡地带,冻土分布十分复杂,这种不利的地质条件, 将会给调水工程带来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调水线路穿越活断层的处理等。此外,调水工程区海拔高程为3000-4500m,地面气压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仅相当于海平面的60% ~ 70%。这里冬季严寒而漫长,区域内极端最低气温为-30~-40℃,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时间长达5-8个月。这种低压、缺氧和寒冷的气候特点使得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工作困难重重,气压和供氧不足,必将使施工机械效率低下、运行成本增加,工期可能被拉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工作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2)青藏高原三江源头:生态极端脆弱

西线工程调水区和施工区位于青藏高原,是人类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区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青藏高原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地区。著名地质学家刘宝珺院士和江新胜教授著文揭示: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发动机、东亚水循环的心脏、东亚地区的水塔,是我国乃至东亚的生态屏障。如果全球温度不断升,高原冰盖可能全部消融,发源于青藏高原的7条主要河流枯竭,东亚水塔坍塌, 青藏高原周边的冰川融水依赖国家将遭受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中国将首当其冲【2】。

(3)民族宗教文化保护及移民安置难度大

西线工程位于藏民族集中聚居区,藏区牧民有着十分虔诚的宗教信仰。藏区宗教设施量多面广,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寺庙,还包括修行地、佛塔、转经房、嘛呢堆、经幡等大量设施,藏族民居往往具有十分宝贵的宗教文化价值,寺庙搬迁已属不易(很难做到无损搬迁),这些分散在广大区域的宗教设施和文物更加难以搬迁,且价值难以评估。此外,调水区是牧区,牧业生产需要大面积草场,调水工程又要大量淹没草场,这将使移民土地补偿工作的难度远远超过农区,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三、西线工程:造福西北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与内蒙古西部)21世纪的发展,对支撑我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的水资源进入了十分紧张的状态。西线工程的兴建将会是实现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实现西北、华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战略举措[3]。

四、对西线工程的新认识

近年来,西线调水的决策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许多问题进一步明朗,一些误区得以澄清,特别是黄河水情、沙情的新变化、上游缺水性质的再认识、黄河流域水权置换的积极效果、最新科学研究对我国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揭示,使我们对西线工程的必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一些专家提出,长江毕竟还是相对富水,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调剂一定的水量是必要的、可行的。但是,一定要避免靠兴建多阶梯、大流量、高扬程泵站的方法来实现调水,否则会消耗巨额的来之不易的电能,理想方案是尽量选择自流或低扬工程来调水。将那些因季节关系而富裕的长江电能资源,与其用来向黄河流域多梯级高扬程调水,不如向黄河流域调电好[4]。还有专家提出了新的调水思路,即调整“八七分水”方案,调整西线取水位置,保水节水以增加黄河水源,推进水权置换和节水行动,上中下游统筹,黄河、长江两全,高水高用,量水而行,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健康河流。

五、结语

西北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既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又具备了现实可能性,但却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难[5]。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建设,将会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为受水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西北地区的发展。但是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万万不可忽略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当然,西线最终是否需要,取决于国家的长远战略需要。如果2030年以后中国的人口转为减少,加上用水效率的提高,由人口压力推动的水资源压力缓和或者是探索出了更好的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方案,或许西线工程就无需在建了。

总之,像西线工程这样重大的战略工程,兴建周期长,为避免需要的时候来不及,需要早做研究,包括2030年以后的中国用水的长期趋势,也需要仔细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智梁.西线一期工程区地壳的活动性[J].山地学报,2005,23(6):641-650.

[2]江新胜.刘宝珺.中国全球变化趋势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全球变化风险[J].矿物岩石.2014,34(4).

[3]魏昌林.郭学恩.陈雪英.中国南水北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霍有光.绸缪中国水战略.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7

[5]贾绍风.刘俊.大国水情.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endprint

猜你喜欢

必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分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必要性分析
国有林场发展趋势与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焦点解决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试分析物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服务“三农”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必要性分析
高职学生创业制度保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开设职业汉语课程的必要性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