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创业制度保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2015-12-14陈文彪

企业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创业就业必要性分析保障体系

陈文彪

摘  要: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本文试从在分析高职教育的特点基础上,探究了高职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分析,并梳理了高职院校人才创业就业之路,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制度保障。

关键词:高职教育;保障体系;必要性分析;创业就业

一、创业制度保障体系构建的概述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作为占大学毕业生半壁江山的高职生,如何应对就业难,如何利用高职教育的优势,创出一条新的就业途径?高职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创业就业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新的就业途径,这也应是高职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高职院校应该努力探寻如何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这既是高职学生成长和成才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高职学生创业保障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包括支持高职学生创业的激励、引导、教育、宣传、扶持、管理、风险防范、评价等一系列措施安排,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相互关联的统一体,起到合力效用。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后,我国逐步显示出对创业的重视,在历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都有对创业的指导性政策,具体到每个部门、地方,也有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制定比较符合自身情况的详细政策。但总的来说,大多是为解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燃眉之急,出台的政策短期效应的多,中长期政策规划不足,政策导向层次低、设限条件多、操作难度大;政出多门,措施零散,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在整体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形成合力的系统。

二、创业制度保障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一)创业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创业就业是高职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如果注重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必将会促进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的改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从而构建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培养模式,创设学科课程和实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在创业就业方面就能突破专业技能的局限性、自身素质的单一性,从而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业就业能促进高职生就业率的提高。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就业观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发展。传统的就业,就是直接帮助学生去寻找工作岗位。而创业就业则是一种新的就业观念和教育理念,它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这种教育理念,应该是把创业就业指导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突出创新教育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创业就业者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不仅缓解了高职的就业压力,也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三)创业就业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是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口增长要到2050年才能停止。据预测:我国人口到2005年为13.32亿,2010年为13.81亿,2050年为15.82亿,按《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到2010?年入学率接近15?%。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可能提前实现。若按每年新出生人口为2000万计算,入学率15?%,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500万,每年毕业生将在500万以上。而高等教育入学率将继续增加,毕业生也必将相应增加。又据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一直保持在60?%以上。面对这样沉重的就业压力,转变大学生毕业就是到社会上寻求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树立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了。

(四)创业主要难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拦路虎”,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启动资金。除了家庭资助,绝大部分创业大学生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目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积攒下来部分资金,但创业初期的花销,经常会远远超支。二是缺乏市场经营经验。大学生有激情、有抱负,但在实战中往往是“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可能会因“纸上谈兵”而败北。三是心理承受能力弱。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校生活,相对风平浪静少有挫折,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们也普遍比较脆弱。其实无论何种创业都会有风险,创业的同时即应该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能够经得起市场的锤炼。四是创新能力不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技术创新。很多大学生只看到他人成功后的表象,不顾时间、地点的差异,盲目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己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步他人后尘。

三、结束语

对政府来说,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快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实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出就业;最后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实体进行投资的政策即大学生创业基地。对社会来讲,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周到。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得,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的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入人才的社会意识。对高校来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高校不仅顾教育也要管就业;招生人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扩招,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创造更多的财富,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创业就业必要性分析保障体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试分析物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服务“三农”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必要性分析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