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开发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2017-10-14于卫雁

高教探索 2017年13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于卫雁

摘要: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外有关学者就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模型分析。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解析,认为高等职业院校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

自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彼得·德鲁克(1954)——现代管理学之父在其《管理的实践》中最早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人力资源的涵义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解释。综合他们的研究结果,本文认为,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所拥有的能够被其所利用、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劳动力的总称。它既指劳动力的数量,即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又指劳动力的质量,也就是劳动力的体质、知识、技能、经验水平等。

人力资源开发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Nadler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提出的,此后,美国训练与发展协会(ASTD)学者Gilley、Eggland、Smith也都对人力资源开发进行了界定和解读。综合各种观点,本文认为所谓人力资源开发是指组织为实现其发展战略,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规划、调整、培养的活动。

二、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要充分实现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依靠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整合。西方学者提出的几个经济发展模型很好地说明了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柯布-道格拉斯模型

1928年,美国数学家柯布(C.W.Cobb)和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Paul H.Douglas)在探讨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时,创造了一个被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的经济数学模型,它的表示形式为:Y=A(t)LαKβμ[1]。该模型表明,决定经济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固定资产和综合技术水平。在对美国1899-1922年间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与计算后,柯布和道格拉斯得出α值约为0.75,β值约为0.25,这说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比物质资本要大。这一研究结果促使人们开始重视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等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0世纪50年代,罗伯特·M·索洛等人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它的表述形式是:sf(k)=k+nk。[2]模型把一个经济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按人口平均的储蓄量用于两个部分,即,人均资本的增加k和新增加的人口按原有的人均资本配备设备nk。通过对美国1909-1949年有关数据的计算,索洛得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他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又发现,人力资源受教育水平和培训对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达到60%。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也证明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

(三)人力资本模型

西奥多·W·舒尔茨(1961)、G·S·贝克尔等经济学家提出了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模型:Yt=F{A(t),Kλt,H1-λt,Lt}[3]。该模型表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独立的重要支撑,凸显了“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因素的作用。

柯布-道格拉斯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人力资本模型表明了西方经济学界关于人力资源因素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认识从技术决定论到人力资本决定论的转变。实践也证明,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三、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形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均使得社会生产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对劳动力需求向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转化。而承担着为地方經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好适应了这两个转化。同时,我国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通过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方式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的劳动者,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市场,以提供研究、咨询、参谋、技术服务等形式,把自己掌握的先进工艺、先进技术,甚至是研究成果、发明创造等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转化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此外,凭借拥有的人才优势,高等职业院校或者接受企业委托,或者主动和企业联系,与他们的产品研发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就产品研发、生产、经营、销售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开发和解决。通过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人员的相互学习、借鉴和渗透,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四、人力资源开发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超过了物质资本的投资,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的结构性失衡,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借助企业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载体,采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对接区域经济发展endprint

通过校企合作,高等职业院校能够更好地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脉搏,紧跟区域经济产业调整的步伐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停办被市场淘汰的专业和专业群,增设、调整、优化既有自身学科优势,又有旺盛市场需求的专业,并把这些专业作为龙头,逐渐形成与区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密切相关的专业群。在校企合作中,高等职业院校还可以通过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以“主动适应、动态开放、自我调整”为原则,建立专业发展机制,以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解决好人才培养的市场性和区域性之间的矛盾。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课程体系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让他们和专业负责人及任课教师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变化,采用调查、座谈、研讨等方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及时反馈区域市场人才需求、相关行业或企业岗位能力等信息,以此把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目标和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共同体现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使之更加贴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际,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岗位的实际工作流程、技能目标和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为检验课程教学效果,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通过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改革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和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要实行“理考+实考”的方式,由合作企业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这样,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就能更好地过得了市场的“关”。企业在与高等职业院校的这种合作中,进一步加深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而且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的愿望。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想得到市场的认可,就必须使之接受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相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讲,企业拥有更多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这样的“实践型”人才不仅知道“如何做”,还懂得“如何做得更好”,这就可以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而相对于企业来说,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则具备更多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他们明白“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既可以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服务,也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以提高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培训。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为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化”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平臺,一方面促进专业课教师和企业的一线专家、技师、工程师进行接触和交流,向其学习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派遣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参与实际生产过程。高等职业院校也可以直接聘用合作企业的技能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使其承担试验、实训、实习指导和教学任务。这些方式既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更加便捷、有效,又大大降低了其培养成本。

注释:

①式中,Y是工业总产值,A(t)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K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

②式中:s为储蓄率;k为人均资本占有量;y=f(k)为人均形式的生产函数;n为人口(或劳动力)增长率;k为单位时间内人均资本的改变量。

③式中,K表示资本,λ是常数,A(t)表示技术进步,H,L分别表示高级人才和普通劳动力。

(责任编辑黄佳锐)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开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
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安排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