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说杭帮丝竹与武林筝

2017-10-14孙文妍

非遗传承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丝竹武林古筝

孙文妍

(一)

2006年5月20日,流传在我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江南丝竹音乐,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

江浙沪三地同属中国南方吴越文化圈,它们的地理位置在长江和钱塘江之间,是我国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水的资源十分丰富。除长江、太湖、西湖外,还拥有数万条大小不一的纵横交叉的河流,而且湖荡密布,江滩、河滩众多。“遇山而阻,遇水而流”,由江南青山绿水孕育出来的民间丝竹音乐在这一带的流传十分通畅。

丝竹音乐通常指的是以丝与竹为材质的乐器组成的乐队音乐。

国家级非遗传人沈凤泉先生在他所著的《江南丝竹音乐艺术》中介绍:在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初,地处浙江北部的杭州、嘉兴、湖州等一带已有丝竹乐的活动。有据可查的平湖“合计清音社”、嘉兴“金声奏”等丝竹乐社,自1821年到1851年间已延续了数代人。据史料记载,在1911年前后,杭州的大户人家都盛行在举行婚丧喜事的活动中请“清音班”或“清客串”来先吹打,后入厅室演奏的习俗。

“清音”在丝竹乐中是指纯乐器演奏的音乐。丝竹乐曾有“清音”“仙乐”“仙鹤”“国乐”等称呼。1952年,才根据杭州知名音乐学者周大风的提议将江浙沪三地的丝竹音乐改称为“江南丝竹”。

“清客串”是指杭州摊簧班里的乐队成员自由结伴被邀参加丝竹乐的演奏活动,俗话称“客串”。因他们不计报酬,所以称“清客串”或“玩客”。这种队伍自称是“杭帮”“杭摊”,他们演奏的音乐被称为“杭帮丝竹”。

清代范祖1863年成书的《杭俗遗风》写到,杭摊清唱戏文兼奏丝竹乐曲。艺人自称为“杭帮”,他们演奏的丝竹为“南词牌丝竹”。

杭帮丝竹就是杭摊艺人和玩(串)客演奏的丝竹乐。1910年左右由“玩客”组成的“安康正始社”(简称“正始社”),在最鼎盛时期高达50多个班。1920年左右,由吴毅丞、朱又雪、王云九、蒋阴椿、王巽之、黄云程等二十余人在杭州金衙庄(明万历年间,佥都御史金学曾的别业,又名臬园,是杭州名流和社会上层人士聚会之所)创办国乐研究社,也以演奏杭帮丝竹和《弦索十三大套》的曲目为主,杭帮丝竹的曲目有《四合如意》《行街》《梅花三弄》《云庆》《八板》《小拜门》《小霓裳》《将军令》《灯月交辉》等。

(二)

在杭摊的伴奏乐曲中,古筝是件有特色的乐器。它通过在高音区快速点弹而产生的明朗的音色和流利的声音效果,给人一种活泼明快的感觉。流行于杭州、湖州、嘉兴等地的由曲艺发展而成的杭剧(旧名武林班)的伴奏乐器也以筝、笙、箫这三件乐器为主。杭帮丝竹乐和浙江地区的戏曲曲艺是中国民族乐器古筝在浙江地区得以流传与延续的母体之一。

著名音乐家何占豪题词

建国后仍健在的杭摊老艺人邱石如介绍说,杭摊艺人历来尊重弹筝者。当时的弹筝能手有夏福宝、马仁斋、陈望良、白少梅、张少庭、朱庆余、杨连福、王桂林、梦松、巴日斋、华介眉、黄云程等,他们和冯奎、陈其善、王玉亭等一起,被称为“杭帮丝竹大家”。

浙江地区的古筝源远流长。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经常与歌伎、乐伎来往,以致他任满离杭,歌伎、乐伎们还不让他走——“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翠黛”即指杭州的歌伎、乐伎;“五马”,指五马刺史;“三年”,指为官一任的期限。他身边除了能歌善舞的樊素、小蛮外,还有专为他弹琴的乐伎,他在杭州和苏州刺史任上写过多首咏筝诗。

另一位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杭时,曾与他的朋友张先游西湖、闻弹筝,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江神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除了古典诗词中有筝乐曼妙的描述外,在史籍上也可以找到有关记述。

《宋史•吴越钱氏世家》中有吴越王钱俶给北宋的贡品清单:

白金五万两,钱万万,绢十万匹,绫二万匹,棉十万屯——银装鼓二,七宝饰胡琴、五弦琴各四,银饰箜篌、方响、羯鼓各四。

吴越王钱俶俯首称臣,给宋王朝进贡的除了金银之外,当然是江南的特产绫罗绸缎,此外还有乐器。这说明当时浙地乐器制作业之发达,工艺水平之高。

周密的《武林旧事》、耐得翁的《都城纪胜》等笔记小说中都有类似的记载,其中记录了筝色部头的人名及著名的筝手,甚至还有演奏的曲目。如在《武林旧事》中,出现的筝手名字有陈仪、豪辅文、吴宣、豪俊贤、徐贤祖、张广、侯端等,曲名有《双双燕》《会群仙》《聚仙欢》《月墙花慢》《月中仙慢》《六玄》等。

传于浙江的古筝,多在杭摊与杭帮丝竹的伴奏与合奏中演奏,一般都称为“武林筝”或“杭筝”。浙江杭州古称“武林”,浙江古筝便有“武林筝”“杭筝”的雅称。

抗日战争开始后,为躲避战乱,各种民间文艺班社纷纷解体,武林筝随杭摊与杭帮丝竹团体的消失在浙江地区也几成绝响。

相关链接

史料记载, “武林筝”脱胎于秦筝。此种筝始于宋,元明清三代普遍应用。

筝由中原传至浙江地区已有较悠久的历史,在流传过程中融合了浙江民间音乐,形成“武林筝”独特的风格。传统的“武林筝”为十四弦,通长四尺七寸四分。弦长三尺六寸四分。各设柱以和音。额阔七寸三分,尾阔六寸五分。中高三寸八分,中厚二寸五分,边高二寸七分。前后梁高俱为四分四厘。前梁至额三寸六分,后梁至尾七寸四分。

浙江筝一般称之为“武林筝”或“杭筝”,源于“杭摊”、“杭帮丝竹”。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广为流传,以《高山流水》命名的筝曲就有三个流派、六个版本之多。仅就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派和武林筝派的《高山流水》作一比较,可见风格流派、意境和内涵上有诸多不同。

猜你喜欢

丝竹武林古筝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叮铃铃,叮铃铃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
紫丝竹断弦歌落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