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且看崇明闹元宵

2017-10-14

非遗传承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三桥闹元宵田头

老 侪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人们都爱在这一个节日里红红火火地闹上一把,过后正式告别新年,开始又一年的劳作。

上海崇明也有闹元宵的习俗,而且一点也不输于别处。一般来说,崇明元宵习俗中主要有如下几项活动:拔红灯、做茧团银子、斋田头、掼田财等。早先我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因此崇明闹元宵的活动几乎都和农事耕作有关。

元宵习俗之一——拔红灯

这是崇明早年在元宵期间的一个乡间喜庆民俗。门前竖起高高的木杆,到晚间在上面升挂起大红灯笼,以盼全年阖家兴旺。此活动一般从正月十四起,到二十止。民间有竹枝词这样写道:

门前木杆高高树,红灯远照几里路;

正月十五闹元宵,日子全年都红火。

崇明人闹元宵,和别处一样,各处的街镇店铺门前也都张灯结彩,悬挂着好看的宫灯、走马灯。街头则有许多孩子拖着兔子灯、船灯、车灯在游走。在乡间,就另有一景了。一些富有的人家,会在自己家的大门前,树起一根高高的木杆,杆顶系上葫芦(滑轮),垂下来的绳子上,悬挂着一盏盏圆柱型红灯,有的三盏,有的五盏,也有七盏九盏的。元宵期间,每天傍黑时分,就把它们一一点亮后升上天空。据说拔了这样的红灯,全年会家庭兴旺,平安无事。想想吧,在那湛蓝的夜空里,在那明亮的月光下,一长串红红的灯笼在高高的天际升起,该是何等的喜庆,何等的温馨。崇明人将此元宵习俗呼之为“拔红灯”。要是一处地方有几户人家拔红灯,环顾夜空,四周都有红灯在亮,那场面一定蔚为壮观。因此,尽管那时有不少人喜欢上街看灯会,但是也有众多的人下乡来看拔红灯,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女子,传统社会不允许她们外出自由活动,但是过元宵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看拔红灯时顺便走三桥,更可以盼来一年到头毛病全无身体好。

元宵习俗之二——做茧团银子斋田头

做茧团银子这一习俗直到现在还流行:人们把糯米粉做成茧团银子样或是棉桃、瓜果的形状。据说元宵吃了茧团银子后,在新的一年里会家道兴旺、庄稼丰收、财源广进。因此崇明人对元宵期间做茧团银子和蒸年糕一样重视。

正月十五这一天,农家会拿上做好的茧团银子等祭品,到田间斋田头——祭拜土地公公,期盼来年获得丰收,同时附祭自家的祖坟。竹枝词云:

新春田边摆供品,全家忙着斋田头;

土地公公多保佑,只盼花稻好丰收。

所以说,斋田头祭祀的主要是一位亲民的神祇——土地公公。

中国的道教,创造了众多的神祇。农耕时代,土地公公大概是与民间老百姓最为亲近的一个。因为土地承载万物,生养万物,它能产出五谷,育出六畜,是人类赖于生存的根本,人们为了报答大地之恩赐而奉土祭社,于是就有了道教神祇中管理本乡本土的最低级的小神。作为每个地方的守护神,关于土地公公的由来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个收税官叫张福德。他非常爱护百姓,如果百姓一时缴不出税,就会给予宽缓些日子。要是真的沒有能力缴税,还自己拿钱贴补。百姓遇到困难,他也会尽力去帮助他们。每天,他流着汗在田埂间、市街上奔来跑去,为人们的事情忙碌。他死后,新任的税官很坏,不但催逼百姓纳税,更时常虐待他们。没多久,大家就受不了,感到痛苦万分。百姓们怀念张福德的好处,于是在田野中风景最好的地方为他和他的夫人立祠,尊称他为“福德正神”,于是世上就有了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百姓们常去烧香祭拜,祈求庇佑。土地公公很仁慈,笑容满面,也乐善好施;而土婆婆却很自私,整天板着面孔。土地公公看见世界上许多穷人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便设法使他们致富,过上舒适的生活。土地婆婆知道后,却极力加以阻拦。由于土婆婆几次三番劝阻土地公公帮助人们,大家就在祭祀时不祭土地婆婆,而只祭祀土地公公。

别看土地公公地位低微,但农家历来视土地为身家性命。一年的收成丰与歉,直接关系到全家全年乃至几年内的生活状况。在农民的心目中,土地公公既没有玉皇大帝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做派,也没有诸多仙家自命清高、漠视凡间尘世的骄恣。他亲近平民,热爱百姓。他不在深宫大院里居住,常在田头阡陌巡游。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由他掌握;家宅平安、添丁进口有他给予保障。人们对他既亲近,又敬重。记得小时候,家中烧菜要是没了葱头,母亲嘱咐我们上田头去揲几根回来时,总要叮嘱上一句:“记住,别忘了跟土地公公打一声招呼。”我们呢,来到田头,也总是先恭恭敬敬地说上一声“土地公公,我来揲几根葱”,然后才动手采摘。感恩载德的农家为了祭祀土地公公,便有了新春元宵期间拿了伴首(崇明民间称糯米做的点心为伴首)上田间“斋田头”的习俗。

“斋田头”一般都在上午。当年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曾不止一次地跟母亲做过这样的祭祀活动。母亲挽着用毛巾盖着的篮头,来到田间南边之处,一一摆上从家中带来的祭品。它们有豆沙圆子、萝卜芯圆子,有茧团银子等糯米粉制品,然后虔诚地点上香蜡烛。母亲会念念有词地低声念叨:“土地公公,我们来看你了。今年我家种花又种稻,望你公公保我们风调雨顺、花好稻好样样好,再保佑我们阖家老小平平安安毛病少。”讲毕,还要端端正正地跪在田头磕上几个头。我们也自然在母亲的嘱咐下,跟着一起磕头,并乱喊上几句:“求求土地公公!谢谢土地公公!”

敬过了土地公公,斋好了田头,再到自己的祖坟上祭拜一番,当年的“斋田头”任务就算完成了。斋过田头,农家的心中也似乎有了底气,一开春,就忙着种玉米、种棉花、育秧苗。

秋后,如果棉花的瓤头开得有碗口大,稻穗长得有牛尾巴大,对于到手的好收成,农家自然不会忘记土地公公的恩情,会时时叨念他的恩德。要是秋后花地歉收,他们也绝对不会责怪土地公公,只是暗暗检点自己在哪个地方对他有不周不敬之处,要待来年“斋田头”时补上礼数。

元宵习俗之三——掼田财

只盼今年花地好,家家要把田财照。

新年新岁许个愿,花好稻好样样好。

掼田财,是小孩尤为喜欢的一种民俗活动。田财一般用硬柴扎成火把状,晚上在田中点燃后边舞边喊:“田财田财,我家发财。别人家棉花罗朵小来像绣球,我家棉花罗朵大来像碗口!别人家花地长来稀毛癞痢,我家花地好来铺天盖地。”崇明人左兵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用崇明方言写的长篇小说《天下太平》中,也记述过这样的民谣。不知何故,现在记述掼田财的文章,此民谣竟被改成了“田财田财,大家发财”。是否有人想以此来表达当年农民的先进思想?掼田财后来渐渐演变成了掼火球。孩子们用小铁皮罐钻上眼,栓上铁丝作攀,罐内放上竹枝、木爿,点燃后挥舞,且名堂甚多,有什么大开门、小开门、八字链、退缩阵等。

记得小时候,我也玩过这样的游戏。因为没有放在火球内的木爿竹枝,还曾经搞过恶作剧,偷偷地把邻家坑棚里的马桶刷给拆了去点火掼火球,惹得邻家那位大妈破口骂了好几天。

元宵习俗之四——走三桥

乾隆年间的竹枝词,写到了走三桥:

挑杆施放闹元宵,为照田财月渐高。

隔壁大娘呼女伴,夜深同去走三桥。

走三桥这一崇明民间习俗和江南地区大致相同。说是元宵节晚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农家妇女要结伴走过三条桥,才能确保全年身体安康无恙。因此常有姑嫂、姐妹、婆媳、妯娌、邻居等相邀,在月上中天的时候,一起走三桥。只是崇明乡间大桥比较少。所以当年走三桥流行得不广。

猜你喜欢

三桥闹元宵田头
闹元宵
张灯结彩闹元宵,火树银花不夜天
田头菇属的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基于BIM的资产管养信息化系统在南京三桥的应用
创新政策如何“防漏”——有的政策遭遇漏斗,水到田头干
村姑
我与南京长江第三大桥的十年之缘
认死理
莆田闹元宵
襄阳汉江三桥斜拉索振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