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校合作办学模式在助产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7-10-13施燕禧陈添玉柯丽清李彩凤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助产院校职业

施燕禧陈添玉柯丽清李彩凤

院校合作办学模式在助产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施燕禧1陈添玉2柯丽清1李彩凤1

目的探讨院校合作办学模式在助产专业学生培养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的助产专业院校合作妇幼保健方向教学班的护生31名作为观察组;在校助产专业的护生38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院校结合模式教学,对照组护生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对两组护生毕业前的核心课程理论成绩及专业实践技能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生毕业前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校合作办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助产专业护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促进护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院校合作;助产;实践技能;职业能力

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有机结合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迅速发展,也将这种育人模式作为发展方向。它的基本内涵是充分利用学校、企业、行业的资源和环境,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见习、实习有机结合,共同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

目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助产专业建设主要依托于护理专业,自身专业特点不突出,与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等相关单位合作深度、广度和实效不够。院校合作停留在专任教师去临床实践、兼职教师来学校授课阶段,教科研相互融合及职业文化渗透尚未实现;没有完全按照助产士职业能力即核心胜任力的要求安排课程,助产专业课程内容与助产职业标准未能完全对接[2]。

为实现教室与病房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学生身份与护士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3],结合院校实际,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我院合作共同遴选学生组成助产专业妇幼保健方向教学班,对助产班开展“院校合作”方案教学。当前已经有1届学生利用该模式学习毕业。经比较院校合作妇幼保健方向教学班与在校助产班毕业前相关成绩,可见院校合作办学可体现出显著优势,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单位:1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护理部,福建 泉州362000;2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方法,选择在我院的助产专业院校合作妇幼保健方向教学班的护生31名作为观察组,采取院校合作培养模式;选取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产专业非合作班学生38名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培养模式。观察组31名,均为女性;年龄19~21岁,平均(20.6±0.8)岁。对照组38名,均为女性;年龄19~22岁,平均(21.1±0.9)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院方和学校签署合作条款协议,共同遴选学生组成助产专业妇幼保健方向教学班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接受院校合作模式(1.5年在校学习+1.5年提前入院)。对照组接受传统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院内实习)。

1.2.1 构建教研小组 由我院从事临床护理教学和教学管理的3名专家及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名妇儿护理副教授共同组成教研小组,教研小组负责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及开展教学评价等工作。

1.2.2 修订教学计划 观察组的教学计划以校院合作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课堂联系临床,注重实践技能教学,突出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思路,在学校原定教学课程基础上,增设新生儿窒息复苏、孕期健康教育、母婴保健相关法规等具有妇幼保健特色的专业课程。教研小组根据各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内容设置学时数,合理分配实践教学课时、教学进度、授课教师及授课地点,并编写教案。对照组的教学计划以学院教务处制订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按照各章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制订教学计划。

1.2.3 实施教学方案 观察组按照新的教学计划,采用分组授课的方式,实施“病房+课堂”的教学方法,院内临床医师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内容结合具体师资情况加以设定。课时设置利用灵活自由的方法进行设置。采取理论授课,床边教学、典型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训室教学做一体化、临床见习等教学方式,“边理论边见习边实践”,加强学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力度,将实习以及理论有机结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模式进行授课,由教师按教学进程,先进行理论讲解;实践课以演示性教学为主。

1.2.4 评价指标理论知识考试 毕业前结合学校方面的具体命题要求,考核学院内科、外科、儿科以及妇产科护理内容。考试完毕后按照标准答案以及评分原则交给教师阅卷,100分为满分。实践水平考核:院方和学校一并制定相关考核内容,100分为满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助产核心课程理论成绩比较

两组护生在毕业理论考试中,助产4门核心课程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生的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内科护理3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外科护理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助产核心课程理论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生助产核心课程理论成绩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儿科护理 妇产护理 外科护理 内科护理对照组 38 67.07±5.83 72.59±6.18 72.74±9.79 68.84±7.44观察组 31 72.35±6.33 80.24±7.10 73.44±6.25 71.77 ±5.51t值 - -3.46 -4.98 -0.36 -2.19P值 - <0.01 <0.01 >0.05 <0.05

2.2 两组护生助产核心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在实习结束后进行助产核心技能考核,妇产科技能考核3项技能,儿科考核1项技能。对技能考试成绩进行比较,观察组护生儿科技能、妇产科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助产核心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2 助产核心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 人数 产科技能 儿科技能对照组 38 79.08±6.09 77.20±5.72实验组 31 84.68±2.55 83.86±2.84t值 - -4.24 -6.54P值 - <0.01 <0.01

3 讨论

临床见习、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索院校深度合作模式,根据临床职业岗位需要,让学生早期进入临床,缩短从课堂到临床的适应期,实现临床需求与专业培养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实践与教学过程对接。这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理论及实践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等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3.1 院校合作模式可提高助产专业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

院校合作办学模式,院校双方达成共识,组建教学团队,利用医院和学校不同的优势资源实现资源互补。教学过程凝聚院校集体智慧,彰显合作特色[4]。紧密联系实践以及理论知识,积极发挥医院实践地点作用,经“早期进入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的方式,全面培养学员的临床实践思维。提高助产专业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毕业前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及总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

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助产专业课程的设置过于传统,课程的内容又具有一定随意性,院校合作临床教学中,教学课程设置直接与临床工作岗位对接,对专业课程进行创新,增设具有妇幼保健特色的专业课程,并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一些社会实践性,邀请专科医生进行专业小讲座。且在医院里,院校合作班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直接面对真实病例,且带教老师多为一线工作人员,临床经验丰富,其拥有极为丰富的临床资料和经验,全面实现教学内容以及实际案例有机结合。将典型病例带入到课堂中,方便学生理解以及掌握相关知识[5]。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将临床操作和理论知识分步教授,这种教学方式无益于学生操作实践水平提升,进而无法取得预期学习效果。而院校合作培养法在设置课程中加入一些社会实践性,邀请专科医生进行专业小讲座,并加强对实践技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员动手能力,可实现对真实患者现场护理操作。使用此法,除了能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外,还能有机结合课本和实习内容。就临床实践教学内容来看,主要为一边讲述、一边学习。学员早期接触临床工作。在理论学习中联系实际,通过与患者交流锻炼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社会心理适应能力[6],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3.2 新模式能够推进护士生职业素养以及操作能力

职业能力主要指的是某种岗位胜任度。其在具体活动中形成发展[7]。院校合作模式可令护士生更为直观的面对日后工作环境,积极强调从实践中提升个人综合水平。学员通过与医院密切接触,融入未来的职业环境中,令其在短时间内了解医院对于护士岗位道德/行为规范以及能力要求,进而深化其对于护士工作的认同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进入临床,能够更真实地了解临床护士的工作流程、职业特点、职业性质等,同时在与患儿接触过程中培养护生关爱患儿、无私奉献的精神。临床带教教师注重护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尤其是人文关怀与健康教育能力,帮助护生提高职业能力。

4 小结

高职护理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最终是为医院发展而服务的,院校合作办学模式有助于培养护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护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直接提升了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满足了医院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且开展院校合作模式办学,可全面提升院内带教者对于临床工作的重视水平,加强其执教能力。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教学水平[8]。

因此,需不断深化院校合作的内涵,学校与医院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共建实训教材,充分利用学校与医院的资源与优势共建实训基地。尽可能将医院教学与学校教学,医院文化与学校文化以及管理融合,全程全方位深度合作实现学校、医院、学生、社会共赢。

[1]邓菲菲,魏大琼.国外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中院校合作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5,30(19):75-77.

[2]王玉蓉,黄华山,邹坤,等.新形势下高职助产专业改革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3):12-14.

[3]俞茹云,程若莺,徐秀芝.校院合作办学模式对提高护生临床职业能力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3):117-118.

[4]李杏杏.院校结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4):15-16.

[5]白蓉.高等护理教育采取院校联合模式办学的优势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78-80.

[6]霍红豆.美国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7]李丹.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实践社会化[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4):81-82.

[8]孙海燕,潘红宁,肖佩华,等.院校合作共建“院中校”护理实训基地及运行模式[J].护理学杂志,2014,29(10):69-71.

The Effect of Hospital-College Collaborative Pattern Used on Midwifery Student Training

SHI Yanxi1CHEN Tianyu2KE Liqing1LI Caifeng11 Nursing Department,Quanzhou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Children's Hospital,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2 Nursing School, Quanzhou Medical College,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Hospital-College collaborative Pattern used on midwifery students training.Methods31 midwifery student nurses in maternal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teaching clas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38 midwifery school student nurse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took Hospital-College collaborative Pattern and control group kept on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s. Finally, the core curriculum theoretical score and specialized practical skill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kill test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Hospital-College collaborative Pattern is beneficial for midwifery student nurses to improve their theoretical,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Hospital-College cooperation; midwifery; practical skill;professional ability

G642

A

1674-9308(2017)21-0026-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7.21.013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课题名称:基于“院校合作”的助产专业课教学运行与实践,编号:XJS1625B)

猜你喜欢

助产院校职业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