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iR-374b靶向PD-1/PD-L1信号通路增强CIK杀伤肿瘤细胞效应

2017-10-13曾江正卢彦达何志惠雷俊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9期
关键词:回输流式荧光素酶

黄 芬 曾江正 卢彦达 洪 涛 何志惠 雷俊华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学部,海南 海口 571100)

miR-374b靶向PD-1/PD-L1信号通路增强CIK杀伤肿瘤细胞效应

黄 芬 曾江正 卢彦达 洪 涛 何志惠 雷俊华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学部,海南 海口 571100)

目的探讨miR-374b在增强细胞因子诱导杀细胞(CIK)抗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传统方法培养CIK,用流式细胞确定CIK细胞群且分选出CIK;流式分析HepG2、PLC、H1299、A549的程序性坏死蛋白(PD)-L1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系统检测miR-374b在PD-1上的结合,siRNA技术干扰降低miR-374b基因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CIK的γ干扰素(IFN-γ)表达;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CIK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过继回输检测CIK体内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双荧光素酶系统显示miR-374b可以直接作用于PD-1基因上;HepG2、PLC、H1299、A549肿瘤细胞系都有比较高的PD-L1表达;miR-374b抑制剂会降低CIK分泌IFNr的水平,抑制CIK在体内和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PD-1 siRNA会提高CIK分泌IFN-γ的水平,增强CIK在体内和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结论miR-374b可以直接作用于PD-1基因的表达,抑制miR-374b可以增强CIK杀伤肿瘤能力,干扰PD-1表达可以提高CIK抑制肿瘤能力。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PD-1/PD-L1;流式细胞术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是新一代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程序性死亡蛋白(PD)-1可表达于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树突细胞(DC),还有活化的单核细胞。其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与其配体相互作用,抑制外周组织中的持续免疫反应,并且阻止自身组织受到免疫损伤〔1〕。PD-1 的配体包括 PD-L1 和 PD-L2,主要在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表达。肿瘤细胞上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相互作用,可以诱导对抗肿瘤的T细胞凋亡,从而产生免疫逃逸〔2〕。miR-374b在对抗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3〕。CIK对抗肿瘤细胞可能通过miR374b调控PD-1/PD-L1信号通路来进行。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T细胞培养基:RPMI-1640培养基,10%FBS(Gibco 900-108),青霉素/链霉素溶液(Gibco 15140-122),2-巯基乙醇(Invitrogen 21985-023)。流式荧光抗体:购于Biolegend公司。IFN-γ的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eBioscience公司。SYBR Green:takara公司。流式仪器:calibur,BD LSRFortessa;分选仪器:BDFACSAria Ⅱ。

1.2CIK 的诱导和培养 将来源于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48孔板中,每孔种植5×106,加入1 ml RPMI1640培养置于 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 2 h。收集非贴壁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 1×106/孔,并加入1 000 U/ml γ-干扰素(IFN-γ)继续培养,24 h后加入50 ng/ml抗人CD3 及1 000 U/ml白细胞介素(IL)-2,每3天换液1次,并补充IL-2。在培养14、21、28 d收集细胞并进行免疫表型CD3+CD56+的检测。

1.3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特异性杀伤活性的计算:杀伤活性(%)=〔(OD实验组-OD总自然释放)/(OD最大释放组-OD总自然释放)〕×100%。

1.4细胞因子刺激 将分离得到的细胞在1 ml T细胞培养基中,加入25 ng/ml PMA和1 μg/ml离子霉素并孵0.5 h。再加 2 μmol/L莫能菌素继续孵育4~5 h。

1.4.1流式抗体标记 (1)表面抗体标记:将细胞重悬在100 μl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按照1×106细胞标1 μl流式抗体。置于冰中避光孵育30 min,再加2 ml PBS洗1~2次。(2)胞质细胞因子与核内转录因子标记:购买Ebioscience公司胞质与核固定液,按照说明书进行固定标记。

1.4.2RT-PCR检测 将分离得到的细胞提取RNA,反转录成cDNA,用SYBR Green 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

1.5过继回输实验 取40只患黑色素瘤鼠的肿瘤组织8 mm3,皮下移植到免疫缺陷的NOD/SCID鼠体内,分成4组,每组10只。肿瘤移植1 w后,一组尾静脉注射PBS作为对照,一组尾静脉注射培养的人CIK,一组尾静脉注射加了miR374b抑制剂培养的人CIK,一组尾静脉注射了加PD-1 siRNA的人CIK。细胞数为1×107/只,每周注射一次,连续6 w。观察记录小鼠的存活情况。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培养、分离及鉴定CIK(CD3+CD56+T) 在第14天,同时表达CD3+CD56+的CIK比例达到最大(图1)。由图2可见,使用PD-1 siRNA作用于CIK后,从mRNA和Western印迹结果都显示,CIK的PD-1表达明显降低。

图1 流式细胞术分析与分选CIK细胞

图2 RT-PCR与Western印迹检测PD-1 siRNA抑制CIK细胞的PD-1表达

2.2双荧光素酶系统检测及验证miR-374与PD-1的靶向关系 连接了miR374b的荧光活性低于PGL3质粒空载(P<0.05)。见图3。2.3流式细胞仪分析HepG2、PLC、H1299、A549的PD-L1表达情况 PD-L1 在HepG2、PLC、H1299、A549 4种细胞系里都有比较高的表达,其在肺癌细胞株H1299中表达最高,在A549细胞系中表达相对最低(P<0.01)。见图4。

2.4CIK分泌IFN-γ能力的测定 加入miR374b抑制剂的CIK,相比没有处理组的,其分泌IFN-γ的能力显著下降(P<0.01),而如果转入能降低PD-1表达的PD-1 siRNA后,,其分泌IFN-γ能力显著上升(P<0.001)。见图5。

图3 双荧光素酶系统检测miR-374与PD-1的靶向关系

图4 流式细胞仪分析HepG2、PLC、H1299、A549的PD-L1表达

图5 ELISA检测CIK细胞分泌IFN-γ水平

2.5LDH释放法检测CI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CIK对4种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杀伤效率。而加入了miR374b抑制剂,CIK对肿瘤细胞杀伤能力明显减弱。同时采用siRNA将CIK上的PD-1表达降低后,CIK杀伤肿瘤细胞能力又有进一步提高(P<0.05)。见图6。

A:HopG2 24 h;B:HopG2 48 h;C:PLC 24 h;D:PLC 48 h;E:H1299 24 h;F:H1299 48 h;G:A549 24 h;H:A549 48 h;1)P<0.05,2)P<0.01图6 LDH释放法检测CIK细胞体外抗肿瘤能力

2.6CIK过继回输检测体内杀伤肿瘤细胞 过继回输了CIK的小鼠,其存活率明显高于没有过继回输CIK的小鼠。在培养CIK过程中,加入了miR374b抑制剂的CIK抗肿瘤效果明显降低,加入PD-1 siRNA的CIK抗肿瘤能力显著升高(P<0.01)。见图7。

图7 过继回输检测CIK细胞体内抗肿瘤能力

3 讨 论

CIK在治疗肿瘤中疗效显著,特别是CIK不会被控制免疫力的药物所抑制,临床试验治疗也发现CIK在治疗肿瘤病人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4〕。采用CIK的免疫治疗,通过刺激免疫系统及增加抗肿瘤能力,可以克服化疗所带来的药物耐受〔5〕。同时在动物实验中,在将人的淋巴瘤细胞打入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后,输入CIK可以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6〕。本研究也说明CIK对肿瘤确实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PD-1/PD-L1信号通路在抗肿瘤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PD-1/PD-L1信号通路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表达PD-L1的肿瘤细胞抵抗T细胞抗肿瘤的能力增强,同时增强其侵袭能力,而如果采用PD-L1阻断抗体,这种能力被逆转〔7〕。而在PD-1缺失的小鼠中,其体内肿瘤细胞生长受到了抑制,并且在肿瘤小鼠模型中采用抗PD-1,PD-L1抗体,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生存率〔8〕。本研究结果提示肿瘤细胞表达PD-L1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后,有助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miRNA通过结合mRNA,在基因的转录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miRNAs 跟MAPK信号通路的超活化相关,在PC-3前列腺癌细胞中过表达miR-374b可以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的表达,miR-374b 可以结合到VEGF-A,从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血管形成〔9〕。本研究结果表明miR-374b参与了PD-1/PD-L1信号通路,通过降低CIK上PD-1表达,解除了肿瘤细胞通过PD-L1对表达PD-1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提高CI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1Boussiotis VA,Chatterjee P,Li L.Biochemical signaling of PD-1 on T cells and its functional implications〔J〕.Cancer J,2014;20(4):265-71.

2Benson DM Jr,Bakan CE,Mishra A,etal.The PD-1/PD-L1 axis modulates the natural killer cell versus multiple myeloma effect: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CT-011,a novel monoclonal anti-PD-1 antibody〔J〕.Blood,2010;116(13):2286-94.

3Xie J,Tan ZH,Tang X,etal.miR-374b-5p suppresses RECK expression and promotes gastric cancer cell invasion and metastas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46):17439.

4Jiang JT,Shen YP,Wu CP,etal.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of CIK cells adoptive immunotherapy may decrease risk of death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48):6155-62.

5Liu P,Chen L,Huang X.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CIK cells combined with docetaxel against drug-resistant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 SPC-A1/DTX in vitro and in vivo〔J〕.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2009;24(1):91-8.

6Yun YS,Hargrove ME,Ting CC.In vivo antitumor activity of anti-CD3 induced activated killer cells〔J〕.Cancer Res,1989;49(17):4770-4.

7Spranger S,Koblish HK,Horton B,etal.Mechanism of tumor rejection with doublets of CTLA-4,PD-1/PD-L1,or IDO blockade involves restored IL-2 produc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CD8(+) T cells directly with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J〕.J Immunother Cancer,2014;2(1):3.

8Iwai Y,Terawaki S,Honjo T.PD-1 blockade inhibits hematogenous spread of poorly immunogenic tumor cells by enhanced recruitment of effector T cells〔J〕.Int Immunol,2005;17(2):133-44.

9Miller PC,Clarke J,Koru-Sengul T,etal.A novel MAPK-microRNA signature is predictive of hormone-therapy resistance and poor outcome in ER-positive breast cancer〔J〕.Clin Cancer Res,2015;21(2):373-85.

〔2017-03-11修回〕

(编辑 袁左鸣)

R3

A

1005-9202(2017)19-4724-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9.015

2016海南省科技项目资助(No.ZDYF2016107)

曾江正(1978-),男,硕士,主要从事肿瘤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研究。

黄 芬(1980-),女,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实体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研究。

猜你喜欢

回输流式荧光素酶
常熟开关新品来袭!CSX3系列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
2种6色流式细胞术试剂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的性能比较
1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回输病人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后再次成功回输的护理
自体血回输在产科手术的应用进展
流式大数据数据清洗系统设计与实现
NNMT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的构建及其与SND1靶向关系的验证
不同双荧光素酶方法对检测胃癌相关miRNAs靶向基因TIAM1的影响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在家蚕基因启动子研究中的应用
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siCHECK-2-Intron构建转染及转染细胞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表达
深低温保存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回输的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