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地“锡剧”舞美艺术中的江南风研究

2017-10-13程雅娟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14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8期
关键词:江南水乡锡剧艺术化

程雅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214000)

吴地“锡剧”舞美艺术中的江南风研究

程雅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214000)

“锡剧”前称“滩簧”,发端于古老的吴歌,是一种有着深刻历史积淀的地方戏剧。经过民间的演唱流变衍化,经过数年来,艺术家们对其加工提高和姐妹艺术的借鉴融合逐渐形成。锡剧艺术的独特艺术性不仅是在其唱腔,还在其独具江南特色的舞台美术艺术,特别是以江南水乡建筑为特色的布景,江南水乡民俗服饰为特色的表演服饰体系,是锡剧区别于京剧等其它戏剧的重要艺术特征。且近年来随着舞台表演手段多元化,锡剧舞美艺术逐渐呈现更为艺术化与主体化的风格特征。

锡剧;舞美;布景;服饰;艺术化

作为最具江南艺术特色的地方戏剧,锡剧艺术当之无愧是吴地艺术瑰宝。作为经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剧,“锡剧”是一种有着深刻历史积淀的地方戏剧。锡剧艺术的独特艺术性不仅是在其唱腔,还在其独具江南特色的舞台美术艺术,特别是以江南水乡建筑为特色的布景,江南水乡民俗服饰为特色的表演服饰体系,是锡剧区别于京剧等其它戏剧的重要艺术特征。

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锡剧中的江南水乡布景

锡剧许多剧目都是以江南地区为背景环境设置的,因此在背景上虚实结合,许多都是最具江南特色景致的浓缩,以下见大、虚实结合地表现出江南的文化特色。

1.青砖白墙、泼墨水乡——虚实结合的水乡景致

《二泉映月》是锡剧最为经典的剧目之一,取材于无锡民间音乐人阿炳的一生故事,舞台背景从室外至室内,皆是一片极富特色的江南民居景,为该剧的一大特色。阿炳与华清和相认的场中,舞台背景虚实结合,近景为实体布景清代木雕门,远景则为江南水乡的虚景。江南的古民居木雕门的图案多雕以花卉飞禽,长短窗则除花草树木、四时鲜果、飞禽走兽外,还有人文典故等,是江南传统民居的重要特征。而“茶馆听阿炳弹琴”的一场中(图1),近景则为实景的葡萄藤架也是江南农村的常景,中景则为江南水乡常见的石拱桥,拱桥桥洞内映射虚景为江南水乡的夜景,有趣的是夜景的水乡不远处还有一座小石拱桥,形成桥洞中见拱桥的奇景。“阿云去世”的一场戏中,为了衬托女主角去世的悲痛一幕,远景为夜色中的江南景,中景为一个沧桑而粗壮的槐树树枝,近景为实景无锡洞虚宫雷尊殿的真实写照,残破的墙垣上还可见江南马头墙的特点,上面依稀可见道家八卦的图谱,显示其道观的背景。最后的一场柳阳与阿炳对话场景中(图2),近景是一只江南宅院门口的石狮以及不远处的柳阳的黄包车,远景为虚景:一轮昏暗的圆月中依稀可见泼墨水乡景致。《二泉映月》中利用虚实场景的结合,造就了一幅幅夜色中青砖白墙、泼墨水乡的景致,既婉约又凄美,象征了主人公悲惨的命运。

图2、1993年《二泉映月》之阿炳与柳阳交谈,图片来自《太湖一枝梅》。

2.亭台轩榭、庭院深深——宛如天成的江南园林

《珍珠塔》是锡剧众多剧目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目,从剧情、布景、服饰、唱腔都有浓重的吴地味道,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其江南园林的布景设计。1959年的《珍珠塔》剧中,第一幕即是陈府府邸的堂屋,背景是富贵的牡丹屏风,上垂吊六角灯笼,正中是主人的太师椅与桌,两侧是客人坐,室内陈设一幅江南大户人家的写照。第二场则陈培德生日将到,在门口迎接八方贺寿宾客的场景。虽然舞美只表现了宅院园林一隅,但也足够体现出江南官绅宅院的幽深之美,门楼以砖雕为主,隔扇与花窗皆为木雕,门上一排灯笼,而旁边则是白墙灰瓦的园林,园林围墙露出几棵松柏树,给人对园内美景的无限想象。最精彩的一场景则为陈翠娥在园内见方卿的一场剧,陈翠娥与方卿站在池边雕卷草纹的白玉栏杆边,水岸边有太湖石堆砌得假山造景,假山后有蜿蜒的长廊通向水岸中的船枋,船枋是一种仿造船而建的亭子,对岸还有马头墙与拱门,如此灵动的亭台轩榭与深深庭院,宛如天成的江南园林让人如临仙境。

二、京剧体系为纲,江南民俗为辅——锡剧中的服饰设计

锡剧舞美体系的营造除了布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手段则是锡剧服饰体系。锡剧服饰是建立在吸纳了京剧的角色服饰规制之上,又杂糅了江南水乡民俗服饰特征的服饰体系,角色服饰呈现程式化与艺术化的特征。

1.吴地特色蓝印缬染演绎传统剧目

锡剧诞生于早期的吴歌,富有浓郁的江南吴地特色。在锡剧服饰体系中,非常重要且独具江南文化特色即服饰中的缬染纹饰,特别是“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商业发达的唐宋时期,《古今图书集成》卷中记载:“药斑布—以布抹灰药而典雅朴素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宋代也将其称为药斑布,明代称为浇花布,江苏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这种诞生于吴地的缬染纹饰被大量用于锡剧人物服饰设计上,如1993年的《二泉映月》中,阿云所穿的立领右衽大袖衫子与阔腿裤,缘边皆是蓝印花布装饰,剧中彩娣的围裙也是蓝印花布所制。2001年《窦娥冤•含愤出监》中窦娥所着长衫衽缘与腰带皆是吴地特色蓝印缬染。而另一部以蓝印花布为主角服饰面料的即锡剧《双推磨》中 ,1983、1993、1996、2004年的剧目中,寡妇苏小娥始终装扮典型江南水乡妇女装束:头戴蓝印花布的头巾,上身着蓝印花布右衽衫,腰上所系围裙或江南缬染纹饰或蓝印花布纹饰。作为地方戏剧,《双推磨》有若干个版本,而唯独锡剧版的《双推磨》主角所穿着为蓝印花布(图3),也是为了区别其它地方版本的主要特色。

图3、1996年锡剧《双推磨》剧照,图片来自《太湖一枝梅》。

2.京剧服饰体系结合江南民俗服饰

京剧原来的前身是“徽剧”,是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其它地方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融合而最终形成。而“锡剧”前称“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锡剧与京剧是两种起源地较近的戏剧艺术,前者无疑是借鉴了后者的舞台美术特别是服饰艺术,如1994年版的锡剧《虞姬之死》里面,虞姬穿着京剧中的“鱼鳞甲”,“鱼鳞甲”又名“虞姬甲”,是京剧表演中专用于楚霸王的宠妃虞姬在“营帐”的一场戏,是随军嫔妃穿戴盔甲的一种象征性标志。形制一般为上衫下裙相连,圆领对襟,外罩云肩,阔袖,腰部系围腰。锡剧《虞姬之死》之虞姬所着正为“鱼鳞甲”(图4),虞姬头戴珠花高冠,身着黄色上衣,下着绣二方连续花纹的裳。外罩流苏的云肩,腰部的围腰上饰虎头、莲花等纹饰,但颜色上摈弃了京剧宫装中一沉不变的黄色与红色,而是融入了蓝色、绿色等等鲜艳颜色。

但是由于受到地方戏剧形式的多种影响,锡剧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存在改良与杂糅的现象。如1957年锡剧《追鱼》中的“鲤鱼精”即穿着一种集合了京剧“古装”与“仙女衣”的服饰(图5)。“仙女衣”是京剧中一种特制服饰,其特征是包括了绦带组成的云肩和腰部飘带群,这种裙子在旋转舞蹈时候非常美丽。锡剧《追鱼》中的“鲤鱼精”则是集合了京剧“古装”与江南“仙女衣”的特点而成,既有象征“羽衣”的云肩亦有“飘带裙”,这种特制服饰打造了幻象中的神怪女子形像。又如1983年锡剧《三夫人》中,张继祖穿着为京剧中的“改良官服”,是对传统官服加以改变,采用平金绣圆形纹样代替补子,并在下摆与袖口绣以纹饰,张继祖的改良官服纹饰则饰江南特色的卷草纹饰。1994年锡剧《双玉蝉》中小鹏飞头戴江南水乡儿童喜戴的“虎头帽”都为锡剧增添了更为浓重的江南味道。

图4、1994年锡剧《虞姬之死》之虞姬,图片来自《太湖一枝梅》。

图5.1957年锡剧《追鱼》之鲤鱼精与张珍,图片来自《太湖一枝梅》。

3.艺术化与主题化的锡剧服饰

锡剧服饰体系虽是建立在京剧生旦净末丑的服饰规制之上,但是又不似京剧那般严格,而多了更多创作的空间,使得锡剧服饰相较京剧更加艺术化与主题化。锡剧有不少神话题材的剧目,其服饰美轮美奂,既符合江南的环境背景又增添了不少想象色彩。如2002年神话题材的锡剧《青蛇》中,青蛇着深蓝色女大坎肩,下身系浅色“马面裙”,为了营造亦幻亦真的舞台效果,青蛇的坎肩和衫都是色彩晕染的效果,这种晕染色彩效果在包括京剧在内的其它戏剧中非常少见。青蛇还穿着“古装”,自汉代以来,中国古人对仙人的幻象便是“羽人”,这种羽人在汉代西王母的服饰上可见端倪,西王母穿着的之则是类似后世云肩的“羽服”,至此之后,对仙女披羽服的概念一直在华夏文明中保留下来了。“古装”是京剧中梅派古装的创制,发源于“云台衣”,但最后又加入了许多独创元素,突出的特征是云肩遮胸颈部。锡剧《青蛇》中青蛇亦穿着了这种“古装”,胸部罩以“羽衣”似的云肩,且古装上晕染颜色,显得脱离凡俗,烘托了整个剧的艺术性。京剧《秋江》中陈妙常着水田坎肩无袖,领子为如意头领饰,束腰。而锡剧中的“水田坎肩”装饰更加随性,如在如意头领饰上绣了多个“佛”字,且头戴的珠冠两侧也垂下绣“佛”字的绦带,强调其穿着水田坎肩者身份为尼姑,突出服饰的主题性。

艺术化与主体化是锡剧服饰区别京剧服饰的主要特点,锡剧服饰既采纳了京剧服饰对角色服饰的程式特征,但又保留了更多创作空间,突显艺术化与主体化的风格特征。

三、总结

建立在中国传统戏剧舞台理念之上的锡剧舞美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吴地艺术精华,特别是以江南水乡建筑为特色的布景,以及江南水乡民俗服饰为特色的表演服饰体系,为锡剧艺术增加了更多吴地文化特色。锡剧舞美艺术不仅是一门具有江南地域特色的艺术,且在现代戏剧表演手段日益丰富的环境下,呈现出越来越主题化与艺术化的特征。

[1]谭元杰.《中国京剧服装图谱》.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1日出版.

[2]钱惠荣.《锡剧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07月出版.

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之服饰艺术研究”(2014SJB341)

程雅娟,副教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江南水乡锡剧艺术化
地铁车站装饰装修的艺术化设计与应用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发展的量化研究
江苏锡剧文化登陆香港、澳门
梦里的水乡
不规则抽象
玩味型格
面向真实历史的艺术化求知——电影《村戏》的影像风格与价值
锡剧音乐在锡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