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日报·都市新刊》如何讲好“江西故事”

2017-10-13张晓欣

中国记者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刊舆论监督日报

□ 文/张晓欣

《江西日报·都市新刊》如何讲好“江西故事”

□ 文/张晓欣

近年来,《江西日报》重点打造的《都市新刊》立足“三贴近”,践行“走转改”,用自己的方式讲好读者喜闻乐见的“江西故事”,探索了一条省级党报与都市报融合的新路。

都市新刊 专刊 江西日报 三贴近

一、党报改版有新意

2009年1月5日,筹备已久的《江西日报》正式实施改扩版。不少读者发现,报纸的C叠4个版让人眼前一亮,成为一份拥有独立刊头的“报中报”——《都市新刊》。在4个版面中,C1版为《关注》,聚焦全省有关注度的必读新闻,C2《城事》,报道省城南昌的新鲜事,C3为《民生·民声》《财经》《楼市》等5个周刊,C4《体育娱乐》,一周五期,版式新颖,新闻报道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纵观各地省级党报的改扩版,大都是从周末特刊、副刊、地方新闻版上做文章,《江西日报》则“另起炉灶”,在原有党报中打造一个都市报味浓厚的“报中报”。

为筹备《都市新刊》,摆脱原有的体制惯性,《江西日报》大胆推行“一报两制”,撤销原先的特别报道部,成立采编一体的都市新刊采编中心,并从各部门、子报抽调精兵强将,打造出一支“新闻特种兵”。报社对《都市新刊》寄予厚望,认为这不仅是一块体制创新的试验田,更期待能产生搅动整个编辑部的“鲶鱼效应”。

《江西日报·都市新刊》在报道理念上提出在秉承省委机关报权威、公信力的基础上,尊重新闻规律,在党和政府想做的、人民群众需要的、新闻媒体应做的这三者交汇点上做文章,善于发现和敢于触及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在读者定位上,立足大众,关注民生,读者群覆盖各级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知识分子、市民等社会主流人群,将可读性、亲和力、感染力作为不懈追求。

二、新闻语言有亮点

《江西日报·都市新刊》在创立之初,就把报道模式创新作为出发点,专注深度报道、舆论监督、民生新闻和都市新闻,在可读性、信息量上做文章,鼓励记者下基层、讲实话,将“走转改”要求融入每一位记者编辑的日常工作中去,打造出一大批充分体现“三贴近”的新闻稿件,改变了党报新闻“不好看”的刻板印象,推出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先后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记者分兵守口“跑线”,这种做法在党报由来已久。而都市新刊采编中心没有任何“口线”资源,这既是劣势,也是优势。都市新刊虽然给每位记者大致的方向分工,但鼓励记者关注重大选题,抓热点、写大稿,“越线”写稿。这种安排,激发了记者“抢新闻”的意识,同时记者思路开阔了,报道范围也大了,对新闻素材的选择更加自由,更容易出特稿、好稿。得益于这种机制创新,《都市新刊》记者连续多年在《江西日报》的稿件考核中名列前茅,做出了一系列好稿、大稿,拉开了与都市报、晚报稿件质量的距离。

《都市新刊》还打破传统党报“惜版如金”的做法,对重大选题和优秀稿件不吝啬版面资源,并推出《大特写》栏目,鼓励记者发现好的选题后,写3000字以上的长篇通讯,并在考核上给予倾斜。

版式老套、标题古板、图片不大气,是一些党报给人的传统印象。《江西日报·都市新刊》努力在版式上有所突破,在编辑部率先配备美术编辑,摒弃原先的豆腐块文章拼凑版面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党报大版面的优势,通过大标题、大图片、大头条,打造大气而细腻的品牌风格,经常性推出组合报道、整版专题报道等。 新闻标题上,《都市新刊》更多借鉴《都市快报》等报纸风格,语言口语化、通俗化,突出亲和力、个性化。

三、舆论监督有力度

《江西日报·都市新刊》把舆论监督作为一个重要方向。比如,连续8年在每年春节上班后,派出多路记者进行节后暗访,曝光基层行政机关懒散作风,打出了党报舆论监督的气势。

相对于地市报来说,省级党报的省委机关报地位,决定了在监督基层政府部门时有着更大的空间;相对都市报、晚报来说,省级党报的报道往往影响力更大,有更多机会促使基层党委、政府重视,促进问题解决。《江西日报·都市新刊》给自身舆论监督的定位是:牢记党报身份,反映群众呼声,杜绝假新闻和不实报道,侧重问题解决而不仅仅是揭短、露丑,多给地方政府提建设性意见,尽可能减少对江西形象的负面影响。

在都市新刊的新闻实践中,江西日报社领导对舆论监督给予大力支持,都市新刊采编中心也顶住压力、拒绝利诱,成为基层记者从事舆论监督的坚强后盾。在记者采访完成后,优先编辑、安排版面,并在稿件考核中给予倾斜。有了这样的保障,都市新刊采编中心涌现出一批优秀调查记者和舆论监督报道。2009年某乡引资污染环境事件,某镇邮政局公款出国事件和随后的利用职权封杀党报,都成为轰动全国的新闻事件,后者还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舆论监督报道,让《都市新刊》更接地气,也拥有了自己的铁杆读者群。

四、民生新闻讲特色

在做好深度报道和监督报道的同时,《江西日报·都市新刊》还把民生新闻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随便打开一份《江西日报·都市新刊》,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接地气,说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提供对生活有帮助的信息。以2017年1月4日的《江西日报·都市新刊》为例,C1版的两篇重头稿件均报道省城市民关注的公共自行车的话题,C2版头条“省展览中心要变身城市综合体”也是备受省城居民关注的信息,同时还有春节稳定物价、关注流浪猫狗等民生新闻。与民生有关的新闻,在都市新刊新闻总量中占据八成以上,这与党报通常以时政新闻为主要报道内容有一定区别。

和都市报、晚报相比,《江西日报·都市新刊》版面有限,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要“抓大放小”;同时又要考虑自身定位,警惕陷入同质化竞争的陷阱。而由于党报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便利性,获取相关政策、信息更有优势。因此,都市新刊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民生新闻模式——大气、深度,不仅贴近民众生活,更注重解读公共政策出台的背景、程序,为政府向民众答疑解惑,突出人文关怀和正能量。对于一些会议新闻和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都市新刊记者也尽可能从民生角度加以解读,让“硬新闻软化”。

《江西日报·都市新刊》每周三的C3版,长期作为民生新闻版,反映百姓呼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深受读者喜爱。先后推出“赣鲁两地寻找烈士钟效培”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报道。其中的《党报帮你办》栏目,把目光投向需要帮助的百姓,把注意力放在典型案例上,更注重坚持正确的导向原则,为地方政府和老百姓之间增加了一条沟通的桥梁。景德镇51位老瓷工房产证问题、江西英雄乳业400员工近千万元欠薪问题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都得到解决,还获评江西新闻好专栏。

今年恰逢八一南昌起义暨建军90周年,“八一”前夕,江西和南昌各主流媒体均大手笔策划相关报道。对于庆祝活动本身,在《江西日报》已有大量报道的情况下,《江西日报·都市新刊》最终确定将报道重点放在南昌新建和改造的红色景点上。为迎接建军90周年,南昌市对八一广场整修一新,新建的建军雕塑广场、军事装备展示中心也成为一大看点。这些红色景点,不仅为南昌增添了靓丽的城市地标,也成为市民休闲参观的好去处。从这个角度切入,既不偏离“红色主题”,又能满足都市新闻读者的信息需求,增强服务性。

在8月1日,都市新刊推出《红色景点升级 更添英雄城魅力》特别策划,用4个版的篇幅,聚焦这些红色景点的新面貌、新变化,通过讲故事、说细节、秀风采,传承革命传统,彰显城市风采。4个版图文并茂,庄重大气,主打稿《 “换装”亮相 八一广场惊艳英雄城》《全新开馆 “八一馆”重现壮阔历史》《景点串联 说故事现“战友”情深》等均信息量十足,让读者实现一报在手、纸上参观。获得宣传部门领导和读者的肯定。

(作者是《江西日报》文体部副主任)

编 辑 文璐 wenlu@xinhua.org

猜你喜欢

新刊舆论监督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新刊《康太和墓志》考释——兼论敦煌文书P.3885中的唐蕃之战
2021年新刊订阅开始啦!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