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又一途径

2017-10-12洪秀清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提高途径语言表达小学语文

洪秀清

摘要: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背诵不但可以极大地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背诵教学;语言表达;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249-0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那么如何在学生读书与背诵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朗读与背诵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才能提高语文背诵的有效性呢?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实践:

1.表演背诵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背诵,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背诵,例如《江南》这首诗歌中,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配动作背诵课文:学生站立着,双手伸展,做成圆圆莲叶的形状,然后像小鱼一样一会儿串到东边,一会儿串到西边,一会儿串到南边,一会儿串到北边。在欢声笑语中,学生理解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也很快背下了诗歌。

2.理解背诵

理解是背诵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即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例如在《我真希望》一课中,学生总是把动词背混淆了,于是一节一节地教学生理解记忆:第一节是轻烟,所以是"飘";第二节是泉水,所以是"喷";第三节是芬芳,所以是"吐"。经过点拨,学生背诵就不再混淆了。

3.趣味背诵

在学生练习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教师可举办各种朗诵比赛和表演,采取咏背、对背、领背、轮背等形式多样的背诵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①"对歌"式背诵法。即摹仿山区或某些兄弟民族"对歌"的方式,由甲、乙两个学生每人一句,轮流背诵。在队会活动中,让学生们一边拍手一边背诵课文,他们觉得课堂上学的课文可以用来表演,所以特别来劲。背诵得特别认真。②"接力赛"式背诵法,即摹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第二人接背二、三句,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连续不断,直到背完为止。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强,而且参与面广,并能增强学生的群体和竞争意识。例如:《十二月歌》等课文节奏整齐,琅琅上口,老师就让学生们用这些课文当作跳绳时唱的节奏歌。开始,他们不知道怎么做,就和他们一起玩,一边甩绳一边跳,他们来劲了,没多久就能背诵了。

4.板书背诵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好的板书不仅是课文的纲目,也是学生背诵课文的支架。为此,在分析课文时,教师对背诵的内容在启发学生理解段落句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合理设计板书。背诵课文时,根据板书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

5.示范背诵

在语文教学中,们发现教师范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范背可以使学生视其人,闻其声,亲其情,为此,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要先在学生面前熟练而有表情地背诵一遍。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背诵信心无疑是有很大激励作用的。此外,由于人们的记忆力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学生开始练习背诵之后,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一方面进行背诵指导;一方面及时发现背诵课文"千里马",并让这些"千里马"在全班同学面前作示范背诵,这样做,对于增加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背诵信心,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6.反复背诵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学习要勤于复习。为此,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学生记忆:(1)"五次反复法"。为了使背诵的课文长期不忘,指导学生早读时重背昨天课堂上背过的内容,这是第一次反复。第二次批复是每个单元结束后,同时进行第三次反复,这就是把上单元已过关的课文再重复背诵一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复,主要是结合期中、期末的复习进行。(2)阶段性的重背。记忆的保存,是有前深后浅的识记规律的。它有渐忘性,原来储存于大脑的信息,会受新输入的信息的影响,加以时间推移,渐忘率便会越高。根据科学实验证明,阶段性地保持识记材料的重现次数,有助于加深记忆,一般是第一次,最多隔七天,以后每隔三、四天,就要重现一次记忆内容,经数次重现,印象就会很深。这也就是"学而时习之"可以使人"悦"的道理。

7.增加背诵

没有一定的"量"也就谈不上"质"。现行教材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太少。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加背诵内容,一方面从教材中的一、二类课文选出重点段、篇让学生背诵。另一方面从课外读物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閱读的古诗名作、名言替句让学生背诵。这是完全有可能也是有条件做到的。因为小学阶段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尤其是机械记忆特强,教师要很好抓住这一有利时期,让学生多读多背,就可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知识点从一年级开始抓起,从学习汉语拼音开始。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让学生多背课内和课外的佳作,待年级增高逐步提高要求,增大背诵量,以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

语文课本都是经过编者精选的优秀而规范的作品,用词准确、文句优美、行文畅达、学生反复背诵多次"触摸"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就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词汇,熟悉了句型,洗炼了语言,规范了口语,从而养成了正确、流利、清晰,寓于表情的说话习惯。更重要的是,背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记忆、背诵与写作是"吸收"与"倾吐"的关系,没有"吸收",何来"倾吐"?抓好学生的背诵教学,真正地解决了当代学生"腹中空"、"根底浅"的弊端。

猜你喜欢

提高途径语言表达小学语文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论提高广西农垦国有龙北总场红江橙单产途径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