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阶段毽球运动的开展

2017-10-12李锋荣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学阶段问题发展

李锋荣

摘要:毽球运动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一项有着鲜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非常适宜青少年的学习和开展。文章就毽球运动的起源、发展、项目特点、在学校的开展等进行了阐述,并对青少年毽球运动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同时提出了笔者的对策与建议,能为今后小学阶段更好地发展年毽球运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阶段;毽球运动;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74-02

1.前言

毽球运动是从我国古老的民间广为流传的踢毽子游戏衍生而来。踢毽子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热衷和喜爱。现代毽球运动首先起源于中国广州,由“网毽”运动过渡和发展而来。

1984年毽球被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1988年2月中国毽球协会正式成立,1991年审定并颁布了第一部《毽球竞赛规则》。中国的毽球运动与世界的交流和互访也日益频繁,这朵璀璨的民族传统体育之花正为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与繁荣积极做出着自己的贡献。然而,作为毽球运动的重要后备力量,我市小学毽球运动的开展与普及却不尽理想,不仅青少年毽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和競技运动水平不高,而且目前在我市的体育课堂中也很少出现毽球教学,在我国关注和专门研究青少年毽球运动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还为数不多。因此,在现阶段对青少年毽球运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

2.小学阶段发展毽球运动的有利条件

2.1毽球运动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众所周知,毽球运动是从我国古老的踢毽子游戏发展演化而来,踢毽子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毽球运动的开展非常适宜我国的国情,一直有着非常良好的群众基础,人们喜爱和参与的程度较高。就毽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而言:毽球运动的比赛场地相对简单易行,器材简便经济,不受季节的影响,老少皆宜,其健身性、实效性、娱乐性、观赏性都十分明显。通过参与毽球运动,不仅可使练习者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得到发展;也有助于练习者心肺功能的增强和加强人体踝、膝、髋等关节的灵活性和灵敏性等,特别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成熟、身体的发育和机体机能提高。

2.2毽球运动易于在学校开展,有效增强青少年体质。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的下降已经引起国家教育部门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王登峰司长曾经专门撰文《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全面阐述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严峻性。由于我国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而学校、家长更看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和成绩,体育课往往只是传授基本的运动技能与方法,球类运动开展得并不多。

毽球运动相对于其它球类运动而言,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没有参与者身体之间的对抗和接触,受伤机率很小,而且趣味性和娱乐性很强,容易学习和掌握,易于在学校开展。通过毽球运动,不仅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躯干、背、腿以及骨骼、神经、肌肉等的正常发育,而且还能提高青少年的机体功能,有效改善青少年的代谢能力,增进心脏功能,使青少年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得到加强,从而增强其体质和体能。

2.3促进青少年的交往和社会化。我国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生活空间相对封闭,独立性不强,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往往不知所措,各种心理问题时有发生,诚然,青少年之间缺乏交往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参与毽球运动,从某种意义而言为其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其实,已有证实:体育与人的现代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毽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开展,对培养青少年的团结互助、协同友爱、集体主义观念等都是大有裨益的,既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信任与关心,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交往,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促进着青少年的社会化,这些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小学阶段毽球运动发展面临的问题

3.1自身观赏性不强,学校和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毽球运动易于普及和开展,然而,社会和学校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学校体育中很少把毽球列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青少年系统学习和参与毽球运动的机会不多;加之社会上关于毽球运动的相关报道和举办的各种活动也不多见,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毽球运动的开展、普及与发展。例如:基层各级比赛很少安排毽球比赛,毽球顶级比赛的观沉赏性不强,媒体上也很难看到毽球比赛的转播。

3.2传统体育项目跻身热门运动尚待规划。毽球运动是从我国古老的踢毽子游戏发展演化而来。追根溯源,毽球运动属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比网球、羽毛球、足球等热门运动项目而言,毽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乃至社会公众关心和关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那么,如何吸引和唤起人们,尤其是吸引和唤起青少年对毽球运动的关心和关注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也非常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类新闻媒体对毽球运动的广泛关注。

3.3小学毽球师资力量薄弱,专项教练员匮乏。师资的重要性对于青少年毽球运动的发展不言而喻。但是毽球运动专业性较强需要耐心练习,要撑握其技术对身体各方面的素质较高。目前毽球运动的师资力量薄弱,专项教练员还较为匮乏,主要原因是在我国体育院校和体育院系中,培养毽球运动师资和专项教练员的大学还很少。没有充足的毽球师资作为保障,青少年往往难以接受到系统、全面、正规的毽球运动技能和理论的教育,也就很难激发和培养他们对毽球运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高水平毽球运动专项教练员的匮乏,也很难发现和培养有潜质的青少年苗子,从而难以推动青少年毽球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

3.4国际交流不多,影响力不大。公众对某项运动项目的喜爱、关注和热衷,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由于该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较大,国际交流较为频繁。然而,现阶段毽球运动国际间的交流还很少,国际上的赛事也缺乏影响力,即使在国内有影响的赛事上也难觅踪影,长此以往,就很难激发广大青少年对毽球运动的关注和喜爱,非常不利于毽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开展与发展。

4.对策与建议

4.1提高毽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大力开展毽球运动。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如果能在学校体育课中开设毽球运动项目,不仅能有效提高毽球运动在学校的普及程度,使青少年主动参与到毽球运动中来,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对于提高毽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也大有裨益。

4.2加强社会对毽球运动的关注和宣传力度。毽球运动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勇于拼搏、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和坚韧不拔、勇于创新、善于开拓、宽厚包容的精神,而且在历史和时代的变迁与革新中,始终不断激发着中华儿女崇高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奋发向上的宝贵动力,毽球运动带给国人的精神价值是难以估量的。社会各种媒介和媒体应不断加强对毽球运动的关注力度和宣传力度,从而激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毽球运动的热衷和喜欢,这对于毽球运动今后的发展一定会起到长期性、全局性和深远性的影响和作用。

4.3加强毽球运动的教学研究、降低学习门槛。目前,毽球运动的技战术竞技水平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现阶段,我国对于毽球运动的理论研究,尤其是涉及到广大青少年的毽球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学校体育学院等对毽球的理论研究还不多见。基层老师进行毽球教学可能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要走很多弯路。虽然经验丰富的老师利用相通教育教学方法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基本功练习,但是要进行毽球比赛的专业性太强,如果没有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也很难长期的开展毽球运动。这些状况极大地限制了毽球运动在小学阶段的开展。我们一线教师面对这个技术性太强的项目,应该大胆创新在教学中适时调整难度,让同学们感受毽球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郑超.张林泉.高章宁.怎样踢好毽球[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1-16.

[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3-167.

[3]毽球.百度百科

[4]赵发田.毽球运动[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07.

猜你喜欢

小学阶段问题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简析如何创建愉悦的小学语文课堂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