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人文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2017-10-12朱银胡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人文素养科学素养

朱银胡

摘要: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是21世纪人类教育发展的目标。数学知识不仅具有科学的属性,而且具有人文的属性。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主要通过以下五个途径实现有机渗透:在体验学习中陶冶求真尚美的情操,在对话学习中蕴含平等民主的思想,在合作学习中激扬团结进取的精神,在探究学习中搭建个性创新的舞台,在激励评价中健全坚毅自信的人格。

关键词: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07-01

数学除了固有的知识性、工具性、客观性的特征以外,本身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性、思想性和情感性。

肖川教授说:“个体的精神需要,可以概括为认知、交往与审美。教学,作为师生共有的精神生活过程,是认知、交往与审美交互作用、相互生成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不仅应该充满理性智慧,而且应该充满人性关怀,放射着人性情感的光芒。数学教学的人文性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机渗透,主要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体验:陶冶求真尚美的情操

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数学产生的过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的确定性、简洁性、公正性等方面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公正严明的精神。如通过体验“圆周率”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工具极其简单的情况下,祖冲之能把圆周率推算得如此准确,所具有的严谨认真的精神;通过对生活中“概率问题”的体验,理解彩票、抽奖等活动中蕴含的科学性,自觉抵制投机取巧、迷信等不良意识。

数学是“真”的,同时也是“美”的。著名的哲学家、数学逻辑学家罗素把数学的美形容为一种“冷而严肃的美”,他指出:“数学,如果正确看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是有至高美。”数学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学知识本身的对称性、简单性、统一性与奇异性具有美的质素。如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的对称美,运算定律、方程等号两边的巧妙平衡美,乘法口诀表的结构美,“黄金分割”的和谐美,“哥德巴赫猜想”的奇异美,等等。二是数学活动过程探索性、创造性、神秘性等,给人以美的启迪,美的享受。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敏锐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求真尚美品质。

2.合作:激扬团结进取的精神

合作是有效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应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障碍,生成挑战性问题,让学生时常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在学生陷于苦求而不得其解之时,及时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的各个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分工协作,互助互学,这一过程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如教学《圆的周长》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得出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于是,小组中有的提出用线绕圆围一围,测量出线的长度,有的提出在图片上的圆周上定一个点,将这点与直尺的零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圈,直接测出圆的周长;有的提出在图片的圆周长涂上颜色设定某一点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在白纸上滚动一圈,留下的带色线段的长度就是圆周长……在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时,小组成员中有测量,有的記录,有的计算,有的汇报,分工明确,共同探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活动,学生单个人很难完成,必须靠小组成员的通力协作才能顺利实施,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交流。

3.探究:搭建个性创新的舞台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小学生作文发展个体,无论是认识的发展,还是知识的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需要在丰富而多样的活动中,在自主实践中实现,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研究的主题和情景,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在探究中,不但要使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调查、分析、实验、操作、论证、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我不是直接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去数、去量,而是让学生把一个土豆或苹果削成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切削的过程中去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方面的特点。这样的学生就有了探究的空间,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特点采取一些个性化的方法和途径。又如新教材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行研究比较点数、连数,凑十等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探索的成果时,及时肯定和鼓励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做法,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创新热情。

参考文献:

[1]《数学课堂标准》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人文素养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