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高校新版图

2017-10-12宋鑫陶

商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山东大学大学城牛津

宋鑫陶

策划前言

学者易中天在《读城记》里曾写道:“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人格或‘性格甚至‘性别的。”这性格,既有地理的、经济的因素,也有历史的、文化的原因。

城市是有性格的,大学也是有性格的,而且大学和城市的性格往往一脉相承。牛津、劍桥的博雅之风,柏林、海德堡的研究之气,哈佛、耶鲁的开放之习,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高师精神,这既是大学的性格,也深刻影响着其所在城市的性格和文化。

选择一所大学,多半意味着选择了一个落脚的城市,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是城市文化建构和城市精神塑造的重要一环,而城市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大学的性格。它们相互印证,又彼此照应。牛津大学的《牛津手册》上就写着:“牛津的历史就是一部英国史,西方文化艺术的每一次思潮,都可以在牛津找到一些痕迹。”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大学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不光是在文化层面,在城市经济的发展层面,大学亦为其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人才和创新动力,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建设大学城,越来越多的城市在不断地引进高校资源,绘制引智蓝图。而随着近几年众多知名高校的相继涌入,青岛的高校版图也在渐次改变。

名校汇聚岛城

58年后,山东大学又回到了青岛。

2016年9月24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启用暨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后,山东大学再次回到青岛办学。千余名新生成为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口中的“山东大学历史上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一级学生”。

山大的回归,是青岛布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一步。在此前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纷纷在青岛设立研究院或校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不断汇聚,让青岛的高校版图正在发生一场重构。

青岛高校的大规模“扩张”,发生在进入新世纪之后的这16年里,这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16年。

站在世纪交接的时间节点上,青岛的大学曾经一个手掌就可以数过来: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建工学院(现青岛理工大学)和青岛化工学院(现青岛科技大学)。

1999年,我国教育部公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实现大学毛入学率15%(毛入学率,指的是在校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自此,我国高等教育开启了高校扩招之路,每年新增约40万人。数据统计显示,扩招前的1998年,我国大学新生只有108万人,到2009年,这一数字已增至629万人。

扩招,给了更多人进入大学求学的机会,提升了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也相应地带来了大学数量的激增和校区规模的扩大。

如今,中国海洋大学已有鱼山校区、浮山校区和崂山校区三个校区,青岛大学有崂山校区、麦岛校区和登州路医学院三个校区,青岛理工大学有市北校区、黄岛长江中路校区、黄岛嘉陵江路校区和临沂费县四个校区,青岛科技大学则有胜利桥四方校区、崂山校区和高密校区三个校区。

除上述四所大学,现在再说青岛的高校,且得扳着指头好好数一数了: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

仅在今年,青岛就与国内外20多所高校完成了签约。今年1-9月份,青岛西海岸新区就吸引了包括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等在内的6所名校落户;此外,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所在的蓝色硅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所在的崂山区,以及西安交通大学青岛轨道交通研究院所在的高新区,也成为未来青岛高校布局的重点区域。

就在今年年初,青岛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这份为未来五年绘制的“引智蓝图”提到,计划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由目前的25所增加至50所以上,并引进高校研究院、研究生院、国际化人才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20所以上,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使青岛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这也直接促成了今年众多知名高校在青岛的汇聚。

在这些高校中,海洋科研领域的高校不少,这与青岛的海洋科研和人才优势密不可分。作为我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所在地,海洋类学科和高校在青岛的汇聚,也与城市自身发展和未来定位相吻合。在青岛市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刘鹏照看来,这些高校看重的正是青岛发展潜力,以及海洋经济在21世纪的重要地位。

大学城现象

多个高校在一个区域的集中汇聚,通常就形成了“大学城”。目前,我国已建或在建的大学城已超过50个。

大学城并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产物,它最早出现在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比如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波士顿等,它们大都是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自然形成的。当然也有些是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由国家、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多方合作而共同构建的。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学城,就属于后者。

1999年,位于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奠基,这座最初汇聚了7所国内著名高校的大学城,也由此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学城时代。这一年,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第一年,时间上的暗合,也印证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

此后,伴随一年年的扩招,全国各地的大学城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但与国外大学城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不同,国内的大学城却大都是一些大学的分校区或者研究院,它们既难以承接老校区的固有传统,也难以形成有特色的文化氛围,而且大学校舍和建筑的千篇一律,也造成了各地大学城的千篇一律。所以,中国的大学城又是一种独特的教育现象。endprint

美国教育学家马丁·特罗提出了“三段论”:高等教育要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再走向普及化。扩招使我们的高等教育规模在2004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并没有相应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产业化水平。同样,大学城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但在部分城市,它却带有着明显的功利色彩,甚至成为一种“圈地”行为。

所以,有人批评说,“由于这些已建、在建或拟建的大学园区、大学社区、大学区、高教园区、教育园区、高科技教育园区、高教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城、大学城镇、大学城、多元化大学、多校区大学等,在内容、结构、性质、功能、特点等方面颇有类同、相似或相近之处,它们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大学之间的集聚,而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化现象,既是一种集原型的城市化现象,又是一种擴散型的城市化现象,因而以初始自发阶段的各类‘园区名之,既显得零乱无序,亦不足以涵括和反映其本质。”

当然,也有的大学城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和成果,比如深圳大学城。深圳一开始就清楚,高校不是为了来办“虚拟大学”,而是要在深圳探寻“产学研”相结合的可行路径,建立办学实体。深圳的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以研究生教育为主,而且要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把优秀人才和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吸引过来,推动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深圳的构想和创新的办学模式,成功吸引到了清华、北大、哈工大等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院前来,这成为今天深圳改革转型、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据悉,目前深圳的高校研究院已有近百家,这座底蕴薄弱的城市,虽然仍年轻,但却已成为青岛等城市在引进高校、发展高等教育,以及产学研转化和助力产业升级等方面效仿的典范。

大学与城市

大学与城市,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观察发现,名校聚集的城市也往往是经济发达的城市或中心城市。比如牛津和剑桥所在的伦敦,哥伦比亚大学所在的纽约,哈佛大学所在的波士顿,斯坦福大学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等。在国内,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所在的北京有高校87所,复旦大学所在的上海有49所,广州有58所,南京有55所,武汉有69所,天津有52所,西安有50所,它们要么是一线城市,要么是省会城市或直辖市。

城市和大学,因此有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城市因大学而兴,大学因城市而盛。有人说,谈论大学和城市的渊源,最好的例子便是牛津和剑桥。

在12世纪之前,英国是没有大学的,人们求学要到法国或其他欧陆国家。后来,一批从巴黎大学回来的英国学者聚集在牛津,从事经院哲学的教学与研究,才有了后来的牛津大学,并因此形成了繁华的牛津小城。剑桥市虽然历史悠久,但它的繁荣也依赖于剑桥大学,据说剑桥经济增长的3/4都来源于此。所以,城市里有一座赫赫有名的大学,不光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也繁荣了城市的经济和文化。

据说,在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经济收入可以占到城市经济收入的40%,在德国海德堡,这一比例甚至可高达65%。而来自美国的50所4年制大学的研究表明,1000万美元的大学预算,就可以产生1600万美元的地方消费和550个就业机会。

教育产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是城市希望引进更多高校和建设大学城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大学也是一个城市和国家创新发展的最好支撑。电话、电磁铁、雷达、高速摄影、复印机、计算器、计算机、互联网、GPS……这些改变了世界的创造和发明都来自麻省理工学院。而对于美国硅谷而言,斯坦福大学就是它的母体。据说,世界上有约5000个公司的创立源自斯坦福大学的创意、教职工或学生。

而关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对青岛这座城市的意义,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曾说,“城市的魅力在于文化,文化的基因重要的是来自于学校,特别是大学。”

所以,一座大学之于一座城市,不光是教育的所在、文化的源泉、创新的动力,更是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未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山东大学大学城牛津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谈如何上好一节单元导入课——以牛津初中英语8上Unit 4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
应用交互式教学法,彰显阅读实效——以牛津高中英语M4 Unit 1 Advertising中Reading部分为例
Paresse constructive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新发现
La nouvelle vision du succès de la carrière charitable
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初探
牛津小学英语5A rhymes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