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本质安全优先做好高层建筑火灾防控
——从伦敦“6·14”火灾看北京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

2017-10-12张先来

城市与减灾 2017年5期
关键词:消防设施救援消防

张先来

坚持本质安全优先做好高层建筑火灾防控
——从伦敦“6·14”火灾看北京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

张先来

张先来,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总工程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长期在火灾防控一线工作,主持编制了北京市“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建设规划,参与《北京市消防条例》等法规规章的起草、修订工作,参与多次重大活动消防安保和重点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组织5项消防科研课题,在消防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

高层建筑与科技进步和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层建筑一直呈迅速增长态势。由于人员高度密集、财富过度集中,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严重,损失很大;由于高度高、体量大、结构复杂、功能多元,高层建筑始终是火灾防控的重点,也一直是火灾防控的难点。提升高层建筑火灾防控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必须面对的严肃问题,更是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

火灾及教训

2017年6月14日,英国伦敦北肯辛顿区格伦费尔大楼发生火灾,造成88人遇难失踪,教训极其深刻。此次火灾造成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一是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缺失或瘫痪,影响了初起火灾扑救和人员逃生;二是外墙采用可燃保温材料,导致火灾蔓延迅速;三是整幢大楼仅有1部封闭楼梯,起火后封闭楼梯没有真正封闭,浓烟充斥楼梯间,人员无法逃生;四是大楼日常消防管理不到位,火灾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五是大楼消防车通道狭窄,消防车等灭火救援车辆难以通行和展开,再加上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车辆装备不足,严重制约施救效果。

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火灾也时有发生,教训不容忘记。例如,2009年2月9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央视新址园区附属文化中心工地因燃放烟花爆竹引燃易燃材料引发火灾,导致1名消防员牺牲,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人民币。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一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28层住宅楼由于电焊工违章操作,引燃周围易燃物使脚手架突发大火,导致58人遇难,7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人民币。2011年2月3日,辽宁省沈阳皇朝万鑫酒店因燃放烟花爆竹不慎引燃楼体外墙表面装饰材料引发火灾,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2017年2月25日,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白金汇海航酒店唱天下KTV改造施工工地,因装修工人切割装修材料的火花引燃施工现场易燃材料引发火灾,导致10死亡、13人受伤(图1),等等。

这些火灾虽然原因各不同,但都暴露出以下共性问题:

①高层建筑内部消防设施或损毁、或缺失、或达不到标准,在火灾初期不能有效报警和控制火势。

②违章施工、违规操作、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往往是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暴露出消防安全管理混乱,消防安全责任、措施不落实。

③大量使用易燃可燃隔热保温材料,一旦遇到火源,不仅容易引发火灾,而且迅速蔓延。

④部分市民缺乏基本的火灾逃生自救训练,一旦遇到火灾,惊慌失措,或坐以待毙,或慌不择路,或仓促跳楼。

⑤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是消防行业的世界难题,相比于高层建筑高度的不断攀升,由于技术和能力等客观条件制约,消防装备和训练水平始终处于滞后状态。

图1 南昌市海航酒店火灾

图2 北京市高层建筑分布图

现状及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市共有高层建筑20297栋,其中,公共建筑4548栋,居住建筑15749栋;百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115栋,百米以下建筑20182栋。另外,同时具备三种及三种以上使用功能且单体建筑面积大于40000平方米的大型综合体建筑95栋(图2)。

高层建筑,特别是大型综合体建筑,通常由多栋高层建筑组合建造,常常集交通枢纽、医院、宾馆、购物、餐饮、娱乐、办公、居住等功能于一体,具有较大火灾风险,主要体现在:

①业态多元、功能复杂,火灾防范难度大。高层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内部结构复杂,体量庞大,业态多元,大多集办公、购物、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内部人员高度集中,易燃可燃物多,用火用电用气量大,火灾荷载大,致灾因素多,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火灾。

②产权复杂、相互交叉,消防管理难度大。高层建筑和大型综合体建筑大多为多产权,业主之间往往由于安全管理责任不清,面对消防安全问题相互推诿,导致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各功能区之间一旦发生问题,难以有效联动配合、及时做出反应。甚至有的业主受经济利益驱使,擅自改变建筑使用性质、平面布局和防火分区,拆除部分原有消防设施,封堵部分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降低消防安全设防标准。

③布局复杂、人员密集,安全疏散难度大。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距离长,内部结构和布局复杂,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和有毒烟气蔓延速度快,安全疏散受到严重影响(图3)。同时,发生火灾时,电梯停止运行,人员疏散主要靠楼梯,疏散到地面或楼内避难层等相对安全区域所需时间长,特别是超高层和超大型综合体建筑,极易造成重特大和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④蔓延迅速、立体燃烧,灭火救援难度大。高层建筑开敞、通透、连续的中庭设计,互通空间多,火灾蔓延途径多,易造成火灾快速蔓延,形成大面积燃烧;高层建筑特殊的外立面设计,加上使用大量易燃可燃保温材料,更易形成立体燃烧。无论是从装备上、战术上还是从训练上、能力上,面对迅速蔓延、立体燃烧的高层建筑火灾,消防部门难以采取有效处置措施。虽然拥有举高消防车等特种车辆装备,但是由于完全展开耗时长,作业场地要求高,往往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图3 浓烟滚滚的火灾现场

思考及措施

目前,北京正在立足“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和重要载体,仍将延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一些高端企业、商务中心、会展中心、购物中心等大型综合体建筑仍会不断增多,一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如何提升高层建筑火灾防控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问卷的选择范围是东北三省地区的企业。在调研过程中主要针对本研究模型中涉及到的智力资本、战略柔性和创新能力这3个主要因素展开。该调查一方面是面向企业员工的访谈;另一方面是面向企业雇主的访谈。

回顾过去高层建筑火灾的惨痛教训,面对高层建筑火灾防控的客观现实,要确保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虽然外在的灭火救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毕竟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还要受到人员能力、装备水平、战术方法等条件的制约,因此,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应始终坚持本质安全优先,即在火灾预防上,应立足于依法设置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并保证完好有效,提升高层建筑内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强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在灭火救援上,应立足于高效及时组织人员安全疏散,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及时发现火灾,迅速有效扑救,确保灭早、灭小、灭初期。

(一)科学规划高层建筑整体布局

针对现代城市建筑趋于高层化、高层建筑趋于集中化的实际,城市规划部门应将高层建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合理选址、优化布局,在保证高层建筑与周围环境和整体规划相适应、相协调的基础上,更应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的需要,包括防火间距、消防车道、直升机停机坪、灭火操作面、疏散通道、灭火救援场地、消防水源等,都要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别是像北京CBD这种高层建筑聚集区域,应从城市规划层面对建筑高度、体量和密度进行适当控制,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高层建筑火灾防范和灭火救援的不利因素。同时要充分考虑消防站和救援装备的规划建设,确保消防站能迅速出动并有效组织扑救。

(二)严格落实高层建筑防火规范

鉴于高层建筑具有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灭火救援困难等特点,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先进、成熟的防火技术和严格、有效的防火措施,有效预防高层建筑火灾,减小高层建筑火灾危害。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相关防火技术标准,确定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及建筑物构建的耐火极限,采取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等措施,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灭火、防烟排烟等设施;另一方面,要针对高层建筑特点及其使用功能,比如集购物、娱乐、办公、餐饮等多种使用功能于一体的高层建筑,或者是用于医院、歌舞厅、影剧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高层建筑,必须有针对性地强化消防设施的设置,提高火灾设防标准。

(三)切实规范高层建筑消防管理

在建设施工期间和投入使用前,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防止高层建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降低防火设防标准,降低外保温材料标准甚至弄虚作假。在投入使用期间,针对高层建筑产权复杂、租赁活跃、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创新消防安全管理理念和手段,推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负责人和楼长制度,明确每栋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安全负责人,牵头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明确每栋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人员,即所谓“楼长”,具体组织日常消防安全工作;明确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人员,由高层建筑的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组织建立微型消防站,招聘培训微型消防站队员,强化日常巡查检查、宣传提示、组织疏散和扑救初期火灾的职责。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广泛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通过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建筑三维建模等技术,实现消防安全实时、动态、智能管理,实现消防系统互联互通、实时监控,切实提升高层建筑火灾防范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建立高层建筑动态化火灾风险评估机制,收集高层建筑规模、使用性质、人员密度、用火用电用气情况、消防设施状况、历史火灾和消防力量等基础数据,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火灾风险动态评估,及时预测火灾风险,适时调整防控重点,科学制定管控措施。另外,推动在老旧高层住宅建筑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简易喷淋等设施,在高层住宅建筑增设应急广播,鼓励居民家庭安装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配备防烟面罩、逃生绳索等装备。针对采用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的高层建筑,要增设警示标志,及时排查缺损、裸露外墙,及时采取封堵措施,同时强化用火用电管理,确保消防安全。

(五)广泛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紧紧围绕普及预防火灾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通过高层建筑内部、外部大屏幕、小视频、广告牌等播放火灾案例警示片和消防安全提示;组织消防志愿者、网格员等深入高层住宅居民家庭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提示,提醒居民主动查找消除火灾隐患;在高层建筑区显著位置设立消防宣传栏,在建筑楼道、公共区域等张贴消防宣传画;定期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演练,组织从业人员、社区居民全员参与演练。同时,要发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面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和自救逃生常识,提醒公众进入高层建筑应遵守消防法规,预防火灾发生,保护消防设施,形成浓厚氛围。

(六)全面强化高层建筑灭火救援

灭火救援作为高层建筑火灾防控最后防线,应切实针对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在人员上,通过真火实烟、模拟现场、高空救援等多人技能编组、战术合成训练,组织消防员逐栋开展实战化演练;在装备上,针对区域建筑高度,配置具有救援和灭火功能的举高消防车,配强高层供水、灭火、救援装备,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直升机,提升高空灭火救援能力;在技术上,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视频传输、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集成建筑立体图、消防设施、道路水源、力量装备等因素,制作高层建筑数字化灭火救援预案,开发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智能辅助决策系统,配备集追踪定位、视频传输、语音通话于一体的消防员单兵监控系统,提升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能力。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规模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城市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人员工作、生活在高层建筑内,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集中在高层建筑之中,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关注,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积极打造本质安全的高层建筑,全面改善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环境。

猜你喜欢

消防设施救援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紧急救援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研究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3D打印大救援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关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