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台县:乡土人才助力农村发展

2017-10-11杨桃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秋葵农业产业乡土

杨桃

农产品网上销售、合作社组团闯市场、有机蔬菜卖到国外……在三台县,传统的农业因为有了一支支由乡土能人构成的乡土人才队伍而迸发出新的活力。

近年来,三台县把“人才强县”战略作为撬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有力杠杆,不断在农村一线发掘乡土人才、在主导产业链上培养乡土人才,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助推器”。

搭建平台,乡土人才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8月5日一大早,在立新镇科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门前,前来交售秋葵、辣椒、一口茄的农户排起了长龙。“今年受洪灾影响,一口茄大量减产,但秋葵、辣椒等蔬菜产量还不错。”合作社理事长何强告诉笔者,经过加工后的秋葵、一口茄将运往日本和韩国。

48岁的何强是立新镇打虎村人,种植蔬菜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9年,他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并成功引进了“真仙茄”“黑米茄”“韩国红”“黄秋葵”等多个蔬菜新品种,流转土地1900亩,建立优质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组织社员以订单生产方式种植优质蔬菜5500亩,发展订单蔬菜产业。其合作社年产值达2600余万元,年出口创汇800多万美元。

在三台县,像何强这样的致富能人不在少数。近年来,三台县狠抓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本土人才培育体系,先后完善了县职教中心、县广播电视大学等5个乡土人才培训基地;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一条街、四川省麦冬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人才培养基地;成立县级及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94家、农村专业协会72个、农村专业合作社738家、家庭农场513家、农村电商450家。

由乡土人才开发的“梓州六锦”(潼川豆豉、梓香菜籽油、涪城麦冬、紫燕橄榄油、富硒黑花生、智华皮蛋)以及“崭山米枣”“心妙枇杷”等品牌已成为三台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名片。

引领示范,乡土人才助推脱贫攻坚

前段时间,潼川镇解放村党支部书记刘世伟忙得不亦乐乎,由他发起的第六届荷花节举办得如火如荼。“对于这种能带动乡亲致富的乡土人才,我们在全力支持的同时,还会定期对他们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以确保他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为了让乡土人才“扎根开花”,三台县建立了优惠政策、扶持资金、平台载体等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对隐藏于广大群众中的“土专家”“田秀才”,发现一个,扶持一个,并围绕产业发展、立足生产实践,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同时组织种养大户、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农家庭院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技术培训,切实发挥乡土人才实践带动能力,为推动农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家的辣椒全部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价格比市场上还要高。”和村民们一样,种了一辈子地的邹积恩老人现在说得最多的一个词语就是“网络平台”。2015年3月,本土企业家陈志勇建起了三台县第一家从事本土农产品网上销售的综合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云端三台363”。借助电子商務平台,邹积恩和村民们家的土鸡、鸡蛋、玉米、红薯等农副产品走出了小山村,变成了现钱。

在重视乡土人才挖掘、培养的同时,三台县还注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的宣传推广工作,逐步催生让乡土人才“香”起来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开展优秀乡土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利用媒体资源,对各类优秀人才进行宣传和推广,进一步提升优秀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动能力;依托联村联户、精准扶贫等载体,多途径实现乡土人才与农户“无缝对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从而逐步把更多群众培养成乡土人才,培养成致富能手。

在“党建+产业+人才+脱贫”模式的引领带动下,2016年,三台县实现4505户12038人脱贫,18个贫困村集体摘帽。今年1-7月,已完成3030户9092人脱贫,完成年度任务的81.06%。(作者单位:三台县委组织部) (责编:余娜)

猜你喜欢

秋葵农业产业乡土
秋葵变变变
秋葵的家常做法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白灼秋葵煮四分钟
乡土分外妖娆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麻香秋葵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