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2017-10-11李虹霞��

山东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变革

李虹霞��

摘要:自媒体的发展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新的渠道,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在分析自媒体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自媒体开展心育工作的挑战与要求、方法与路径等,以有效推进高校心育工作,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变革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自媒体背景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手机网民数量的持续增长,自媒体开始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并成为自媒体时代潮流的追随者甚至是引领者。根据 《第 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①。高校学生手机使用频率高,通过手机接入自媒体平台已成为其在高校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育工作者如何顺应形势,与时俱进,创新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探索出适合自媒体时代的新的心理健康工作方法,是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所在高校开展心育工作中依托自媒体进行的创新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自媒体的特点与优势

(一)自媒体定义

“自媒体” 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硅谷 IT 专栏作家丹· 吉尔默提出。 他在其专著《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中提出,“1.0” 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oldmedia),“2.0” 指新媒体(newmedia),“3.0” 指自媒体(we media)②。所谓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在数字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个体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进行信息创造、共享、传播的新媒体的总称。

随着智能手机高速发展与更新换代,手机成为移动终端,依托手机产生的自媒体的主要载体包括QQ、微信、播客、博客、微博、人人网、贴吧、论坛等即时通讯软件。这些都使得个体进行自行主导的自主交叉裂变式传播信息成为可能,人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或交流。

(二)自媒体特点

相较于传统媒体,自媒体具备以下特点。首先,平民化与大众化。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简单易操作,使用门槛变低,使用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可以自由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个性化特征极强的资讯直接发布至网络上。其次,即时性与交互性。自媒体打破了现时空限制,使用者可随时随地开展信息传播,同时对其他用户信息进行点赞、评论、转发或交流探讨。最后,多元化与多样化。自媒体平台是—个相对开放的网络化平台,传播主体非常广泛,信息与资源极度丰富,可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

二、自媒体背景下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挑战与要求

随着多种自媒体迅速占领高校校园交流平台,信息传播的自由度及影响力开始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的重要推动力。这要求心育工作人员转换视角、开拓思路,以自媒体时代思维重新审视高校心育工作,充分认识到依托自媒体创新变革心育工作的挑战与要求。

一方面,自媒体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机遇。大学生自我表达意愿强烈,自媒体及时性和交互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非常,内容也非常的简洁,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交流特点的需要,并对其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同时通过自媒体体,大学生获得了丰富便捷的资讯,为大学生创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众多资源的及时共享,避免了直接面对心理咨询的尴尬,能有效提高心育工作的实效性。

另一方面,自媒体也给高校心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是在自媒体影响下,良莠不良的信息涌人大学生视野,虚拟网络生活逐渐取代现实交际,导致其出现短时间的认知失衡现象和网络依赖现象,对自媒体的依赖如果成为生活的常态,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为高校课堂无形中增添了监管盲区。网络的隐匿性导致传播者或者信息接受者形成“去个性化”和从众等多种心理,网络舆情的渗透融合、反馈调试、传导教育、动力激发和预测与决策辅助功能等将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为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辩证合理的利用自媒体的特点与优势,积极创新心育工作的创新机制,搭建心育工作新平台,掌握心理状况新途径,从学生兴趣和需求入手进行教育引导,通过超时空的资讯推送、即时反馈,增强心育工作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心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参与面和受益面窄的局限。

三、自媒体背景下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与路径

1.明确定位,理性利用自媒体开展心育工作

自媒体对高校学生有巨大影响力,其发展也给高校心育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但也要把握好自媒体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用时的明确定位,把它作为一个新的渠道,做好自媒体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载体的一些有机结合,多形式开展知识宣传、活动推广、咨询服务、朋辈辅导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同时注重对自媒体言論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引导,切实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整合资源,搭建学校心育工作自媒体平台

通过学校多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依托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系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学生心理社团等队伍,创设各心理组织机构自己的官方自媒体平台,按照组建工作团队、规划工作内容、推进工作创新,完善考核监督的思路,以团队建设为基点,以内容建设重点,以考评机制为关键点,多形式创新开展心育工作,提升心育服务质量。笔者在所在学院创设的“一米阳光.心灵花园”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学院通过整合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朋辈互助队伍的资源,合力开展微信平台建设,坚持“四有”原则(有态度、有作为、有推广、有力量),兼顾“专业性+趣味性”,创新开展心育服务工作。如心育知识的宣传普及形成了心策划、心互动、心创想、心音乐等多个品牌栏目,通过平台的群发推送、自动回复、一对一交流等方式实现和特定群体进行沟通交流。endprint

3.双线联动,依托自媒体平台多路径开展心育服务工作

通过整合自媒体功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自媒体技术手段有机结合,线上线下双路径开展心育工作。如在策划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活动从开发设计、宣传引导,再到展示分享和推广辐射,可依托自媒体平台完成;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学生则可以通过线下真实情景体验,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在线参与和多元交互,每位交互个体既是自身学习的创新者和受益者,又成为了他人学习的参照者和助力者,從中启迪思维视角,优化心理品质。实现了既创新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内容,又促进自媒体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目的。

4.加强管理,提升学生媒体素养形成积极习惯。

鉴于学生自媒体使用成为常态,高校心育工作要发挥自媒体积极功能,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媒体的使用习惯,提高其自媒体媒介素养,营造心育工作良好的自媒体的“生态环境”。具体而言,可以以教师、优秀学生为中心,建立网络社交群体,形成积极的网络学习环境和舆论环境,传播富含正能量的资讯,引导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形成积极的人格特性。同时要加强对高校学生自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控制、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从内部对学生进行自我约束,以达到内外兼治的作用。

自媒体时代预示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与技术手段,依托自媒体进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应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拓展心育活动服务、积极平等交流互动等,这能够帮助我们明确如何有力地发挥自媒体的优势作用,有效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注释]

①中国互联(CNNIC).第 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

②周晓虹.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EB /OL].http:

//media.people.com.cn/GB/22114/227512/227513/15300464.html,2011 -08 -01.

[参考文献]

[1]刘思驿,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2]吴佳男,闫蕾,自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挑战与应对[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77-79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变革
变革开始了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