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院精英

2017-10-11

中国画画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画师画院专职

画院精英

紫鸣 70cm×48cm 2014年 刘杨

刘杨

我 刘杨,1965年生于江西吉安。199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江西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优秀专家、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南昌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西画派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八大山人画院副院长、江西省政协委员。

我的画:画家的艺术个性是由他的性格、人生和艺术修养等因素决定的,陆放翁论诗云:“功夫在诗外。”我想画画也如此吧。

我的画院:大学毕业后,我干了20年的美术职业工作(江西美术出版社),有机遇到了画院,回到美术专业的岗位,能置身于优游闲暇之地,留心学问之中,此乃艺术幸事,人生之大福也。

帅安

我 帅安,1960年生于江西九江。现为江西画院副院长、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昌画院艺术顾问、江西画派研究会副会长、江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西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的画:我欣赏童中焘先生说的:

“笔墨的审美高度,反映了中国人独特而高超的创造能力,体现着人性的自由和自觉。”

“作画无非性情,性情所至,写出自己的世界。性情关乎境界。”

“境界有高低,惟有不断向上,才显人生本色。但作为画家,有性情还不够,还要有表现的能力,以成作品。”

“中国画的技法,即笔墨技法;中国画的形式,即笔墨形式;中国画的表现,即笔墨表现。笔墨既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

“要追求新而且好,高度不能失去,高度一旦失去,便什么都不是。”

“只有独特性而没有高度,再特别没有用。”

我的画院:一个美术爱好者能走进画院成为一名专职画师,是一份光荣和幸运。在荣幸的同时还有深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画院提供的社会活动空间、学术交流展示平台既惠及于画师也是画师服务大众回报社会的舞台。画师唯有不断修炼内功拿出好的作品让所在画院成为美术研究创作的重要阵地,而自己是这个集体的重要力量,从而达到与画院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目标。

石钟山记 180cm×96cm 2015年 帅安

冯杰

我 冯杰,1962年生于江西南昌。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毕业分配至江西省展览馆工作,1997年借调入江西书画院,2000年正式调入江西书画院。现为江西画院创作交流中心主任、专职画师,国家二级美术师。

我的画:我的画都在画上。

我的画院:画院是我的家园。

征服珠峰(油画) 296cm×376cm 2009年 冯杰

陈晓璠

我 陈晓璠,1957年生于江西南昌。198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现为江西画院画师,高级编辑。

我的画:我一直以为:绘画艺术,除却基础的技法与训练外,概不可学,也不可教。画,无所谓好坏,在乎的是作品中有没有真切的性情。

我的画院:走出校门之后,我在《江西画报》社做了将近卅年的职业编辑。调入江西画院,宛如回到我的带有几许陌生的温暖的家。

门(油画) 100cm×80cm 2016年 陈晓璠

方李

我 方李,1975年生于江西南昌。199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江西画院专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二级美术师、江西省政协委员。

我的画:以工笔画的形式,表达对当代女性的关注,表现她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一面,通过写实的表现手法,表现当下女性鲜活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个性。

我的画院:画院自古就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画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集中了更多更好的画家。画院让画师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创作上,对于我来讲,画院让我在艺术追求上更纯粹,同行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开阔了眼界。

你好明天 212.5cm×168cm 2012年 方李

陈罡

我 陈罡,1976年生于江西广昌。1997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200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李少文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现为江西画院专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的画:造型与笔墨,传承与创新,自然与心象,是每一个国画家面对的课题。一幅画中的线条、墨块、色彩构成画面的同时,又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我的审美理想就是要将这些因素有机的组织,寻求艺术表现的可能。

我的画院:在江西画院工作多年,其自由的学术氛围,静逸的工作环境,紧张又松弛的创作状态,让我沉醉其中。

苗家新绣 212cm×180cm 2014年 陈罡

肖炜

我 肖炜,1977年生于安徽安庆。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现为江西画院办公室副主任、专职画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青年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西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我的画:绘画精神的凝聚是绘画的功能之一,而我在近年的创作之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其重要性,如何使自己的画中深处藏有一个沉静的灵魂?于是我将散落在四处的目光收集起来重新组织,试图回到最质朴的初始观察状态,让物象单纯直接地呈现在画布之上,而不加以过多的观念与修饰,以期望达到我心目中的“静穆的伟大”。

我的画院:画院作为我的精神家园,不断地提供丰富的学术滋养和体验生活的机会,同时也对我的创作研究指明了方向。追求崇高,追求永恒是主旋律,把握时代的脉络是大方向,有了这些要求,我对创作就有的放矢了,在每年的创作任务中,题材时常变化,但不忘初心,反映现实则是始终贯穿在我的绘画创作之中。

阳光Bosporus海峡(油画) 80cm×100cm 2012年 肖炜

娄伟雯

我 娄伟雯:1984年生于江西九江。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现为江西画院专职画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

我的画:我的工作就是我的最大爱好——画画。

而我对自己的画总结为四个字:

空:每画好一张画我都要花时间去倒空这段时间积累。从中选择性的储存,再重组。

静:我对画画的环境要求很高,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和一颗不平静的心。

思:更多是理性的思考过程。

行: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达到相对和谐与统一的艺术行为。不断地去努力创新。

我的画院:大学毕业后就工作于江西画院为专职画师,至今已有9年了。好友常说起:“画院都不用每天上班的,太……”我回:“我们没有朝九晚五的感觉,但我在画院上班那感觉是永远没有下班……”朋友很疑惑。我们画院是专业性很强的单位,时间的自由关系到我们创作的成果。所以没有规定不是没有规矩,没有要求有时候是最高要求。我们画家都是喜欢工作(画画)的。甚至我们日常生活和信仰就是画画。

素食主义之二 95cm×172cm 2014年 娄伟雯

杨铁男

我 杨铁男,1985年生于江西南昌。2009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美术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温布尔顿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专业硕士学位。现为江西画院专职画师。

我的画:2010年在伦敦创作了一系列抽象作品,其实说半抽象更准确一些,尺寸都很小。我那时研究的主题是“日常性”,即那些我们每天在做却没有意识到的行为,譬如刷牙洗脸我们每天都做,却根本记不起来它的细节,日常性逃避注意力,或者反过来说也对,这是它有意思的地方。我在伦敦生活的几年,几乎每天坐40分钟地铁上学,来回一个多钟头,日复一日,地铁成了我的典型“日常”,我不再关注它,每次列车到站,我清楚地看着它红蓝相间的车身,却其实什么也没“看见”,我清晰地听着它在隧洞里轰隆作响,却其实什么也没“听见”,我沉溺在“日常性”的沼泽里,非是要一些艳遇或者是恐怖袭击的出现才能让我“获救”。为了表现这种日常性,我选择“伦敦地铁”作为绘画对象,我用半抽象的方式,表现那种“日常性”下的注意力失焦,这件作品很受伦艺的一位教授赏识,并且在展览结束后被该教授收藏。

我的画院:画院是专业机构,古而有之,我们自古就是重视艺术的民族,画院制度肇始于五代后蜀,鼎盛于两宋,清末几近搁置,新中国以后又得以复兴,培养了很多家喻户晓的艺术大师。作为一位年轻艺术家,我能够作为江西画院的一份子而接入这一血脉实在感到荣幸的很,同时也感到肩上的责任之重和时代的热切召唤。石涛先生曾说“笔墨当随时代”,我想,只有不断创新,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才是对伟大的艺术传统最真挚的“继承”方式。

抽象系列之三 2012年 杨铁男

猜你喜欢

画师画院专职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敦煌画师,I服了YOU
专职媒人的变化
插画师笔下的时髦
[记得住乡愁]首届福建省画院油画提名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