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中有丘壑 无私天地宽
——评刘书民先生的中国画艺术

2017-10-11胡红拴

岭南文史 2017年3期
关键词:水墨山水画

胡红拴

胸中有丘壑 无私天地宽
——评刘书民先生的中国画艺术

胡红拴

2017年6月26日晚,一代山水大家、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刘书民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5岁。6月29日,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给广州美术学院发来唁电,称刘书民先生为“南粤中国画坛代表人物”,称其作品“在南北融合、中西融合、古今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当代水墨新样式,体现出一种纯熟、大气的风范。其为人,谦逊低调;其从艺,勤求严谨。是一位为全国美术界所注目,有鲜明个人风格,独树一帜,德高望重的中国画家”。

我与刘书民老先生相熟近三十年,是地道老乡,两家祖屋均居古都洛阳,隔河相望。先生祖居城北的邙岭,我家住城南的龙门。粤海四十年,将乡情乡音浓浓地定格在客居的路上,定格在真情打造的艺术时空里。

刘书民先生1942年生于洛阳,幼年时为避战乱随父迁居甘肃,动荡与漂泊的生活并未影响到他对绘画艺术的憧憬与热爱。他在中学美术老师的鼓励下,报考了当时大师云集的西安美术学院,以优异成绩被录取,成为当时陇南地区的“凤毛麟角”,成为石鲁、何海霞、刘文西等中国画坛大家的高足。20世纪60年代,还仅仅是一名大三学生的刘书民,创作的《秦川之春》即入选西北五省区美展。这件事,也让他的恩师何海霞老激动不已,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并以此激励后生拼搏进取。

1966年,刘书民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被分配到河南省郑州市博物馆工作。其间在河南创作了大量富有时代精神的美术作品,是当时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一批青年艺术家之一。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恢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刘书民再一次成为“凤毛麟角”:1979年在中南五省的考生中脱颖而出,被广州美术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在导师关山月、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等名家指导下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国画系的讲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退休后受聘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并担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院长。其山水画风格兼容南北,有“北派风骨,南派气韵”之誉。

先生一生著作颇丰。年青时先后受邀合作出版了《红旗渠画册》和《大别山写生集》;70年代其作品《红旗渠》四条屏是当年河南省发行量最大的美术印刷作品;1978年他的作品《毛主席诗意(山)》即入选全国美展。1978年,又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创作巨幅国画《大别山晨曦》。迁居岭南后,先后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刘书民》、《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刘书民山水作品精选》、《高等美术院校基础教学教法——广州美术学院刘书民水墨山水教法》、《刘书民山水画集》、《刘书民画集》、《中国画领军人物作品集——刘书民卷》等各类画集数十部;中国美术界权威刊物《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等,也常有他的作品发表。1992年他的《江夏图》获首届中国旅游节书画展优秀奖;他的《暮归图》获台湾“华夏国际艺术展金奖”。1998年,应该说是刘书民先生的“学术年”,《秋溪图》等获首届国画家学术邀请展“国画家奖”,并以《山梦》系列参加全国各重大画展, 也被应邀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作品展。

刘书民的画作,被许多国家机构的重要厅堂陈列展示,自由奔放的笔墨和波澜壮阔的画卷,让这些重要场所更加庄严雄伟。《粤西山乡》《黄河东望》《春溪图》等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南海等国家政治、文化机构收藏。1999年刘先生应国务院办公厅邀请为天安门城楼创作《溪山春韵图》,同年又参加由江泽民题字画坛名家合作为澳门回归而创作的山水画长卷《江山万里图》的绘制,也被中国文联评为全国百杰画家。

陈小敏书 释文:笔写南北山水庙堂幸存巨构,法变中西彩墨馆院痛失名师。

喜欢刘书民先生书画的朋友常常会留意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会留意中南海国务院常务会议室画面中那幅1998年悬挂至今的丈二匹国画巨制《华中第一峰》。画面的磅礴大气,巍峨气势,让所有观者无不为之动容,肃然起敬。正如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司和文化部艺术司联合编写的《中南海紫光阁藏画赏析》一书中编者对此画的点评所说:“画家兼具‘长安画派’的粗犷厚重与‘岭南画派’的秀润清新相融合的独特画风。这种南北兼容的山水画法,造就了一个生辣豪纵、苍润秀逸的艺术风格。他悉心吸收西方绘画的色彩和构图技法,并巧妙地借鉴了俄罗斯油画和版画的效果,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这幅《华中第一峰》就充分体现出他的绘画特点。整幅画面表现了一片雄伟壮阔的景观,手法上又十分细腻精到。远处的山峰用了传统水墨的表现手法,积墨晕染和笔触的层叠表现了光影的效果。传统与现代形式的完美统一,使山水画更具丰富的感染力。烟雾缭绕中的山峰松柏茂密层叠,远处直流而下的瀑布,笔法转折生动。雾气也表现的栩栩如生,使观者好像身临其境。”国务院办公厅美术总顾问胡明之先生2015年南游,作为东道主之一,我有幸陪他两天,也算是还了先生京城陪游之礼。聊起此幅山水画和刘书民先生,胡明之老先生曾评价:“刘书民是当代最好的山水画家之一。”

著名国画家、广州美院国画系原主任梁世雄在谈到刘书民先生为紫光阁绘制的这幅巨制时说:“刘书民功底深厚,善于把握大画的创作,这是很多画家难以具备的……这也是刘书民被选中担任此重要创作的原因。”

说到这里,我想起当代美术著名评论家邵大箴老先生曾为刘书民先生写过一篇评论。邵老说,“在当代画坛,刘书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具有深度包容性和敏锐创造性的画家,这使得他的作品受到广泛赞誉。”他“深得长安画派和岭南画派之真谛。厚积而薄发,他在南北融合、中西融合、古今融合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体现当代水墨样式的画风”。“在笔墨语言的建构上,他很好地继承、弘扬了传统,体现出一种纯熟、大气、水墨淋漓的风范;另一方面,致力于探求笔墨所能延伸的更为广阔、圆融的境界,并从中找到变革的突破,建构新的当代水墨样式,形成自己的山水画风格。无论在传统技法的传承和发扬上,还是在现代技巧的探索与融合上,刘先生都有着精彩的表现。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绘画功底,让他在创作中信手拈来;对油画、版画的借鉴,又丰富了他山水画的表现。他的作品手法丰富,构图灵活,笔墨酣畅,意境深邃。北方山水的奔放、雄浑,南方山水的清丽、柔美,在他的笔下均体现得非常具有神采。此外,他的画面还富有一种智者、哲人的情思。奇幻、静谧的《雪域秋趣》、《太行山谷》,厚实而空灵的墨,喷发出一种沉雄、静谧而勃发的气,团块结构,积点成线,层次的变化微妙,水墨的味道很足,仿佛能揭开混沌梦境与自然生命的秘密,折射出画家自由的、奔腾的想象。”我非常认同邵大箴先生对书民先生的艺术评价。

清代画家与艺术理论家石涛,曾以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艺术风格。20世纪70年代,刘书民先生为创作红旗渠系列作品,曾深入太行山区河南段的深山险壑,画了大量的写生与速写;在广州美术学院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期间,仍多次带领学生赴太行写生授课,甚至在身患重病的最后岁月里,仍坚持去了一趟太行山区。太行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他看来,都有无限的灵感与情怀。

在刘书民先生的一生中,去过的大山大岳不知道有多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太行山是他去过最多的地区。2014年10月,文化部艺术司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等联合举办的“中国梦·太行魂”在山西举行,当代画坛大腕齐集一堂,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来了,还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国家画院名誉院长龙瑞,中国文联美术中心主任丁杰等。当然,刘书民先生也来了,他是作为被邀请的广东美术家代表而来,他为广东,为河南,为西北,为太行而来;这份浓浓的太行情,也就容易被先生付诸笔墨,将一腔丹心诗意挥毫于纸上,成就了那一幅幅动人心扉的画作。这是书民先生最后一次登临太行山,登临他艺术生涯的精神故乡。这次登临,也应该是为他创立的“自由奔腾水墨史诗式”的“生辣豪纵、苍润秀逸”当代水墨风格做了一次最后的总结和检阅。

对刘书民先生的“雄放”、“生辣豪纵、苍润秀逸”和“鲜明个人风格,独树一帜,德高望重”,他的生前好友、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林墉先生在其《说说刘书民山水画的雄放》一文里,是这样评价的:“南国画坛,多独行侠,一舍一佛,各现莲花相,各展金刚身,芸芸众家,艺轮常转。大树底下固然好乘凉,但树倒又即刻猢狲散,那原因就因为本是为乘凉来的。刘书民算是一佛了,但愿能多有普度众生愿、菩萨心。雄放之本,原也是大慈大悲真善心。”

回顾刘书民先生的艺术生涯,也正如林墉先生所说:“与书民先生相处久了,自然知道他的艺心、善心与仁心”。“多次与书民先生漫步海滩,行走山间,自然也就知道他心胸之海样的大,自然知道,他心胸山样的高。也自然知道了他的一生,是为善而来,为山而来,为水而来,为海而来。”

谨以此文,缅怀刘书民先生。

(作者单位:中国作家协会)

猜你喜欢

水墨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灵动的水墨世界
水墨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张筱膺山水画作品
泼尽水墨是生平
当代水墨邀请展
程灿山水画作品
水墨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