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进“高精尖缺”人才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外国人才智力支撑

2017-10-11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

国际人才交流 2017年10期
关键词:成果人才工作

文/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

引进“高精尖缺”人才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外国人才智力支撑

文/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

编者按: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本刊特别开设“引智工作这五年”栏目,介绍引智工作成果,本期刊登国家外国专家局经济技术专家司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的文章。

中国商飞研制的ARJ21-700飞机105架机第一次飞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引进经济技术专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积极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五年来,来华工作的经济技术专家活跃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在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增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聚焦“高精尖缺”导向 优化引才聚才环境人才引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五年来,国家外国专家局共组织实施引进国(境)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8332项,引进经济技术领域专家42630人次。充分发挥国家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狠抓项目管理服务,坚持高端引领,抓大放小、突出重点,着力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引才结构和层次显著提高,人才资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引才引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一是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着力引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外国人才,特别是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具有推动重大技术革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开拓能力的企业家以及其他各类高端人才,力求引才规模、质量、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二是明确引才重点领域。围绕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高端人才,通过引进关键点的关键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支持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推动中西部协同发展;围绕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支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民生改善、社会管理等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三是助力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工程。开展引才引智专项合作,支持中国商飞公司、中国科学院、国家核电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国有大型企业单位引进高端外国专家和创新团队,有力推动了国家级科技和人才合作平台建设。

项目管理服务水平不断优化。一是突出重点,优化项目布局。增设首席外国专家项目,重点资助引进首席专家、战略科学家、世界级科技大师等“高精尖缺”人才,统筹实施好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和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二是抓大放小,提高资助力度和引才层次。坚持以提升质量效益为核心,压缩项目规模,集中支持重点项目,项目批复数量由2013年的2900项减少到2017年的828项,单个项目的资助力度大幅提升。2017年引进的7482名外国专家中,诺贝尔奖得主2人、院士43人,硕士学位以上人才占比达到85%。三是加强项目申报、审批、执行全过程管理。开发完善《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管理系统》,引进专家项目实现申报、评审、下达和执行总结的全程电子化和网上留痕。加强对重点引智项目执行效果和经费使用的监督,委托第三方对项目和预算执行进行审计,聚焦成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

海外人才资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强化海外专家资源供给侧改革。聚焦重点国别和专业领域,积极开辟高层次专家合作渠道。近五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先后与加拿大农业部、匈牙利国家创新署、捷克科协等国外政府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中瑞先进材料交流中心、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英国工程师学会、俄罗斯科学与工程社团联盟等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国家外国专家局建立合作关系的外国专家组织达到60家,比2012年的26家有了大幅增加。二是推进人才资源信息共享。开发《三库资源查询系统》,整合外国专家信息23000余条、项目信息11000余条、成果信息5000余条,实现“专家库、项目库、成果库”的资源网上共享,为各地外专局和用人主体提供更加丰富便利的人才资源供给。三是积极搭建线下对接合作平台。连续5年在浙江、山东、贵州等地举办专家组织项目洽谈会,组织外国专家组织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推动中方单位与外国专家组织开展现场对接和务实合作,累计达成中外合作意向近8000项。

聚焦引才引智实效 加快成果普惠推广引智成果共享体系不断完善

五年来,国家外国专家局将成果意识体现在专家工作全过程,来华经济技术专家作用更加凸显,引才引智成果不断涌现。注重发挥重点引智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以项目计划为基础的成果发现机制,以引智基地为核心的成果培育机制,以示范推广为内容的成果转化机制,引智成果的共享性、普惠性进一步增强。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取得新突破。引才引智工作积极服务先进制造、新材料、集成电路等重大科技产业,为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装备制造领域,与中国商飞公司连续5年签署年度引智行动计划,支持引进150余名高端外国专家参与型号设计研发、总装制造、运营服务和产品预研,有力推动了大飞机研制工作顺利推进;支持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引进100多位外国专家参与技术攻关,保证了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和CAP1400重大专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领域,通过持续引进高端外国专家,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在高温防护涂层技术研究、包头稀土研究院在稀土磁性功能材料及应用开发、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在石墨烯改性聚烯烃材料开发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电子信息领域,安徽科大讯飞公司聘请加拿大、美国多位专家,创建新一代语音识别引擎和框架,开发出新一代智能语音识别系统;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中心姚期智团队开展“全量子网络”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能源环保领域,金风科技股份公司聘请德国、丹麦等风电强国专家参与大型风电机组研发,实现了在国内风电行业的领跑;武汉新天达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日本环保专家研发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在湖北、江苏等8个省市推广应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

建设成果示范推广体系取得新进展。一是引智基地的平台作用日益凸显。充分发挥引智基地在加快引智成果推广和应用、促进引智成果普惠共享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十八大以来,先后命名70家单位为引智基地、71家单位为示范单位。目前,在命名有效期内的引智基地83家、示范单位88家。各地引智归口部门也建立了省级(副省级)引智基地601家、示范单位295家,国家和省级(副省级)两级引智基地(示范单位)体系基本建成。二是示范推广项目成效显著。突出对国家和省级引智基地开展成果示范推广的支持,近五年共实施示范推广项目668项,涉及粮食作物、畜牧、渔业、蔬菜、土肥、医药等各领域。先进引智成果通过技术培训、种苗推广等方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有力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充分发挥示范推广项目在精准扶贫、智力拥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积极支持定点扶贫县四川屏山肉牛养殖、猕猴桃种植和部队“菜篮子工程”。三是加强重点引智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大农业领域重要粮食作物、主要畜禽品种和先进种植养殖技术成果的示范推广力度,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业引智成果得到大范围示范推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引智成果“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推广3000万亩以上,有力推动了我国水稻种植“两减”(减少化肥用量、减少农药使用)和稳产增收;贵州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引进纯种杜泊种羊和国外专业化肉羊屠宰加工技术,带动了品种改良和农民致富;江苏丹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稻鸭共作技术”引智成果推广,培训人员8000余人次,该技术已从丹阳辐射到全国大部分水稻种植省份,促进了生态农业技术进步。

拓宽成果服务领域取得新成绩。五年来,引智成果的显示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辐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许多优秀引智成果走出国门,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引智成果“绿旱1号”水稻新品种在国内累计推广3500万亩以上,近年来通过实施“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项目”,在菲律宾、柬埔寨、孟加拉等9个国家推广种植10万亩以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积极开展陆稻新品种研究,引进外国专家100余人次、陆稻品种(系)6000余份,育成多项陆稻品种和种植技术,在云南及周边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国推广应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天业集团在引进以色列、美国等先进国家节水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农民用得起的天业节水滴灌系统,并成功走出国门,在中亚、中非等地区15个国家推广10万余亩。在第22、23届杨凌农高会期间,国家外国专家局举办“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杨凌)现代农业引智成果展览”,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展,集中宣传和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引智成果,取得良好效果。

聚焦新形势新机遇 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引领开拓引才引智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引才引智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引才引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机遇前所未有,任务十分艰巨,只有把握大局大势,找准自身定位,才能积极有为,不辱使命。

准确把握引才引智工作面临的形势要求。当前,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发展,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角力,国际人才智力竞争与合作并行,引才引智工作也正发生着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在工作方向上,从单纯利我,向中外各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转变;在工作目标上,从单纯引智,向引才引智与技术项目合作、资本要素投入相结合转变;在工作模式上,从单纯需求牵引,向开发高端海外资源、推进引智供给侧改革,供给牵引与需求牵引双向并重转变;在工作手段上,从单纯项目引才,向搭建特色交流合作平台、规模化引进高端团队转变;在工作阵地上,从单纯立足国内,向开辟海外引才引智基地、国内外联动转变,等等。引才引智工作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机遇意识,以更大力度推进事业改革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切实增强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不断推进经济技术专家工作改革创新。当前引才引智工作的主要矛盾,是全社会对海外“高精尖缺”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海外人才智力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大力推动引进海外人才智力的供给侧改革,在项目计划、经费管理、基地建设、渠道开发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不断释放政策与资源红利,坚定推进“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工作创新发展。一是聚焦重大战略,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突出国家级项目的先进性、引领性、主导性,分行业领域设置战略产业、企业创新、现代农业及社会发展四大类人才引进项目,重点支持国家重大科技产业,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二是完善经费管理,提高财政经费使用效益。根据引才引智工作实际情况和当前社会消费水平,修订出台新的经费管理办法,适当扩大经费支出范围,提高资助标准。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体现差异化、精细化管理原则,分档设定经费资助标准。加强分层监管,各级分工负责,强调事中事后监管。三是加强引智基地建设,搭建引领示范平台。发挥好引智基地在推动引智工作改革创新、高层次外国人才集聚、重大引智成果培育推广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门槛、扩充范围、加大支持、做强品牌,把引智基地建设成为高层次外国人才的聚集平台、国家引智政策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平台、重大引智成果的培育和推广平台。四是突出成果导向,完善项目执行监督。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积极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建立成果与计划联动机制,塑造经典成果、精品项目和明星专家,提升引才引智工作影响力。五是强化资源供给,拓展引进人才智力渠道。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各国优势领域,与外国政府机构、学术组织、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各类组织开展合作,发挥好各类人才中介机构和猎头组织在关键人才引进中的独特作用。探索创新引才工作模式,将人才智力引进与科研、产业合作相结合,搭建综合引智服务平台。

着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际成效。推进新形势下的引进人才工作,要求我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牢固树立“关键在于落实”的思想观念,把握机遇,狠抓落实。一是坚持谋定而动,站在国家战略、产业进步、地区发展的高度谋划专家工作,周密部署,善作善成。二是坚持注重细节,强化服务意识,合理有效地应用“互联网+”工作手段,切实保护外国专家和项目单位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三是坚持创新思维,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丰富引才引智方式、渠道和平台,及时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在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平台、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四是坚持务实态度,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坚定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以高水平、高质量的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外国人才和智力支撑。

「责任编辑:左娜」

猜你喜欢

成果人才工作
人才云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不工作,爽飞了?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