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0年前,极右政党挤入德国议会

2017-10-10候涛青木

环球时报 2017-10-10
关键词:议院西德德意志

候涛 青木

在最近举行的德国大选中,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德国选择党”一跃以第三大党的姿态进入联邦议院。英国《每日电讯报》称,这是60多年来极右翼首次回到德国议会。上世纪中叶,联邦德国(西德)政坛曾出现过极右政党的猖獗时期,甚至还在3次大选中进入德国议会,但在各方打压下,这些极右政党在上世纪60年代就逐步销声匿迹了。

利用反苏宣传崭露头角

1949年8月,西德举行首次大选,一个极右政党出人意料地被选入议会获得17个议席。这令英美等国的时事观察家们大为吃惊:几年前刚经历过二战浩劫的近百万德国人怎么还会把选票投给极右党派?其实,并非这些德国人都想迎来另一个“纳粹德国”,而是这个自诩为保守政党的“德意志党”蒙蔽了很多选民。“德意志党”最初只是下萨克森州一个地方性政党,但它充分利用西德民众对苏联的恐惧,打出“反对计划经济”“土地改革”和“共同决定”的口号,向邻近多个州扩展。“德意志党”更狡猾的地方在于,尽管它寻求代表前纳粹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官兵的利益,但该党主席海因里希·海尔威格却“历史清白”,此人在纳粹统治时期同纳粹政权没有牵扯。该党凭借着头面人物的良好形象加上反苏反共宣传吸引了很多人。而当时西德当局虽然在推行“去纳粹化”的政策,不过由于纳粹独裁结束后不久,社会秩序还没有理顺,“德意志党”仍获得各方许可。

1947年,在下萨克森州首届州议会选举中,“德意志党”崭露头角获得18.1%选票,占据州议会27个议席。1949年,该党参加联邦德国第一届联邦议院选举,又获得4%的选票。由于当时选举还没有全面实施5%的门槛原则,“德意志党”顺利进入联邦议院,获得了17个席位。

当时德国最主要的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内部有不少人反对“德意志党”的极右翼背景,但基民盟背景的总理候选人康拉德·阿登纳为了自己的政治前景,防止最大对手社民党抢夺总理宝座,决定与“德意志党”联手组成联合政府。“德意志党”党首海尔威格担任政府内的部长,主管联邦事务,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待到1955年。

公开鼓吹恢复纳粹德国领土

成功进入议会并未让“德意志党”的野心得到满足,该党一直在悄悄扩充内部的“纳粹成分”。党内3名要员海尔威格、克里斯托夫·西博姆和冯·莫卡茨与另一个极右政党“德国右翼党”谈判构建全国性保守派联盟。后者比“德意志党”更激进,基本上是前纳粹分子的聚集地,例如该党重要成员弗里茨·罗斯勒被称为“小希特勒”,他蓄的胡子酷似希特勒,行为举止也有意学希特勒。不过英国占领军在获悉德国极右党派准备大联合后赶忙阻挠,导致两党联合计划流产。

在德国极右政党的联合计划无法实现之后,“德意志党”决定重新回到民粹道路上,曾致力于宣传纳粹“新秩序”理论的莫卡茨出任该党议会党团主席。在莫卡茨的主导下,“德意志党”的支持率迅速上升。1955年,“德意志党”党首海尔威格破天荒地成为下萨克森州州长,该党成员沃纳·霍夫迈斯特出任州议会议长。一时间舆论哗然,很多媒体担心具有强烈右翼倾向的政党主政会将下萨克森州变成“极右基地”,东德媒体则直言“新纳粹复活”。幸好上世纪50年代的西德政治体制远比魏玛共和国(指1918年至1933年期间采用共和宪政政体的德国)稳定,在其他大政党掣肘的情况下,“德意志党”无法将下萨克森州打造成“小纳粹德国”。

1957年9月15日,西德举行第三届联邦大选,“德意志党”借助地方执政党的优势一鼓作气获得超过100万张选票,从而成为联邦议院第4大党。经过组阁谈判,“德意志党”要员西博姆担任联邦政府运输部长。西博姆在部长任上兼任被捷克斯洛伐克驱逐的苏台德日耳曼人家乡协会主席,他公开鼓吹恢复纳粹德国时期的领土,震惊世界。西博姆在“周末演说”中质疑德国的现有边界,主张应以1937年纳粹德国边界作为任何边界修改的基础。他还煽动说,德国人绝不能忘记一战后因《凡尔赛条约》丢失的东部领土,甚至要求恢复1938年《慕尼黑协定》中攫取的地区。西博姆作为西德政府部长发表这样的讲话,引起东欧国家担忧,东欧与苏联媒体纷纷谴责西德新纳粹抬头,并提醒应提防西德发动“复仇战争”。

遭联合打压后土崩瓦解

随着世界舆论对西德右倾化日益担忧,西德主要执政党基民盟下决心打压“德意志党”。根据西德选举规定,只有获得全国5%以上选票或3个选区议席的政党才有资格进入联邦议院,基民盟以此为突破口,通过立法限制“德意志党”候选人竞选的议席,以便在下届大选中将该党赶出联邦议院。1960年,“德意志党”同基民盟彻底决裂,退出阿登纳政府。不过此时的“德意志党”已是“日落西山”,只好更加“极右化”,与同样被边缘化的全德联盟合并组成全德党,前纳粹宣传写手沃尔特·比彻和一批前纳粹战犯成为这个全德党的骨干分子。然而右翼政党在德国的黄金时期已过,在1961年的西德大选中,全德党只获得2.8%选票,无法进入联邦议院。此后这个党进一步沦为无足轻重的小党派,1980年曾风光一时的“德意志党”最终解散,从西德政坛彻底消失。

德国《明镜》周刊回顾称,这些极右翼政党的衰亡,是当时迫于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下,西德加强措施,审查纳粹遗留问题,使这些极右翼党派失去主流政党的靠山。同时,德国民间、工会以及大量私人倡议组织也开展各种抗议极右翼势力的运动,反对形式从声讨批判、示威游行、讽刺嘲弄到申请查禁等,让许多民众远离极右翼政党。在外部压力下,“德意志党”等极右党派内部也出现路线之争,最终导致这些政党的分裂。许多党员转身投奔基民盟、社民党等大党,例如“德意志党”的主席海尔威格后来就加入了基民盟。

对于德国战后10年极右翼小党盛行,历史学家认为,这是由当时的历史背景决定的,当时前纳粹分子在德国政府部门非常常见。波茨坦当代历史研究中心2015年公布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战后德国政府充斥“前纳粹”。1956年到1961年之间,西德内政部66%的人员都属于“前纳粹”。前纳粹党员之间还互相拉拢提拔,试图“扎堆取暖”。

不过那段历史也显示,极右翼党派总会很快分崩离析——这些党派一进入议会,总是无法从事有序的议会工作,而是成天缠身于争吵和方向之争。▲

猜你喜欢

议院西德德意志
晚清时期崔国因外交思想认识
中国与西德建交的一段曲折历程
美国的华裔移民和德意志移民之比较研究
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及成因分析
拉西德的玫瑰花
最早提出在中国设立议院的晚清官员崔国因
开始敲门
1972,另一场“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