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刻尔克》:从此,有一种战争片叫诺兰

2017-10-10王心泉雅礼中学1518班

十几岁 2017年10期
关键词:战争片敦刻尔克诺兰

文/王心泉(雅礼中学1518班)

《敦刻尔克》:从此,有一种战争片叫诺兰

文/王心泉(雅礼中学1518班)

《敦刻尔克》剧照。

“鬼才导演”诺兰的第一部历史题材电影出炉了,它在国外的烂番茄(美国著名影评网站)新鲜度高达97%,13家媒体给出满分。它就是《敦刻尔克》,9月初,终于来到中国。

不同于对诺兰之前的电影如《盗梦空间》等收获一致好评,观众们对《敦刻尔克》的反映呈现两极趋势:与我同行观影的几个好友中,有的情不自禁流下泪水,有的则略显麻木;国内电影评分软件上,豆瓣给出了8.6的高分,淘票票8.4分(要知道这上面随便一部大片都能超过9分)——不同于其在国外的超高评价,《敦刻尔克》在中国显得有些“水土不服”。这大概就是《敦刻尔克》的“非典型性”。虽然诺兰在访谈中提到过,《敦刻尔克》不是战争片是悬疑片,但在笔者看来,它仍然是一部典型的战争片,只是戴上了悬疑的伪装。

逃亡的无力感突显战争残酷

和我乃至许多人想象的不同,作为战争片,《敦刻尔克》没有激烈的战斗场面,没有血腥暴力的镜头,甚至没有战争的另一方——德军的直接画面,只靠着不时的袭击来提醒他们的存在。作为叙事片,陆上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时三环相扣的极简结构;弱化台词、主角,被戏称“用最贵的演员,露最少的脸”;反高潮,反英雄主义;基于一些音乐剧的原则,不断加速,不断随着故事的进展创造更多的紧张感……纵然《敦刻尔克》的逆主流特性多么明显,我们就该说“诺兰,你果然不适合战争题材”吗?

陆上,40万人被困在沙滩上,头上是不知何时会落下的炸弹,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蔚蓝的大海,而大海的那边,是他们想回而回不去的家乡。茫茫大海上,冒着滚滚浓烟的被击翻的轮船和数不清的落水士兵显得那么渺小。他们没有反抗能力,只能在逃亡中找寻偶然的生机。德军几乎没有出镜,使观众觉得士兵们对抗的仿佛不是切实的敌人,而是捉摸不透的命运——人们往往在近乎绝望之时,才会赖上这个名叫“命运”的理由。这种通过刻画人们在战争中的孤独感和无力感,从而激起人们反战情绪的方式,恰到好处地为我们展现了战争片的魅力。

战争面前,人性被无限放大

战争片反映的人性,《敦刻尔克》也时刻通过几名演员无声的交流表现着。善意、懦弱、自私与伟大交织在一起,看似矛盾而绝对真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个情节是:曾经并肩“逃跑”的英国三人,面对要想船浮起就必须弃人减重的局面,“自相残杀”;而在船即将沉没的那一刻,似乎要不共戴天的几个人却又伸出了援助之手。被民船救起的军人,由于恐惧极力阻止民船前往敦刻尔克,在混乱中失手使民船少主的好友滚下楼梯,头部受重伤而死,影片的最后,当他们平安返回时,当我看到民船少主和军人对视时,眼神里明明写着“我要扑上去和你打一架的愤怒”,可他转而以微笑视人,隐瞒了朋友已死去的事实。战争中从不缺少逃避主义和英雄主义,我们无法批评那些由于生存的本能而表现的懦弱和自私,但也正因为如此,即使是拉一把手,一个微笑的善意才会显得如此伟大。

另外,影片表现的家国情怀,更贴切地说,是集体的力量。这一点,虽然也许会有人产生审美疲劳之感,但却是战争片中必不可少的:正如《敦刻尔克》的宣传词“当40万人无法回家,家为你而来”一样,原本计划接回3万人却接回了30万人,是一艘艘民船和大轮船,人民和国家共同做到的。“人类有很多性格上的缺陷,但是他们的集体行动能够实现非常伟大的事业,虽然每个人是有缺点的。”诺兰在北京的圆桌访谈上如是说。

《敦刻尔克》剧照。

用极简叙事引发情感共鸣

当下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人们对《敦刻尔克》的非典型性的关注与分析,网上铺天盖地,这里就不加赘述了。诚然,诺兰采用的结构、手法、剪辑别具一格,令人眼前一亮;但是,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任何一部作品触碰人内心深处的落脚点,仍是展现人原始状态和情感的共鸣,是公认的普世价值,所有精湛的技巧都是为其服务的。而诺兰的极简叙事,更能客观地少加渲染地表现这种状态,突出这种情感。在淡乎其无味的背后,是鱼不脱于其渊,以极简表示极繁的道理。

素材补充库

敦刻尔克大撤退并不是一场胜利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它甚至谈不上是一场战役,只是一次大逃亡。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虽然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

他们说

一方面,在电影院,我们像士兵一样体会到战争带来的仓皇恐惧。另一方面,我们像局外人,看着人类历史上这一重大时刻,回过神来——创造了历史的,就是这群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影评人 毒Sir

它没有像其他战争电影那样钟爱荒凉和末世背景,而是展现了一个充满羞愧的海滩,海滩上散落着宛如行尸走肉一般的残兵败将,这是一个可怕的男性世界,银幕上几乎没有出现任何的女子。这是诺兰迄今为止优秀的作品。

——《卫报》

猜你喜欢

战争片敦刻尔克诺兰
假死疑云
“敦刻尔克大撤退”六十年
诺兰电影文化特质的多维解读和综合探究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文化研究》评介
“大章鱼”
你老了,但你依然被需要
骇图
战争的女性书写
浅析技术革新对战争题材电影叙事策略的影响
美式英雄主义的颂歌——简析《美国狙击手》
神奇的克里斯托弗·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