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怀素几个附会的澄清

2017-10-10张东华

书法赏评 2017年4期
关键词:全唐诗怀素颜真卿

■ 张东华

对怀素几个附会的澄清

■ 张东华

一提起唐代狂草巅峰代表人物,颠张醉素当之无愧。然而,新旧二唐书均无怀素生平事迹的记载。除了陆羽的《僧怀素传》和 《宣和书谱》的 《释怀素》外,其它有关资料显得零星残片。于是,有意或无意附会在怀素身上的牵强就应运而生。对它们的存在采取熟视无睹或信以为真的态度,只会助长以讹传讹和混淆视听之风。

据明代 《一统志》云:

“怀素,零陵人,睹二王真迹及二张草书而学之,书漆盘三面俱穴。赠之歌者三十七人,皆当世名流,颜真卿作序。”[1]

怀素 《自叙帖》所提及的名流,仅有尚书司勋郎卢象、礼部侍郎张谓、吏部侍郎韦陟、永州太守王邕、处士朱遥、司勋员外郎钱起,加上四个御史即李舟、许瑶、戴叔伦和窦冀,一共不过十人而己。另外二十七人,究竟是何许人,赠歌内容在哪,无疑成了求全心理驱动下的破解者的心病。从 《全唐诗》中搜索,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的确,现存的唐诗中,赠歌书法家的诗篇数量居首位的,非怀素莫属。

有今人说: “现在,从 《全唐诗》和 《全唐诗外编》中能见到的当世及后来唐代赞诗仅有马云奇、李白、韦应物、王邕、窦冀、鲁收、朱遥、许瑶、钱起、苏涣、任华、戴叔伦、韩偓、杨凝式、裴说、贯休等。”[2]

马云奇的 《怀素师草书歌》收录在近人王重民、孙望、童养年辑录的 《全唐诗外编》中,其余的赞诗都收录在清康熙四十五年 (1706)刊刻的 《全唐诗》里。但其中的韩偓、杨凝式、裴说、贯休四人出生时,都只能面对怀素的遗作感慨道: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己逝。”所以,韩偓的 《草书屏风》、杨凝式的 《题怀素酒狂帖后》、贯休的 《观怀素草书歌》和裴说的 《怀素台歌》,压根不能挤入怀素的赠歌者之列。而韦应物 (737—792)并没有赠歌怀素。

搜遍 《全唐诗》中韦应物的诗篇,仅有一首题为 《怀素友子西》[1]的诗能入围。其诗云:

“广陌并游骑,公堂接华襟。方欢遽见别,永日独沉吟。阶暝流暗驶,气疏露已侵。层城湛深夜,片月生幽林。往款良未遂,来觌旷无音。恒当清觞宴,思子玉山岑。耿耿何以写,密言空委心。”

可全诗内容压根跟怀素没丁点儿关系,只字不见论及草书的影子。仅仅根据题目想当然,误判此为韦应物送别怀素的诗。其实,韦应物此诗送别的对象是子西,不是怀素。

首先,素友是指情谊真纯的朋友或旧友。如韦应物 《慈恩伽蓝清会》[4]诗:

“素友俱薄世,屡招清景赏。”

其次,“怀”就是怀念,想念。

最后的关键所在,韦应物有子西这个好友吗?

请看,韦应物的 《寄子西》[5]:

“夏景已难度,怀贤思方续。乔树落疏阴,微风散烦燠。伤离枉芳札,忻遂见心曲。蓝上舍已成,田家雨新足。托邻素多欲,残帙犹见束。日夕上高斋,但望东原绿。”

类似这等张冠李戴的笑话无独有偶,唐人叫怀素的不乏其人。像唐人马怀素 (659-718)虽然幸运躲过被人剃度出家的厄运,但二位法号同为怀素早早就被人混搭了。

《全唐诗》收录怀素存世的二首诗,诗前附怀素简介[6]:

“怀素,京兆人,姓范,一作钱,从玄奘法师出家。上元三年诏住西太原寺,寻归西京以草书名,诗二首。”而早在北宋 《宣和书谱》的 《释怀素》[7]中说:

“唐释怀素,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人,徙家京兆,玄奘三藏之门人也。”

其实,律师怀素 (634-707),京兆 (今陕西西安)人,俗姓范,从玄奘法师出家,初住长安弘济寺,上元三年(六七六)奉诏住西太原寺。而草书家怀素 (737-799),零陵人,俗姓钱,从伯祖惠融禅师出家,字藏真,以草书名世。

辑纂始于嘉庆十三年 (1808)的 《全唐文》卷九一二的怀素小传云[8]:

“怀素俗姓范氏,其先南阳人。父强为左武卫长史,遂为京兆人。贞观十九年从玄奘法师出家,居宏济寺。上元三年诏住西太原寺,寻归西京。卒年七十四。”

可见 《全唐文》比 《全唐诗》进了一大步,把姓“一作钱”和“以草书名”删去,呈现一个纯粹的律师怀素。但 《全唐文》竟然把“以草书名”的怀素的 《食鱼帖》全文编在律师怀素名下,最让人不解的是其卷四九收录怀素 《自叙帖》诸帖全文前说了句: “全唐文九百十二有传”。[9]画蛇添足的这一句,等于告诉读者,虽然分为四九卷和九一二卷两卷收录二位怀素的文章,但其实是同一个人。犯浑的编者如此一说,“以草书名”的怀素根本就不存在了。这糊涂账于理不通,距 《全唐诗》刊刻一百年后的 《全唐文》,在怀素研究上的进步,功亏一篑!

宋人朱长文 (1039-1098)在其 《续书断》[10]云:

“释怀素字藏真,长沙人也,自云得草书三昧。始其临学勤苦,故笔颓萎,作笔冢以瘗文。尝观夏云随风变化,顿有所悟,遂至妙绝,如壮土拔剑,神彩动人。颜公尝云: ‘昔张长史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仆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孰为不可耶?’其为名流推与如此。”

明眼人一下了就看出朱长文与上文的 《全唐文》编者类似,犯了现代所谓侵犯版权的错误。朱文中颜真卿所言,在怀素 《自叙帖》有云 (见图1):

“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 ‘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

李舟所言,颜真卿断不会掠人之美。宋人董逌一不小心,在其专著 《广川书跋》[11]中论及颜真卿与怀素的师承后,竟然误信朱长文而加以引用曰:

“书法相传至张颠后,则鲁公授法得尽于楷,怀素授法得尽于草,故鲁郡公谓 ‘以狂继颠’,正以师承源流而论之也。”

唐人元和时 (806-820)的李肇 《唐国史补》[12]卷云:“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 ‘笔冢’。”

因此,朱长文所言怀素“始其临学勤苦,故笔颓萎,作笔冢以瘗文。”还有 《宣和书谱》[13]说怀素:

“初励律法,晚精意于翰墨,追仿不辍,秃笔成冢。”

显然笔冢之事,三者的观点是一致的,虽然后二者沿袭李肇的痕迹较明显。不过,南朝人智永的退笔冢,其版本更深入人心。

唐朝开元时 (713—741)的张怀瓘在其 《书断列传》[14]中云: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 ‘退笔冢’,自制铭志。”

图1 怀素 《自叙帖》局部

另据陆羽 (733—804)的 《僧怀素传》[15]记载:

“怀素疏放,不拘细行,万缘皆缪,心自得之。于是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至再三,盘板皆穿。怀素伯祖,惠融禅师者也,先时学欧阳询书,世莫能辨,至是乡中呼为大钱师小钱师。”

图2 怀素 《自叙帖》局部

图3 怀素 《四十二章经》局部

图4 怀素 《藏真帖》

陆羽的 《僧怀素传》可当信史,为历代考证怀素事迹的珍贵史料。怀素只告诉陆羽有关蕉叶与盘板代纸,却绝口不提笔冢与墨池之事。今浙江绍兴、江西临川有王羲之的墨池,河南陕州有张芝墨池。西晋卫恒 《四体书势》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16]此事,南朝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就完全依从卫恒所言。

而唐人孙过庭 (648—691)的 《书谱》[17]则通过王羲之亲口说:

“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如此,未必谢之。”

因此,墨池首出张芝当无异议。墨池与笔冢虽然没什么新意,但怀素勤学苦练不虚,作为物证也无伤大雅。何况天佑四年 (907),裴说曾观览怀素遗迹,在其 《怀素台歌》[18]有诗句云:

“永州东郭有奇怪,笔冢墨池遗迹在。笔冢低低高如山,墨池浅浅深如海。”

可见晚唐时就已经有怀素的“笔冢墨池遗迹在”。我们历来推崇业精于勤的美德,胜过于强调天分的因素,对学有成者所赋予勤学苦练的锲而不舍精神,可谓源远流长,加上怀素的确下了苦功,因此移花接木的用典也就情有可原。

怀素巅峰之作 《自叙帖》是摹是真以及艺术特点,历来探讨得较多,而其文字内容较少被关注。怀素书写 《自叙帖》的地点及目的,有人曾论道: “《自叙》作于大历十二年,时怀素五十三岁,在长安,日出入于王公大人之门 (见任华 《怀素上人草书歌》)。所作 《自叙》,意在干谒。故其所录之人,如刑部尚书颜真卿、礼部侍郎张谓、吏部侍郎韦陟,御史许瑶、窦冀、戴叔伦、司勋员外郎钱起、永州刺史王邕,均为当时官场人物。此等人奖掖之词有利于干谒。而任华终身为布衣,苏涣以谋反被诛,马云奇为胡人虏去西域,李白亦系刑余之人,况已作古皆于怀素干谒无益,甚至有碍,宜其不录。”[19]

《一统志》说赠歌怀素者三十七人,皆当世名流。颜真卿为怀素所作的 《怀素草书歌序》说: “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怀素自言: “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让怀素在 《自叙贴》里把所有赠歌者一一加以引录,完全没有必要。怀素以“述形似” “叙机格” “语疾速” “目愚劣”四分类,摘选部分赠歌者或一联或四句或散语,完全由他自由定夺。

《自叙帖》云: “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钱起的诗句,乃出自其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20]: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余。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诗中钱起替怀素代言,说他“离乡久”了,“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该回去看看了,希望能赶在腊初“宁亲”。按理说,以当时的交通不便条件计,也得提前好几个月动身。所以怀素约在八九月时告别叔父钱起,起身离开长安了。

《自叙帖》写于“大历丁巳冬十月廿有八日” (图2),即公元777年10月28日。此时,钱起 (约710—约782)任司勋员外郎,还未官至考功员外郎。再说草书 《四十二章经》,怀素落款为:“大历戊午秋九月望日时在雁荡精舍” (图3)。公元778年9月15日,怀素在雁荡精舍创作的 《四十二章经》与 《自叙帖》二帖的时间相隔不到一年。我们有理由相信,怀素与叔父钱起告别后,在浙江雁荡山呆了些时日。甚至我们还可以推断 《自叙帖》也是创作于浙江,是怀素对自己草书艺术的一次回顾,并非创作于京师长安,也非意在干谒。

还有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自叙帖》并非创作于长安。《自叙帖》全文恭录颜真卿所作的序,位居全篇的重点,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足见怀素对颜真卿的无比敬重。《自叙帖》云: “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怀素对颜真卿的仰慕溢于言表。大历丁巳 (777)8月,颜真卿在京任刑部尚书。所以同年10月,怀素称颜真卿为颜刑部,这般恰当不过的,正说明怀素此时对颜真卿的高度关注。问题就在此,如果怀素书写 《自叙帖》前后也在长安的话,他不可能不拜谒颜真卿的。如果二人有幸再次聚首,书史便多一段佳话。773年正月至777年4月,颜真卿一直于湖州任职刺史,公务之暇,删削 《韵海镜源》成三百六十卷,与文人宴会雅集,修亭立碑。怀素兴冲冲想到颜真卿的湖州任所叙叙旧情,谈谈笔法,遗憾的是颜真卿却已入京去了,从此两人天各一方。所以,《自叙帖》即非创作于长安,干谒之说也自然不成立,更倒像怀素憾与颜真卿错过,书以致意颜真卿。

早在 《自叙帖》前,我们在怀素的 《藏真帖》 (图4)见证怀素与颜真卿的交谊。《藏真帖》云:“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晚游中州,所恨不能与张颠长史相识。近于洛下,偶逢颜尚书真卿,自云颇传长史笔法。闻斯法若有所得也。” 《藏真帖》记录下怀素与颜真卿于洛阳巧遇,并闻其笔法的欣喜。帖文中,“晚游中州,所恨不能与张颠长史相识。”一句常遭误解。其实,“晚”字之意,当与下句“所恨不能与张颠长史相识”作为一整体理解,那就明白“晚”字不能当“晚年”理解,而是与“相见恨晚”或“来晚”的“晚”字意同。颜真卿与怀素相逢之年,张旭已经不在人世二十多年矣。

有人曾据 《自叙帖》中引用张谓诗句“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进行解读,认为: “张旭可能曾经耳闻怀素的书名,或见过他的作品,言谈中有所肯定。此公恃才傲物,不被他轻视就算是很了不起了。”[21]苏涣写于七六八年春前的 《怀素上人草书歌》诗云: “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22]而马云奇的 《怀素师草书歌》诗云: “怀素才年三十余,不出湖南学草书。”[23]还有李白七五九年秋作于零陵的 《草书歌行》诗云: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24]这些足以证明,名满天下的张旭离世时,年方十来岁的怀素尚在湖南一隅学欧阳询书呢。所以,不仅张旭没耳闻怀素的书名,而且也没有评点过怀素作品。颠张醉素只有在天上才有切磋狂草艺术的缘份。

怀素与钱起告别后,就再也没回到长安了。怀素称钱起为“从父”。从父就是叔父或伯父,那怀素就是钱起的侄子。虽然钱起此诗标题说怀素是外甥,那他应该是怀素的舅父,但怀素父亲姓钱,母亲姓刘。怀素将钱起的饯别诗摘句郑重书入 《自叙帖》,时间上晚于钱起之诗,又是晚辈,不至于犯了辈份称呼上的错误。所以,当以怀素称谓钱起为凭,而钱起诗题上称呼之误是后人所致。这点不必纠结,该盖棺论定了。有人怀疑怀素与钱起的叔侄血缘关系,进而推断怀素对钱起以“从父”事之,是基于攀附心理。[25]这种无视事实的主观臆断不足凭信。怀素在长安的日子远不是人们所想像的乐不思蜀。怀素启程返乡,跟钱起说是要赶在腊月初归乡侍奉亲人,恐非实情。怀素 《食鱼帖》 (图5)有云: “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实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写此帖时,久旅长安的怀素,身体已经欠佳,饮酒食荤惹来非议,苦闷不己。怀素患啥病呢?他在 《论书帖》 (图6)有云: “藏真自风废,近来已四岁。”另在 《律公帖》 (图7)有云:“贫道频患脚气,异常忧闷也,常服三黄汤,诸风疾兼心中,常如刀刾,乃可处方数日服,不然客舍非常之忧耳。律公能枉步求贫道颠草,斯乃好事也。卒复不尽垂悉,沙门怀素白。”可见,怀素患风疾多年,脚气频扰,忧闷异常,常痛如刀割。加上像律公等好事者,像“兴善之会”等活动的还报、起草应酬,怀素深感“卒复不尽垂悉”。

图5 怀素《食鱼帖》

当怀素的表现欲不生兴致,转而厌倦当众表演醉草的演艺生涯,决定返回阔别多年的故里,像他叔父叮嘱的那样默默地“禅诵外,健笔赋闲居”。现流传的刻本 《圣母帖》 (图8)书于793年5月,同书于799年6月的小草 《千字文》 (图9),跟意气风发的 《自叙帖》风格不同,渐趋平淡古雅了。直至有一天,人们才知道深居简出的怀素跟张旭永远在一起了。

最后提个醒,清代纂辑的 《佩文斋书画谱》收录了 《唐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文后标明是陆羽的 《怀素别传》,其实是陆羽的《僧怀素传》的山寨版,毫无新意,且有损怀素与颜真卿两人的真实形象。[26]

有关怀素附会的肯定远远不止本文所提到的这些。不断剥离它们,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怀素,尚需努力。名人效应所产生诸多附会,绝非专属怀素一个人有此际遇,众多历代书家都不能幸免。因此,历代书法家的存真去伪工作,任务艰巨。

图6 怀素 《论书帖》

图7 怀素 《律公帖》

图8 怀素 《圣母帖》

图9 怀素 《千字文》

注释:

[1]王琦注 《李太白全集》 (全五册),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542二页。

[2]吕书庆 《奇通妙理 翩若真仙-从唐代草书歌诗看怀素狂草创作》,《中国书法》,2012年第7期,第94页。

[3]《全唐诗》 (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四年版,卷191,第446页。

[4]《全唐诗》 (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卷186,第434页。

[5]《全唐诗》 (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卷187,第436页。

[6]《全唐诗》 (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卷809,第1986页。

[7][13]《宣和书谱》,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342页。

[8][9]《全唐文》 (全十二册),中华书局,2013年版,卷91249,第1986、10931页。

[10][16][17]《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第331、16、124页。

[11]《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版,第132页。

[12]《佩文斋书画谱》 (全五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第五卷,第八二四页。

[14]潘运告编著,《张怀瓘书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178页。

[15]《全唐文》,中华书局,2013年版,卷433,第4421页。

[18]《全唐诗》 (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卷720,第1811页。

[19]安旗、薛天纬、阎琦和房日晰笺注,《李白全集编年笺注》 (全四册),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1453-1454页。

[20]《全唐诗》 (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卷238,第599九页。

[21]熊任望 《试论怀素自叙真迹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书法研究》,1986年第1期,第67页。

[22]《全唐诗》 (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卷255,第643页。

[23]《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61页。

[24]《李白全集编年笺注》 (全四册),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1450页。

[25]杨秀发,赵生泉,吕海洋,《怀素的时代及其身世》,《书法赏评》,2017年第2期,第41页。

[26]张东华,《怀素与颜真卿的忘年交考》,《中国书法·书学》,2017年第3期,第147页。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学校

猜你喜欢

全唐诗怀素颜真卿
怀素芭蕉练字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劝学诗
联谜考徒弟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
怀素芭蕉练字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唐代筝曲的风格及其美学意蕴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