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2017-10-09宏,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发展

谭 宏,周 民

(1.西南科技大学体育部,四川 绵阳 621010;2.重庆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3.西南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4.)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谭 宏1,2,周 民3

(1.西南科技大学体育部,四川 绵阳 621010;2.重庆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3.西南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4.)

体育产业作为未来我国发展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理论和实际出发,提出未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体育产品品牌化、体育企业集团化、体育设备智能化、体育产业国际化、体育产业网络化。通过对体育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体育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主要包括:加快对体育产业法律法规建设、建立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实施人才倍增计划、加强体育产业与科技创新相融合。

体育产业;政策;趋势;创新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将体育产业作为未来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布确定了未来五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任务和目标。《意见》和《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布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使我国体育产业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根据国际发展经验,当居民人均收入超过5000美元时,人们对体育产业的消费将有很大提高,体育产业也将迎来增长的“爆发期”。而目前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8000美元,体育产业在我国也将会掀起发展的浪潮。在政策环境因素和人民需求共同的作用下,我国体育产业将如何发展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育产业无论是在发展规模、从业规模、产业结构以及体育产业的政策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我国体育产业在目前的发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还丞待解决。

1.1 体育产业发展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产业的产值不断增加,占GDP的比重也在逐步提高。2006-2013年期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增加131.67万人,实现总产出增加7899.60亿元,创造增加值增加2580.8亿元。[1]到2014年,我国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总规模达到13574.71亿,实现增加值4040.98亿元,占当年GDP的0.64%。在2015年,我国的体育产业增加值为5494亿元,其增长速度为35.97%,体育产业总值占GDP总值约0.8%。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年都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虽然,目前体育产业在我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但是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无论是在整体发展规模上,还是在占GDP的比重中,与西方体育产业发达国家都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体育产业的增加值在西方发达国家的GDP比重中平均保持在2%~3%,如表1所示。而我国当前的体育产业增加值还不到GDP的1%。

图1 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1513017/n1514290/1517921.html)华奥星空网(http://industry.sports.cn/news/others/2014/1229/74084.html)等

1.2 从业规模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增快,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变化,从事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我国体育从业人员为256.3万人,2014年则为425.77万人,8年时间从业人员增长了169.47万人, 从业人员增加了1.66倍。预计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数将达到922.1万人,相当于2005年新增的城镇就业人数,接近2008年从业人员的3倍,年均增长率为 14.2%。[2]虽然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增长率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就业总规模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还存在较大差距。 2007至2011年,美国体育行业就业人口在320万人左右,约占美国总就业人口的2.5%,而中国的就业人口只有约0.4%。[3]特别是美国在2013年直接从事体育娱乐休闲产业的人数就达到130万人,2015年达到150万人。2011年,欧盟体育产业的就业人口就达到446万人,占欧盟就业总人口的2.12%。

表1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及GDP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100问》

1.3 体育产业结构

按照我国的产业分类结构进行划分,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在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值中制造业占65.7%,体育服务业占33.4%。相反,如表2所示西方发达国家从2006年起体育产业总值中体育服务业占比在60%以上。从就业来看,如表3所示我国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主要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而真正从事体育服务业的人比例还相对较低。到2012年从事体育制造业的人占体育总就业人数比例下降到66.12%,但是分布在其他领域的从业人员还是相对较少,造成了我国体育从业人员的结构失调。同时,在区域发展结构方面,当前我国由于区域经济结构发展主要以京津冀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带为主要的发展区域。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沿海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体育产业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速度较快, 中西部内陆地区体育产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各地区之间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相对发达地区以广东、福建、浙江、江苏4省为主,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全国水平的35%。但落后地区以青海省为例只占了全国的0.09%。

表2 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100问》

表3 2006-2012我国体育用品业从业人员数

数据来源:(黄海燕《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评价与优化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 48(4):28-29)

1.4 体育产业政策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保障。我国政府为了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也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国务院颁布的《意见》。同时也陆续颁布各个单项运动项目的相关政策,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例如,为了促进雪上运动项目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随着我国政府在体育产业上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政策的促使和推动将会使体育产业逐渐成为未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又一新的增长点。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体育产业政策相比,我国目前在体育产业政策上还有待进一步细分和完善。例如,美国为了促进体育在电视领域的发展,专门颁布了《体育反托拉斯转播法案》以保障体育在电视转播领域发展的公平性;德国为了利用其财政政策促进体育产业发展,颁布了《体育俱乐部提供援助法》;西班牙和意大利为了促进本国体育彩票业的发展,也分别颁布了《西班牙体育法》、《公共博彩业管理法》、《博彩活动规范》等法律法规以规范和促进本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然而,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在主要以政策为驱动力。虽然颁布有《体育法》,但是还缺乏一部专业针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律。

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判断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视与支持不断提高,我国逐渐显示出的“政策红利”、“人口红利”、“消费红利”以及“科技红利”等,使体育产业在我国逐渐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经验,结合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将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2.1 体育产品品牌化

《意见》中提出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打造一批国际化的自主品牌,支持优势品牌“走出去”。[4]而体育产品实施品牌化战略将会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购买和使用品牌产品也逐渐成为社会大众的消费选择,体育产业的品牌化也成为消费者购买体育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以阿迪达斯为例。根据阿迪达斯2015年公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显示,大中华地区相比去年增长18%,达到24.7亿欧元,超过了本土的品牌。另外,根据汇丰银行的报告,2014年阿迪达斯与耐克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同为12%,在国内体育产品的消费份额中是最高的。同时,体育产品的营销路径需要品牌化作为支撑。据统计,在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美国占了58个,德国占了9个,亚洲占8个,日本占6个,韩国占2个,中国一个也没有。在体育产品的品牌优势上,我国体育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由于我国体育产品品牌少,国际知名度低,我国体育产品长期处于为国外知名品牌进行原料加工,贴标销售的局面,产业附加值非常低。而一些国内品牌,在体育产品销售时,对于同质量的体育产品,国内体育产品相对于国外品牌缺乏明显的竞争力。而实施体育产业的品牌化也是市场所需。另据香港股票交易所2009年度上市公司财务表数据显示,国内自主品牌龙头企业李宁、安踏、特步、匹克的纯利润率分别为11.27%、23.15%、18.28%、19.81%,距离美国25.13%和世界24.56%的行业平均利润率还有一定的差距。[5]因此,提高我国体育用品的产业附加值,加强国际竞争力,必须要实施体育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品牌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产业附加值;另一方面,有利于扩大我国体育产业的消费群体,从而带动我国体育产业规模的扩大。

2.2 体育企业集团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会促进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合并,能够使企业更好地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有效利用的效果,并且能够降低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问题。有利于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规模。[6]国务院《意见》中指出:要引导体育企业做强做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体育企业的国际化对扩大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带动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纵观国际知名体育企业,体育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都是走集团化道路。从国际相关经验来看,体育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主要有以下好处:一是体育企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能够壮大企业的整体实力,从而提高其对抗风险的能力;二是实施集团化发展能够利用其优势,对内外资源实施最大限度的整合;三是体育企业的集团化能够优化体育市场配置和体育产品结构;四是体育企业集团化发展能够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和市场需求有更好的适应能力。[7]而当前我国体育企业在发展上还存在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在抵御市场风险,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产品结构和适应市场竞争上都缺乏竞争力。以福建晋江为例,作为我国体育企业最为集中的地方,虽然体育企业在数量上已经超过3000多家,但是在规模上大部分还是以小规模生产为主,企业员工在400人以上的企业不足总数的10%,很多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根据2011年4月份的一份我国运动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运动服市场中,排名前十的品牌市场占有率合计为75.5%,其中两个国外传统服装优势品牌NIKE和adidas依旧占据领先位置,市场综合占有率分别为 22.15%、19.36%;李宁排名第三,市场占有率为10.36%[8]。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市场占有率更是低得可怜,2008年数据显示,李宁国际市场份额仅占 1%。[9]由于我国体育企业在规模上与国际知名体育企业的集团化相比还存在差距,造成我国体育企业缺乏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而要实现我国体育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我国体育企业必须要走集团化道路,壮大体育企业的实力,从而以体育企业集团化推动体育产业化发展。

2.3 体育设备智能化

智能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和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与各种体育设备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体育设备的智能化特点也越来越突出。体育设备智能化发展趋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社会大众的消费需要;二是政府的政策支持;三是科技与体育设备的紧密融合。例如,随着社会大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锻炼需要,各种智能化可穿戴式体育设备正在成为人们的消费首选。当前,飞速发展的可穿戴式运动产品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穿戴类用品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10]根据ABI( Appraising Business Improvements)2014年发布的可穿戴市场报告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仅仅在健康运动类中,可穿戴设备产量就达到3200万。据估算,可穿戴设备在2014年和2015年的预计将会达到4200万和5700万。同时,ABI在其报告中还指出,在2013年,智能服装的产量达到3万件,作为可穿戴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增长,智能服装也将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根据可穿戴设备2014年市场趋势报告,在2014年预计智能服装增长速度超过20倍,达到70万件,到2015年则突破100万件。[11]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加和群众健身意识的增强,我国的体育设备消费群体将会大幅的增长,特别是以“90 后”和“00后”为代表消费群体,他们在体育装备的选择更加倾向智能化的设备,以满足体育锻炼的需要。而国务院下发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与体育设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将会推动未来我国体育设备走向智能化。

2.4 体育产业国际化

中国入世以后,面对世界著名品牌每年价值几十亿的品牌价值和几十亿销售额的产出,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并非只是我国体育产业民族品牌发展的愿望,更是生存的现实要求。[12]同时,根据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经验,要想实现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国际化道路是必然的选择。实施体育产业国际化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好处:一,增强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二,推动我国体育产业资源全球化的优化配置;三,全球体育产业资源能够实施共享。例如,耐克和阿迪达斯的体育服装等产品在国际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就是其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到国际的竞争中,进行国际化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通过实施国际化使企业能够做大做强;美国体育经纪公司IMG作为全球知名企业,在全球十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其业务在世界范围内涵盖体育服务业的各个领域,全球化发展能够使IMG实施体育产业资源最大化的优化配置,以及实现体育产业资源的全球共享。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国际化也呈现出在国外积极进行场馆的开发与赞助,收购职业运动队等多样化的发展方式。例如,日本丰田公司冠名休斯顿丰田体育中心,以及在美国购买体育场馆和高尔夫球场等。同时,体育产业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还必须要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总体思路,通过正确的战略途径和策略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要达到5万亿的发展目标,使体育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等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是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2.5 体育产业网络化

在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发展思路,在我国体育领域也迅速掀起了“互联网+体育”的发展模式。《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体育+”,积极拓展体育新业态。[13]实施网络化就是以互联网和数字化媒介促进体育产业化进程。在实施体育产业网络化进程中,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实现体育产业的加速发展。随着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体育产业利用互联网的发展优势正在逐渐凸显出来。根据2015年淘宝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在淘宝上2015年的体育用品消费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6.5%,金额突破了2700亿人民币。基于网络化所带来的巨大商机,我国国内的一部分体育产业运营商正在积极的进行体育产业网络化营销的布局。例如,阿里巴巴在2015年成立阿里体育,开始与欧美体育运营商开展积极的网络营销战略合作。在2016 年 1 月份,361度公司与Smart Mozo高科技公司正式联手,正式进军国际体育电商领域,建立了“三六一度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14]国内体育产业大公司正在积极布局以互联网为主的运营模式,将会推动和影响其他体育产业公司走网络化发展道路,进而推动我国网络化发展模式下的体育产业。与此同时,体育产业网络化发展打破了地域边界与产业边界的规则,形成了全球性、开放性、流动性的特征。在此意义上,推动体育产业网络化发展将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全面崛起的步伐。[15]

3 我国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建议

3.1 加快推进体育产业法律法规建设

国务院《意见》中提出,要优化市场环境,保障体育产业公平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以法律为依托,使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而目前我国在体育领域的法律只有《体育法》,在体育产业方面目前只有政府的一些政策作为支持,缺少法律作为后盾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特别是对于我国体育产业实施品牌化战略和国际化发展,专业的体育产业法将能够更好地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可以参照发达国家在发展体育产业上的相关经验,再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当前的发展实际,制定一部诸如《体育产业促进法》,为我国体育产业各个方面的发展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同时,针对体育产业中各个领域,可以进行相应的细分并完善法律措施。例如,针对当前我国部分体育赛事转播权的垄断,我们可以参照美国,颁布适合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体育反垄断法》以保证社会资本能够公平的参与到体育产业中来,促进体育产业的公平发展。通过对体育产业的法律建设和制度保障,一方面可以使体育产业的资源进入一个有序、和谐的开发;另一方面增加体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进一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3.2 建立体育产业发展基金

体育产业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与保障。对于创业初期的一些中小体育企业和体育设备等科技研发机构而言,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和保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发展。因此,利用政策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畅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渠道。具体而言,利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契机,并结合相应的法律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一是建立专项体育产业发展基金。中央政府可以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以满足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各级地方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立地方体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同时,积极鼓励并支持私人企业或集团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体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可由政府、企业或者个人进行集资和控股,实行专项资金专项管理和专项使用。要制定明确的资金使用规章制度,或者研究制定专门的法律条款等规范资金的使用,更好地发挥体育产业专项资金对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二是建立体育产业政策性银行。可以借鉴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和发展经验,针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建立体育产业发展银行。例如,仿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经营与发展模式,并结合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实际,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进行低息或者无息贷款,以保障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需要,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3.3 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机制

国务院下发的《意见》中提出,要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渠道。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壮大需要大量的资本参与,特别是社会资本的参与将会对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而当前,社会资本参与我国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于未来我国体育企业的集团化和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完善的投融资机制将会促进体育企业的发展,并利用企业发展的优势带动产业发展。因此,我们要完善体育产业的融资机制与投资机制、环境。可以参照其他产业投融资案例,研究并制定符合体育产业特点的《体育产业投融资法》,通过法律的形式规范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做到有法可依,形成国家、集体、社会参与到体育产业投融资。同时,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形成统一、上下联动、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组织体系。[16]通过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机制,扩展我国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模式,促进社会资本参与进来,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4 实施人才倍增计划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而专业的体育产业人才对推动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口要达到600万的目标。同时,为了适应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实施创新计划,而人才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品牌化、企业集团化、设备智能化、产业国际化和网络化都需要人才作为保障。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运作水平低,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懂管理与营销,真正了解我国体育产业目前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体育理论基础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加快推动我国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倍增计划”。因此,首先要从政策上制定培养体育产业人才发展的措施,结合实际需要,制定专业的《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利用政策以鼓励和支持各个高校或者社会群体加大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并且,在财政上要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刺激,以保障体育人才的增加,将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

3.5 加强体育产业与科技创新相融合

科技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在当今日新月异变化的世界中,科技创新对于推动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谁先完成科技创新,谁就能掌握事物发展的主动权。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与科技创新相融合,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科技创新能够推动我国体育用品的智能化发展。特别是体育设备的智能化需要体育设备与科技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地实现智能化。但是,当前我国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上的科技创新还有待提高;体育产业与科技创新结合也还有待加强。科技的创新将会为我国体育装备专业化和智能化提供必要的基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17]政策是促进创新发展的动力之一,体育产业需要进行政策的刺激与支持,特别是体育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迫切需要政策的支持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而在体育产业的科技创新上,我们可以利用财政和税收等制定不同的政策,在资金上给予积极的支持与保障。同时,要加强体育科技创新的专利保护与打击造假行为,鼓励体育产业的高科技创新和制定除财政以外的刺激机制。

[1] 姜同仁,夏茂森.新常态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与趋势预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5)48-49

[2] 刘涛,刘亮.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127(1):78-79

[3] 易剑东.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机遇与挑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7):6-7

[4] 何冰,周良君.中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体育科学,2007(7) : 14 - 22

[5] 刘继兵,徐婷.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创新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7):87-88

[6] 曾玉梅.集团化与品牌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J].湖北社会科学,2010(4):85-86

[7] 运动服前十位品牌市场占有率统计[EB/OL].http://www.8264.com/55429.html.(2010-4-12)[2017-3-08]

[8] 吴正国,王凯,吴国伟.产业价值链视域我国体育用品企业集团化发展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14(2):13-16

[9]邹月辉,谭利.我国体育用品智能化发展研究———以可穿戴式运动产品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4):87-91

[10]可穿戴设备2014年市场趋势报告[EB/OL].http:/ /di-gi. 163. com/14/0212/08/9KSAPBHU0016686Q. html.(2014-12-10)[2017-03-10]

[11]莫凯敏. 我国体育产业民族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0(6):45-48

[12]陈晓丹.互联网给体育产业运营模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3):56-60

[13]解学芳.论体育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联动逻辑与发展方略[J].体育学刊,2011(4):14-19

[14]王佳宁.我国文化产业政策轨迹及其趋势判断[J].重庆社会科学,2016(5):21-22

[15]王正宝.产业转型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1):48-50

ResearchonCurrentSituationandTrendofSportsIndustryinChina

TAN Hong1,2, Zhou Min3

(1.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China;2.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llege,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3.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engdu 611130,China.)

As an uprising industry of china, the prospect of sports industry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y means of documentary, logical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Depen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we put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will present the following trends: branding of sports products, group of sports enterprises, sports equipment intellectualization, the globaliz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the network of sports industry. By analyzing china's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it brings forward some innova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such as quick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ports industry, guaranteeing the development funds of sports industry, perfecting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echanism of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implementing the talent multiplication plan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ports industry;policy;trend;Innovation

G80

:A

:1007-323X(2017)05-0028-05

2017-04-25

谭宏(1982-),男,重庆万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体育管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TY006);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7SA0204);四川体育产业与公共服务研究中心重点项目(SCTY2017ZD01)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体育发展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体育产业之篮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教师发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