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让学生找到真正的“教师”

2017-09-30仲玉维陈丽竹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明灯微积分挑战

仲玉维+陈丽竹

记 者:您今年已经82岁了,一直没有停止工作,并且还带着90后的学生。请从您的经验出发,聊一聊您对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认识?

林 群:在中国,所有的人都非常关心教育,总的看法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抓起甚至更小的时候抓起。小学恐怕是人生里头最重要的一环。在我所接触的学生里,发展好的人在小学的时候就学得很好,小学生的时候学不好,大学就会跟不上了,小学数学奠定了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

整个数学文化是基于算术的,所以只要算术好,数学应该没问题,即使有问题,也是简单的问题。数学文化指的就是算术文化,它是我们的祖辈通过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发展而来的,这是我们人类沉淀下来的最基本技能。也可以这么说,我们人生所需要的生活能力就是由算术决定的,包括测量,会涉及到房子多大、山多高等内容,这都是人的基本生活能力;再比如平面几何,就是教我们人类基本的思考能力,思考必须从一个简单的事实或者原理出发,经过一步步逻辑推理,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是最可靠的。

数学能教给我们生活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这两个能力不断地进行延伸,当然现在最先进的数学是微积分,它考虑的是无限发展的情形、不断变化迁移。尽管很难让大家去认识,但它又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世界本来就是无限的、变化的,所以我们又不得不去学习它。

记 者:您说小学非常重要,是不是也意味着这个阶段是为创新人才打基础的关键阶段?

林 群:现在的现实是,人越是低龄就越容易接受先进的东西,长大了反而学不好,因为脑袋里会充满了很多杂乱的想法,要让他接受就要先清空大脑,而清空大脑又是非常困难的问题。

人在小的时候,大脑很干净,什么状态都相信。所以,现在国外在讲“婴儿量子力学”“婴儿相对论”“婴儿微积分”,为什么呢?因为婴儿的大脑是空白的,会认为世界本来就是量子力学的,世界本来就是相对论的,世界本来就是微积分的,所以跟小孩子讲现在的经验很容易,对学过的人讲就很难,学过后就已经有了一套固定式的思维,很难接受新的东西,所以我们就认为先进的知识应该从娃娃抓起。

比如,我在武汉一所小学讲微积分,小学生胆子大爱发言,重复知识都非常准确,但中学生就结结巴巴的重复不好。另一方面,一个文科老师比数学老师总结得好,因为他不知道数学什么样,他会认为数学就是这样。所以我的结论是,小学生或者不同行反而容易交流。

记 者:给学生从小就注入这么“高大上”的内容,会不会造成知识的负担,压力太大呢?

林 群:百度百科提出了一个口号是这样的:更简单,更容易,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现在我们专业学习的结果是,大家觉得世界越来越復杂,越来越困难,所以现在我们必须退回去,把知识变得简单、变得容易。我觉得专业人很需要这样做。

记 者:大数据以及信息技术引起的变革,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意味着什么?应该如何运用这种信息化手段来推动这种学习或教育呢?

林 群:现在的教育已经逐渐在利用信息技术了。我举个例子,美国为什么教学水平高呢?因为它在全世界找人,美国把全世界的人才都吸收了过去,比如,讲相对论肯定没有人比爱因斯坦讲得更好。所以就掌握了大部分的一手知识,我们现在所教授的大部分是“二手知识”,甚至是“N手知识”。虽然有从国外留学的人回来,那也不如“一手知识”更加直接。

而在现有的技术环境下就不同了,如果爱因斯坦还在的话,全世界的人都能听到爱因斯坦讲话,我们何必去看书呢?当年华罗庚在中科大当数学系主任,作为数学的创造者,他所讲的数学知识就是“一手知识”。现在我们看不到他们讲的课了,因为过去没有现代的录像技术。现在我们缺乏有“一手知识”的老师,缺乏创造者。

我知道美国一些教授来中国讲学,站在那放录像、电影,然后看看你的样子,最后问问什么问题,因为它有影像资料,用不着自己亲自讲了。现在,你在美国也能看到,只不过他到了现场后可以看得更生动一点,可以让你提问题并回答问题。所以,新技术无疑对我们人类的遗产保存做了巨大的贡献。以后,我们可以听“一手知识”了,不再听“二手知识”了。

如若不然,原本很简单的知识,经过别人加工,很有可能就变得更加复杂。“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所以说最好的老师去教小学,如果你能把小学教授文化改变了,那就是做了巨大的贡献。

记 者:按照您的说法,目前是让高材生去教小学,完全做到不是很现实。

林 群:有些小学老师很厉害的,可能他并不懂什么高深的数学和教学知识,他就讲感兴趣的内容,比如我听说有位教师在改造九九乘法表,比死记硬背要容易。九九乘法表是人类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东西,要改太难,但如果真的改造成功会比任何成就都大。越古老的东西想要得到改进的话,越会成为了不起的成就。

我们的基础教育有很多的优点,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是很扎实的,英国就引进和学习了中国上海的数学教材。但最主要问题是,中国的教学让我们记忆了很多东西,但是纯粹靠记迟早会忘掉的。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师,为什么有人学得好、有人却学不好?因为有的学生愿意去思索,有的学生愿意去挑战,如果不愿意去挑战,他就学不会了。

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爱思索、爱挑战,大部分人是在黑暗里摸索,很多问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如果有一盏“明灯”照亮了路,就可能会少走许多弯路,所以话说回来,学生爱思考、爱挑战还只是一方面,师资力量往往是决定性的。最主要的方面是,老师要成为一座灯塔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减少他在黑暗中徘徊的时间。

记 者:学习需要的是真正的行家和行业精英的指导。

林 群:我们都在培养尖子学生,让他们很早去尝试做课题,这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要注意的是,花很大的力气反而偏离了科学大方向。课题的基础是课本,以数学课本为例,是人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真正的东西,所有新的知识都是这里头一个小小的分支。

虽然培养学生要让学生去学新东西,但我认为学生就应先学好课堂的知识,学好小学、中学、大学的基本课程,这才是真正的接受了人类的文明。课堂之外,你可以请一些科学家去讲他在黑暗中是怎么探索的,搞培训要邀请各行业精英,比如你要培养诺贝尔奖,那怎么培养?让谁培养?这要去诺贝尔奖得主旁边去找。所以,中国是非常需要找到明灯的,每一种学问都有一盏明灯,现在的技术就可以将它传到全国。

爱思考、爱挑战,再加上一盏明灯,三者才能成才。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现在中国的教育水平也在引导大家爱思索、爱挑战,明灯虽然很少,但都有个过程,慢慢会多起来的。另外,还得知道明灯怎么发挥作用,要通过现代的手段去传播。互联网、电视、广播,都绕不过新闻媒介这个角色,新闻媒介能知道老百姓的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知识表达与普及的渠道。除了新闻媒介之外,把我们的思想融入到教材里面,也是最好的普及方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明灯微积分挑战
百年党史(一)风雨飘摇待明灯
一个“平凡人”,不努力会怎样?
集合与微积分基础训练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追根溯源 突出本质——聚焦微积分创新题
阅读是行万里路的明灯
TED演讲:如何学习微积分(续)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