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芒:教学是老师的生命,一切皆为了教学

2017-09-30刘洁滢李子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李老师大学研究

刘洁滢+李子运

“教学是老师的生命,一切皆为了教学;研究是老师的灵魂,绝智弃辩方为大道;修为是老师的本分,不言而教始可为师”——这就是李芒教授的人生信仰。

自1984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他留校任教迄今已逾30载,现在已经是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老师在校外也承担很多社会工作——全国高校文理科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学习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特聘专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评审专家。

虽然有这样多的职务,他依旧醉心钻研各类教学法,期待让学生在课程中学有所获。因此,他的每一门课程都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同学们眼中,李芒教授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他的每一言、每一语都饱含着智慧。因而他也曾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教师”。此外,他多次获得各级各类教学奖项。在教育技术领域中,他提出诸多原创思想,发表于期刊,可谓硕果累累,且有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报告被教育部采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既深谙教学之道,自然他的课堂也与众不同。尊称一声“芒哥”,然后痛并快乐地与他探讨课堂中的种种学习活动。他总是会用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式的指导,让每一位学生形成完善的、具有独特性的思维体系,在科研领域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他始终秉持“做大学教师”的初心,是同学心目中真正传道受业的良师。

一支有情怀的队伍

李芒老師常说:“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教育技术工作者没有自己的利益,我们的利益就是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学行为研究所的领头人,李老师带领团队从事教学研究,致力于为教师提供处方性、策略性的方法支持,进而提升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执行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怎样教授”的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在教育学意义上就是“怎样教”与“怎么学”的问题,这是教育技术学最核心的问题。团队秉持“修己以安百姓”的人文情怀,践行“研究以助师生”的学术之道。

在他的带领下,教学行为研究所拥有了越来越多如朱京曦、郑葳、王铟、张志祯等具有科研精神的优秀教师,他们共同致力于辅助教师探寻更有效的教学路径,时刻将学术研究挂在心上,先后共同承担了国家多项“十五”、“十一五”重点课题。尽管时间紧张,他们也经常会聚在一起,分享研究的成果,总结研究的经验,共同为下一步研究事业探讨新的方向。目前,在教学行为研究所全体成员的努力下,教学行为研究所已有了一定的学术地位,与日本的大阪大学、广岛大学、上越教育大学、冈山大学、新泻大学、美国的密西根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Oracle教育基金会等单位均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

在李芒老师的带领下,教学行为研究所的每一位教师都倾尽全力地投身于科研事业,共同创设了一支具有一致的学术立场、观点和方法,一致的主题、方向和兴趣,具有学术认同感,有理想、有追求、有精神的学术团队。

不忘初心三十载

李老师十分注重思想的交流与融合。经验的分享与话语的交流,通过交流可以衍生新的研究方向。因此,团队与国外15名教授保持长期实质性联系,共同研究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在国内,李老师长期在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40余所高等院校及教研机构举办“大学教学策略”的经验交流,推广教学经验,并受邀在全国各个大学及高教机构讲学百余次,培训教师万余人。

此外,李老师格外重视学术思想的原创性,在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方面,他始终坚持独立思考、冷静求证,他的成果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所示:

1.在国内最早提出教育技术哲学的研究思路,倡导运用哲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教育技术的基本问题,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

2.提出“关系论”教学思想,教学的本质是人之关系,主张用技术学范式进行现代教师行为学的研究。

3.倡导“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人自觉的行为方式”。主张以人文观视角理解教育技术的本源性,提出“如何教”才是教育技术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4.在教学设计学方面,首次提出“关系论教学设计”的研究取向,构建了教学设计的“五大技术”框架及教学设计模型,推进了学习者分析法(“十字图”分析法)和学习内容分析法(“关系图”分析法)。

5.进行了以脑科学为理论基础的教学内容分析的可视化开发,在实践中提炼出“物助策略”和“人助策略”的操作技术。

从教30年期间,他先后出版了《远程教育教学设计》《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教学应用》《教育技术学导论》《技术与学习》《信息化学习方式案例教学》《现代中小学教学策略》《初中生自主学习》《基础教育信息化自主发展模式探索》《互联网+教师发展》等20余部著作。其中,《学与教的原理》成为国家“十一五” 规划教材、21世纪教育技术精品教材;《教育技术学导论》成为“十二五”规划教材并被评为北京市高校精品教材;《技术与学习》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信息化学习方式案例教学》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在教育技术领域全国仅被指定6项)。

李老师作为北师大毕业的“师大人”,深受本校大师们的濡染,立志“为师”。所开设课程每年都获得学生高分评价,2008年被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教师”;《学与教基本理论》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团队自主研发教学平台系统(fe.bnu.edu.cn/ltt),辐射全球,访问率很高,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此外,他还为本科生开设过《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学》《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开发》;为硕士生讲授《教育技术学》《学与教的理论研究》《技术与学习》《教学系统设计》;为博士生开设《教育技术前沿问题》。

李老师曾说:“随岁月而过,知天命之年,仍不敢忘初心——我是一名大学教师。”他时刻铭记其大学教师的身份,勤勤恳恳30载,致力于教学和科研探索。30年间奔走在国内外各大学和学术会议,进行学术思想与为师精神的交流与传播。其学术思想、研究精神和为师风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和高校教师,是大学教师的优秀表率。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

寄 语

教育作为国家之本,承载了国家未来的希望。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更新换代,教育终究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乃至走在时代的前列。教育与技术的结合,势必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新的转折。

教学的本质是人之关系,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人自觉的行为方式。技术终究是需要人来创造、完善与运用的。因此,围绕“人”展开研究,是教育技术领域必要的方向。

教育技术在将更多先进的技术引入教育领域的同时,也势必要替各级教师探寻出最有效的使用策略,与教育模式有效地结合,衍生出更多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新教学方案。教育技术要精准地定位每一位独一无二的学生特质,为其寻觅使用技术最适宜的学习策略与方案,乃至为其匹配最合适的教师和课程体系。相信教育技术会为教育打开更广阔的大门,为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老师大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该得奖的李老师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李老师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