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雨》数字化学习工具制作综述

2017-09-30张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雷雨写字工具

● 制作背景

本学习工具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经过一年半的学习,识字、写字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教学内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初次制作本学习工具,缘于区里组织的一次信息化教学说课比赛。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加上雷雨、蛙叫等音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融合度欠佳,教学效果一般。经过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信息技术运用的不断娴熟,我发现了PowerPoint 2013的强大功能,并在不断探索后,制作了集音效、动画、视频、交互于一体的学习工具。本学习工具不但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操作,而且便于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学习。

● 特色与亮点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探索欲强、容易被感染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工具必须要形象、生动、便于操作。同时,学习工具还应具备易于学生掌握的识字、写字方法的渗透等内容。

该学习工具集成了音效、动画、微课、图片等元素,形象、直观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在识字、写字中渗透汉字文化,将信息技术和汉字文化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突破了本课的识字难点。同时,本学习工具中汉字微视频的设计,可以用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

● 教学策略

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猫“喵喵”、青蛙“呱呱”、大风“呼呼”、大雨“哗哗”等声音入手,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渗透拟声词帮助他们识字,并运用图片、动画、微课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尤其在学习了“垂”字后,我加入了创设情境拓词的练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垂”字的意思和文章用词的准确。另外,我提出问题:大多数虫字旁的字都和昆虫有关系,那么“彩虹”的“虹”为什么是虫字旁呢?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该学习工具由“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随文识字,感受雨景”“梳理规律,指导写字”“创设情境,检查生字”五个部分构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呈现相关内容,操作灵活简便且交互性较好。尤其是汉字文化的微视频设计,声音与图文紧密结合,古色古香的音韵、浓厚的文化味,引人入胜,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该部分的制作思想是利用学生熟知的音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演示一些拟声词识字的方法。导入部分包含以下内容:

(1)谈话导入

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插入了小猫“喵喵”、青蛙“呱呱”、大风“呼呼”、大雨“哗哗”的声音音效(如图1),点一个猜一个,学生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导入:大自然中有很多动听奇妙的声音,听听这是什么声音?熟悉的声音,调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此时再出示词语,渗透拟声词识字的方法。

(2)引入课题

本页以简洁、明了的风格展现各种声音后,再让学生听一听“雷雨”的音效,然后引入课题,过渡自然,让学生对雷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后,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移动”功能帮助学生厘清文章脉络,出示了如图2的三张图片让学生按照课文中雷雨的写作顺序排一排。

3.随文识字,感受雨景

(1)感受雷雨前的景象

教师出示描述雷雨前的三段文字,并问:“你们从哪些句子中读出雷雨就要来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点击学习工具中设置的超链接,显示相应段落,点击“返回”按钮则返回页面,轻松实现交互功能。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避免了传统课堂中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弊端。

(2)汉字字源图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生有了识字的兴趣和愿望,学习汉字才能变得轻松。本学习工具利用图片字源识记“乱”“垂”这两个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图3)。

(3)动画演示“垂”字笔顺

传统课堂上的写字教学是教师一支粉笔,学生口述笔顺,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而本学习工具借助第三方软件制作的笔顺动画,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记忆。

(4)动画演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利用PPT的动画设置效果,设置蜘蛛的动作路径,于是“蜘蛛从网上垂下来”这一动作就变得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垂”字用词的准确(如图4)。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从会认到会写,再到会用,对“垂”字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5)汉字微视频渗透汉字文化

感受雨后美景这一环节,学生不难发现这样一组字:蜘、蛛、蝉、虹。大多数虫字旁的字都和昆虫有关系,那彩虹的“虹”字为什么是虫字旁呢?教师先让学生质疑,再带领他们一起走进“华小汉字学堂”。汉字微视频也是由PowerPoint 2013完成的,我首先制作了PPT页面,然后将讲解内容进行录音,最后排练计时合成视频。精美的画面配上声音,加上古色古香的片头、片尾设计,使整个视频变得精致起来。

4.梳理规律,指导写字

在本环节,我先让学生借助辅助线观察生字,并总结写字顺口溜;再引出“左斜右正”的技法,给学生渗透写字的基本技法;然后在评价环节,运用易课软件,直播教学现场,纠正学生不良坐姿;最后用平板拍照上传学生作品,便于他们进行互动、评价、反馈,真正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

5.创设情境,检查生字

為了检查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我创设情境,让生字排着队来到彩虹桥上(如图5),利用PPT“自定义动画”的“进入”和“退出”效果,轻松实现生字宝宝回家的场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

● 评价与反思endprint

该学习工具以PowerPoint 2013软件为平台,兼容图片、文本、音效、微视频,改变了传统课堂单一、乏味的识字、写字教学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形象、直观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注重汉字文化的渗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手段有效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率。

本学习工具在整体感知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多实践、多应用。蒙台梭利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才懂得”。这说明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虹为什么是虫字旁”这一问题上,我先让学生发现问题、质疑,再利用汉字微视频解疑,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此外,音频、图片等的运用,都有效提高了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一个优秀的学习工具必然是同教材、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紧密结合的,除了制作学习工具,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自身的授课特点,努力让课堂更高效。

● 幕前幕后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NOC活动,但与上次参赛项目不同,初次尝试“数字化学习工具评优”赛项,评委老师的指导令我受益匪浅。特别感谢NOC活动给了一线教师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感谢组委会搭建的观摩与交流平台,更感谢各位专家评委的指导与点评。

从初赛到决赛,一路走来,期间的艰辛自不必赘述,但是与得到的收获和成长相比,这些艰辛微不足道。如果说第一次参加NOC活动还有种“雾里看花”的朦胧感,那么本次参赛让我更加真实地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真切地见识了“虚拟与现实”等高端的技术。通过本次活动,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理念上的转变,数字化学习工具评优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大比拼,更是教育理念的大比拼;不仅是数字化学习工具设计实践的大整合,更引领了未来多媒体学习工具发展的趋势。对于本赛项,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1.PPT课件也可登大雅之堂

初次参加此赛项,我可谓鼓足了勇气,因为往届的优秀作品大都是用Flash、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而成的,交互性、趣味性都很强,所以自己也摸索并请教专业教师制作比较复杂的学习工具。但仔细一想,不管什么赛事,无须教师都是电脑高手,会编程、会写代码,一个好的学习工具应该是把教学内容、有用的信息量、展现教学水平排在首位,讲究的是有效应用,如果单纯追求技术则偏离了教学的主线。

我这次的作品是用PowerPoint 2013完成的,参与活动之前,心里一直没底,这样的学习工具能登上大雅之堂吗?再加上是最后一个上场陈述,压力更大,现场高手如云,自己内心忐忑不安。调整好心态,我将重点放在了介绍学习工具的亮点、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及信息技术和汉字文化的融合上,并演示了学习工具是怎样来解决教学难点的。恰当的动画设置、可选择的学习内容、易课等软件的使用,都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肯定,我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2.数字化学习工具的设计切忌“华而不实”

“数字化学习工具评优”赛项的整个过程是开放的,所以我有幸观摩了同行们的比赛过程,见识到了很多前沿的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等,这些技术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带给了学生别样的体验。但也有很多学习工具的形式比较花哨,在内容组织、教学策略上有所欠缺,投入教学后效果不明显,值得今后的参赛教师注意。

数字化学习工具的设计要保证实用性,如果一味追求形式,华而不实,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学习工具的制作过程实则也是寻找和解决实现教学目标、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学习工具本质上是为学生认知、理解、记忆和掌握教学内容提供解决方案。因此,教师制作学习工具时不仅要力求精美,更要注重其和课堂的有效融合。

本次参赛,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等奖的成绩,更多的是观摩和学习的经历。信息化教学是教学的发展方向,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探索指引了方向。

评委印象

张萍老师的《雷雨》课件符合了小学语文学科特点,特别是紧密围绕着识字、写字等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张老师的课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围绕学习关键点着力

制作数字化学习工具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这是每位教师在制作课件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即每个课件的价值问题。课件应该对课堂教学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苦学为乐学等作用,绝不能“牵强附会”“画蛇添足”,也绝对不能让课件变成单纯的“黑板搬家”或“课本翻版”,变“人灌”为“机灌”。张老师的课件重点放在了学策略的运用及信息技术和汉字文化的融合上,课件的着力点是怎样来解决教学难点。

2.强化与学科特点的深度融合

从辅助,到整合,再到融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趋势就是信息技术要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那么,教师就要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研究每个学科应用信息技术的路径与工具。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要坚持数学性的原则,信息技术在信息容量和呈现方式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可以支持数学知识不同角度的过程展现。张老师的课件在基于语文学科特点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特点的深度融合。例如,传统课堂上的写字教学是教师一支粉笔,学生口述笔顺,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该课件借助第三方软件制作的笔顺动画,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记忆。

3.优化设计课件,突出实用性

张老师的课件设计突出实用性是她的课件特点。作为评委,在评审现场看到了许多教师制作了优美课件,但的确有一些课件追求形式,华而不实,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适得其反。而张老师的课件虽然只是用简单的PowerPoint 2013完成的,但只要結合教学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一样能设计和开发出令人着迷的优秀课件。

数字化学习工具设计和开发,路漫漫唯有用心,才会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endprint

猜你喜欢

雷雨写字工具
僧院雷雨(一)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雷雨》中的“雨声”
学写字
可怕的雷雨天
准备工具:步骤:
雷雨
“巧用”工具
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