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美凤:智慧与美丽并存的“良师益友”

2017-09-30董丽丽刘文辉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良师益友刘老师学科

董丽丽+刘文辉

刘美凤教授,一位怀有仁爱之心,性格温婉,喜欢音乐的教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学习与绩效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博导。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第一届本科生,第一届保送的硕士生,从事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近30年来,治学品格严谨,工作踏实勤奋,她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尽职尽责,做出了杰出贡献。

她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的四个方面: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绩效技术,在这几个领域都发表了较多颇有份量的论文和著作,得到了领域内专业人员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并入选教育部2010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此外,刘教授还积极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国际交流工作,先后到美国、英国、秘鲁、越南、韩国、瑞典、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孟加拉、澳大利亚、香港、台湾地区等参加国际会议并作报告,并于2012年获美国AECT2012年度罗伯特·迪克尔菲尔国际人士奖(AECT Foundation Award by Robert deKieffer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这是中国大陆首次获得这个奖项),为教育技术国际理论的引进与本土化作出重要贡献。

亦师亦母,团队即家庭

对于刘老师来说,研究中心就像自己的家庭一样,对待每位学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温柔又不失严厉。

第一次见到刘老师是在大三的《教学设计》课上。都说美丽和智慧不可兼得,但她的出现瞬间将这个论断击的粉碎,因为她是那么的美丽,披肩的长发、大大的眼睛,温柔甜美的声音以及严谨缜密的推理……她处处都散发着美丽的光芒,时时都传递着智慧的薪火。她喜欢与学生聊天,每次上课前都会提前 20 分钟甚至半个小时来到教室,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一切材料、设备后,就会跟同学们聊聊天,如果同学有什么问题,她总会微笑着一一解答,还时常拍拍同学的肩以示鼓励。

成为她的学生,我又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作为长者,她对后辈的关心与照顾始终伴随着我们;作为教师,她对学术的严谨与执着一直激励着我们。她似乎遥不可及,但又触手可及。她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伴随着我们的每一个进步。在读研以后,我发现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是关切备至,她细心地关切着学生的一切。刘老师常说的是“作为我的学生,我就要对你负责,为你考虑;实验室的事情和自己家里的事情,要以家里的事情为主,特别是已婚的学生,要照顾好家庭。”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师兄师姐们很是感动。有次跟老师聊天,大家都说老师就像母亲一样,老师说“我一直把你们当自己孩子看待,但是比对自己孩子要严格,因为我对你们可能期望更高,希望你们做得更好”。刘老师也的确如此,看到大家生活习惯上的一些问题,她总会忍不住唠叨,比如大家不常运动,她总会催着我们组织活动一起运动,这样才能保持健康,更有朝气;还时常督促我们女同学买些亮色的衣服,打扮得精精神神;甚至还为我们的个人问题操劳。细致如此,每每想起,都一股暖流袭遍全身。

如果说老师在生活上像一位慈祥的母親,那么在学术上就是一位格外严厉的父亲。她对论文的严格是出了名的,要求论文要千锤百炼,百炼才能成钢。老师常说“你的每一步都会留下印迹,所以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地走,因为别人会通过你的过去了解你这个人,而了解你的过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你的文章、你的论文。”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大家对待论文都很认真,慢慢养成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当我们论文中有了什么疑点,老师更是一遍一遍地帮我们理清思路,找出线索,从不马虎,更不会敷衍了事。也正因为老师的严格要求,我们才得以进步。对于我们的进步老师不常当面表扬,但在外人面前却不吝夸奖。就像是一位母亲看到孩子的进步,急于与别的母亲分享自己的喜悦,很是自豪。

刘老师擅长逻辑推理,精通英文,治学严谨,追求完美。每次老师去做报告,或者去评论文,都会精益求精。记得有次我赶一个作业,凌晨 4 点给老师发了一封邮件,没想到的是她即刻就回复了我,原来老师竟然通宵都在准备后面的报告。她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不允许出现一点点纰漏,所以反复推敲修改。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让我们为之感动的同时也渐渐的深入我们的心中。现在实验室的同学都亲切称她为“老师”,而不是“刘老师”。就像是家里人一样,她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家长。她学识渊博,热爱学术;她做事严谨,力求完美;她是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践行者,她是我们一生的良师益友。

背负使命,发展教育技术学

刘老师始终以发展教育技术学学科为使命,教学与研究集中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学科建设、教学设计、人类绩效技术、教育信息化这四个方面。主要教授本科生教学设计,教授研究生教育技术学、绩效技术原理与实践;发表研究性论文(独立或合作)120多篇;出版著作3本:《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问题研究》《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有效性研究》《绩效改进》,教材3本《教育技术教程》《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基础》;编写《教育学名词》教育技术学部分;参与教育大百科的编写工作;主持或参加多项国家级、国际合作、北京市和其他横向研究项目近60项。

她还于2014年获2013-2014学年度校级优质研究生课程特等奖(教育技术学);2015年获本科教学改革示范课(教学设计);201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钱瑗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15年获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史类A组)优秀指导老师奖。

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学科建设方面,刘老师的博士论文《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问题研究》以及同名著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是我国教育技术学各类专业人员的必读书目。该研究客观地剖析了中国与美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位的认识及其发展过程,根据技术哲学、技术科学、技术知识论等不同角度对技术本质的认识,提出了广义教育技术这一基于对技术本质认识的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定位、研究范畴、知识构成与来源,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教育技术及其学科研究的问题域;中美教育技术课程设置比较课题,促进了中美交流。

在学科教学设计方面,刘老师对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将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式或其中的某一部分与中小学学科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一方面切实提高了教研员与教师们的教学设计能力;另一方面,教学设计与各个学科的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的发展,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工作者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进行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提出了影响我国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有效应用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从“为什么要使用信息技术”的理论层面和“如何使用信息技术”的实践层面解除了教师的困惑,具有说服力,得到了学者专家们的认可。

在绩效技术方面,刘老师在我国较为领先地开设了绩效技术课程,研究了绩效技术方向的课程设置,关注于教育技术在企业组织方面的应用,让更多的企业与行业了解了教育技术,同时也为教育技术的人才培养开拓了新的方向,撰写的专著《绩效改进》获得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首肯,成为很多开设绩效技术课的教材,在企业培训领域也广受认可。

寄 语

教育技术是系统地利用相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习而对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无论是关照实践的情怀,理论功底的积淀,还是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科学的研究素养,都需要我们教育技术从业人员与教育、心理以及教育实践等相关领域的人员密切合作,脚踏实地,默默耕耘,不能急功近利。endprint

猜你喜欢

良师益友刘老师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十五年相知相伴 永远的良师益友
“超学科”来啦
《人大建设》是我的良师益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