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7-09-29朱亚红

关键词:导管静脉发生率

朱亚红

(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400)

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朱亚红

(江苏省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400)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根据患者的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个组别,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感染预防护理。观察肿瘤患者的PICC相关感染因素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肿瘤患者的菌血症发生率、局部感染发生率、菌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包含置管操作、导管移行2种。感染预防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抑制菌血症、静脉炎等PICC相关感染的发生,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肿瘤患者;PICC;感染因素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无需反复穿刺等优势,其在肿瘤患者等需长期静脉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PICC相关感染的发生会对肿瘤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一定影响[1]。为改善这种状况,本文将感染预防护理用于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74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流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根据患者的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40例)2个组别。纳入标准:①符合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②年龄28~77岁;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已存在全身感染或其他感染的患者;②排除存在PICC置管禁忌症的患者;③排除静脉穿刺部位破损的患者。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5.7±10.1)岁;胃癌10例,肝癌8例,其他肿瘤疾病16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51.8±9.2)岁;胃癌14例,肝癌9例,其他肿瘤疾病患者17例。两组肿瘤PICC置管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疾病类型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给予对照组肿瘤PICC置管患者常规护理。

1.2.2 感染预防护理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感染预防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所示:①置管时机选择方法。于肿瘤患者骨髓抑制期、白细胞数量减少阶段行PICC置管。②PICC置管方法。行PICC置管前,以紫外线联合爱尔施消毒液方法对病房进行全面消毒。运用肝素液冲洗导管,导管洗净并去除表面肝素液后,将导管浸泡于地塞米松稀释液中,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局部皮肤消毒后,选肿瘤患者肘正中静脉或其他粗直静脉穿刺,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③导管固定方法。以透气指数3000无菌辅料固定肿瘤患者的PICC导管。这种辅料可避免多汗患者或夏季置管期间出现局部感染。导管外露部分的固定需运用施乐扣完成,避免患者的活动造成导管移行或脱出。④封管方法。依次运用生理盐水、肝素液(50-100U/mL浓度)对PICC导管进行清洁、封管。若患者伴有血液低凝症状,应以生理盐水封管。合理的封管可有效避免血栓形成,破坏微生物在PICC导管中的定植,进而降低感染发生率。⑤感染处理方法。若肿瘤患者发生局部感染,则护理人员应以2%浓度的碘酊进行湿敷。

1.3 观察指标

观察肿瘤患者的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评分项包含菌血症、局部感染及静脉炎3种。观察肿瘤PICC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项包含不满意与满意2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肿瘤患者的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肿瘤患者无菌血症发生,2例患者发生局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静脉炎;对照组患者的菌血症发生率14.71%,局部感染发生率23.53%,静脉炎发生率17.65%。两组肿瘤患者的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肿瘤患者的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 [n(%)]

2.2 肿瘤PICC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肿瘤PICC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9.41%,两组患者间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肿瘤PICC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n(%)]

3 讨 论

3.1 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

3.1.1 置管操作因素

①环境因素。当环境中存在较多细菌或未规范执行无菌操作时[2],患者出现PICC相关感染的几率将发生显著增加。②穿刺静脉因素。穿刺静脉的选择也会对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产生影响。例如,当经头部静脉置管时,反复送管率相对较高。③置管时机因素。若于肿瘤患者潜在感染期或疑似感染时置管,将增加肿瘤患者的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

3.1.2 导管移行因素

经肿瘤患者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患者的不当活动可引发导管移行或脱出,促进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增加。例如,若导管位于患者肘窝等易活动处,则很容易出现上述问题[3]。

3.2 感染预防护理的应用优势

感染预防护理根据PICC相关感染因素判断结果,将环境、置管时机、置管操作、导管移行等可能引发PICC相关感染的因素有效隔离开来,保障PICC置管的合理化、安全化应用,有效发挥自身的长期静脉治疗辅助功能[4]。

3.3 感染预防护理的应用效果

本文将74例PICC置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感染预防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肿瘤患者的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患者,二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医院应为肿瘤PICC置管患者提供感染预防护理,以降低患者的PICC相关感染发生率。

[1] 葛利越,叶海瑛,李 娟.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60-1962.

[2] 高秀秀,刘 艳.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7):199-201.

[3] 李雪君,卫建宁.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6,6(07):138-140.

[4] 窦启金.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2):150-151.

本文编辑:李 豆

R473.73

B

ISSN.2095-6681.2017.21.103.02

猜你喜欢

导管静脉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