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探微

2017-09-28吴骏青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改革

吴骏青

摘 要:为了加速教育改革发展,本文就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做出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校 教学 新时期 改革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当前的全球化的经济的竞争,让我国的人才培养成为了国际竞争的重要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在高校之间的竞争中,高校的教学质量的核心发展也是高校竞争的关键。高校的迅速膨胀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如何改革高校的现行模式如何更好的发展成为高校自身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1.高校教学改革现状

1.1传统教学思路和新型教学改革的碰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所发展,但是各地的教学情况的发展是不同的,不同的教学的发展水平也带来了观念的碰撞。虽然人们越来越多的认为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学生,要鼓励学生更多的进行自主学习,学校和教育的责任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面,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加多元的知识的课程,也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开动自己的脑筋,把精力更多的集中与自己的热爱的事情上来。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有一些传统的院校和教育者认为,学校的责任仍然是通过严加管教来教育学生,学校通过课程的设置或者其他的活动安排来填充学生的时间,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学校的时间上的课程上的管理。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思路造成了高校教育改革的冲突,成为目前教育改革前进的主要障碍。

1.2改革效果不明显

虽然高校教育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的时间,高校教育改革的观念也成为了业内和社会的共识。但是从目前改革的进程来看,改革的实质性的措施并没有做到位,或者说,高校教育改革仍然处于一个初级的准备阶段。社会上的呼声很高,但是教育改革的具体的进程却很难看见。改革的实际的进程和改革声音的来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很多人对高校的教育改革的前景产生了担忧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现状。

1.3改革进行遇到体制阻力

教育的进行不是孤立的,关系到很多內外部的复杂因素,这些纷繁复杂的因素构成了整个教育体制。在进行高校教学改革时,就不得不考虑与高校教学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与中学教学的承接问题,向社会输送的人才素质问题,甚至和国民经济的增长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教学的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体制来看,不论是改革教育的哪一方面,都会牵扯出一些列的问题。体制的复杂性让教育改革前进的脚步标的迟缓。

2.高校改革发展重点

2.1将教育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当成重点工作

创新是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最重要的要求。一切发展改革的重点都是创新,教育改革也不例外。在过去的传统教育中,我国的教育界的教育理念一直停留在以分数的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同时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师的教授,轻视了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本末颠倒。这样的教学理念是不符合当下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的。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个性力和创新力都十分鲜明的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挥,高校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就必须进行改革。比如,废除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能力的标准,在高校的学生考核系统中采用“学分制”。尊重学生的兴趣需求建立“双学位”“主辅双修”等课程设置体制。这些体制都体现了教学改革中对人才创新的尊重,以创新的方式更好的实现高校改革。

除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另一活动就是教学的管理。教学管理主导和制约着教学双方对学习方式的态度。在高校的传统教育管理体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处处体现着僵硬的管理模式,是与当代的社会发展趋势是不相适应的。所以,教学保障体系必须转化的灵活自主,并且应该建立一种更尊重学生的授课管理体制。传统的优良的管理机制仍然要保留。比如,建立多种考试方式,如开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个人和团体相结合等。重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体制就是太过多的注重理论教育,教育体制的创新要将理论价值和实践能力价值并举。

2.2更加注重学术导向的人才培养

纵观当今的社会格局,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远远领先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除了历史原因之外,很大的因素是因为发达国家领先的科学技术水平。发达国家相较于发展中国家拥有的更多的不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是更多的无形的知识技术的资产。在当今的经济中,知识才是生产力创造的源泉,知识更是经济向前推动的强大动力。经济的向前推动的过程恰恰不能够少的是拥有知识的人才。为了使我国的经济朝着更强发展,为了我们的民族强盛,高校教育应该着重培养知识性的人才。在大的民族发展的背景下,现行的高校教育的方针也应该有所调整。为了让中华民族早日复兴,为了应对知识经济为我国发展带来的基于和挑战,高校的教育理念应该逐步向学术性的导向为主,与此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的发展以支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当然也不能忘记应用的研究,让知识技术转化成切实的生产力。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受教育的大学生才能迸发出对科学研究和追逐理论学习的更多的热情,为我国储备更多的高精尖领域的知识人才力量。拥有创新性的知识人才是建立我国新型支柱企业的根本和支撑,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源动力。高校教育理念向学术性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和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2.3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传统的大学教育仍然沿袭着学生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教育的模式和考核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的是应试能力。当学生进入社会工作,这种应试能力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恰恰缺少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应变的能力。在高校教育改革进行的这几年中,依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究其原因,与教师没有改变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不无关系。为了让人才更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不是应试能力,教师自身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向西方的教育模式学习,稍微改变我国的教育模式的严谨程度,给学生有更宽松的学习环境去适应变化的存在。同时,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内容也要减少,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发展自己所需要的能力。

总之,在当前的国内外环境中,高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应该注重改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高校教育的学术导向,让高校教育的人才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智.论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J].华章,2012,(26):165-166.

[2] 马小龙.刍议高校教学改革的完善及解决思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4):142-142.

[3] 孔养涛.加强优势学科建设,深化高校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1):8-9.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时期高校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