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学校思品教育与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2017-09-28孙艳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孙艳红

摘 要:本文主要从做好学校思品工作出发,重点分析了农村学生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及其成因,强调要特别关爱这些学生,学校扎实、全面的与家长、社会配合工作,使“留守儿童”身心都得到健康成长。

关 键 词:学生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思品教育

【中图分类号】R179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发布会,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孩童时期是人的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关爱与呵护的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极易在心理、生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很多偏差性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

留守儿童”因缺少家庭教育和关爱而性格内向孤僻、思想行为怪异,影响学习和品德的发展决非个别现象。

1、家庭城乡分居,孩子孤独胆怯。由于社会现实、城乡差距、人多地少等因素,中国部分农民涌向城市寻求出路与发展成了一种必然,这一趋势在近年多年有增无减,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条件制约,许多农村儿童不能随同父母一同前往。谈及“留守”,家长都充满了辛酸与无奈。伴随着“民工潮”涌动,农村的离婚率不断攀升,而离婚时,有些父母往往都不愿要孩子,这无疑给孩子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试问孩子如果连最为宝贵的父爱母爱都失去了,那他仅存的还有多少关爱?

2、无人看管,自由散漫。由于祖父母或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精力不够、能力不足、责任心有限,没有较多时间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更不要说学习辅导。另外,“留守儿童”的祖辈们普遍都存在重养轻教的问题。孩子常年缺乏管束,导致厌学现象较为严重。心中没抱负,难以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更谈不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心理偏激,行为怪僻。由于和家人交流、联络极为有限,“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这种感情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甚至感觉自己遭到遗弃,他们心态极不平衡,情绪波动很大,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很容易受伤,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亲情的缺失。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但遗憾的是,“留守孩子”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父母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離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2、监护人的溺爱或放纵。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其中以单 亲 监护 为主,占所有竺护人的79.2%;其次是隔代监护,占16.9%。单亲监护和同辈或自我监护类型的监护人压力最大,家庭成员的外出增加了他们的劳务负担,他们要承受照顾家人和从事更多农业生产的双重负荷。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最严重,由于祖辈的年老、较低的文化程度,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过度溺爱或放纵。

3、学校教育的无奈和放任。“留守儿童”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成绩较差,还有的学生无故辍学。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健康心理、良好品性的外部动因之一。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教师的关爱、集体的温暖可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一般学校里的问题学生多是一些留守儿童,学校通常是惩罚性的教育,教师往往是知道“难以管理的”听之任之,难以做到真正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促使其转化。

4、社区管理的不力。农村社会教育组织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农村村级组织职能的异化和弱化;相关部门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大教育中出现盲区又少有配合,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对策建议

针对留守孩子的不同情况,我们使家长、学校和社会多方面配合联动,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严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作为农村学校,应当发挥教育部门的带头作用,把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关爱对象要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对此学校应采取相应对策。

第一、要面对全体的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只有在活动中他们才能学会互相帮助,与人相处,与人交往。通过一定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从各种活动中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从交流和沟通中找到温暖。

第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学校要经常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针对心里障碍严重的学生要个别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有重要或心理话可以向朋友或老师诉说。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内心的孤单。

第三、鼓励留守儿童。学校应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发表内心的看法,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觉得教师很关爱他们。学校还应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定期和远方的父母通电话,让他们觉得父母就在身边,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安慰。

第四、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意定监护:安享晚年的一种途径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神奇的太阳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妇女三期的运动保健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