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学校文化 从心开始

2017-09-28唐安平杨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打造

唐安平++杨娟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看重学校的文化底蕴、精神风尚和教育特色。学校的竞争也转向深层次的学校文化的竞争,文化建设已上升为学校建设的第一要务而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抓人的心灵的建设,所以打造学校文化,必须从“心”开始。

[关键词] 打造 学校文化 从心 开始

【中图分类号】G4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应试教育”思想渐趋淡化,从教育大范围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指导思想越来越没有市场。社会公众对学校的评价和选择,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人们越来越看重学校的文化底蕴、精神风尚和教育特色。学校的竞争也已从规模数量的竞争,发展到文化质量的竞争,从表面的物质设施的竞争转向深层次的文化理念的竞争,学校文化建设正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学校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学校文化呢?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曾对学校文化作这样的定性解释:“学校文化,狭义地讲是指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学校规范制度的总和,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是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共同的价值信念及其各方面的物质表现,是学校深层次和高品位的建设。”

学校文化经历:引发、认同、固化、传承这四个阶段。而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所以文化的形成是心与心的沟通交流与认可,“心”是文化形成的核心所在。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温家宝总理在国庆55周年招待会上指出:“我们要加强文化建设。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学校文化是学校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品牌的第一要素。同时建设学校文化也是:学校树立形象提升品位的需要;是学校凝聚力、亲和力的根源所在;是学校适应校际竞争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设高品质校园生活的必然要求。

三、如何从“心”开始,来打造学校文化建设呢?

(一)、校长是学校文化最佳传承者和打造者,校长的办学思想、雄心、信心和决心是打造学校文化的关键。

一个人的成就,决不会超出他自信所通达到的高度。一所学校的发展决不会超出校长的最高目标。我们不可能指望一个缺乏雄心抱负、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消沉的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有所建树。

美国作家梅尔维尔在世界名著《白鲸》里写到:“讲台从来都居于人间之首,其余的一切都尾随其后”。从这个意义上讲,讲台的设立者——校长,其文化核心——价值观便决定了人类所做的一切的价值——校长讲台上你讲什么,讲台下师生就收获什么。显然,校长的文化根性就像香水一样,洒在自己身上,同时也香着别人。文化的价值也正在于此。而文化的这种价值体现,几乎全依赖于在校长引领下的全体教师文化的修为。这就要求我们的校长在打造学校文化方面,一是要站得高、看得远,有着十分清晰的目标;二是为实现此目标校长必须有带领大家到达彼岸的信心;三是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挫折,为此,校长必须具备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1、校长的办学思想,这是打造学校文化的基础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有自己的文化树立自身的品牌,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思想。

创建有文化的学校的根本目地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培养人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良好习惯和精神品质。校长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来。

我校的办学思想是“理想确立方向,目标决定成功”。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确立了学生的培养目标:“目标宏大,基础扎实,习惯良好,开拓创新”。同时对学校理念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一训四风”得以提炼。校训:目标成就未来;校风:今日事 今日毕;政风:目标造品格 志向铸业绩;教风:眼中有孩子 心中有目标;学风: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2、加强依法治校,创新管理文化,是打造学校文化的保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和必须的制度是学校正常运行的保证。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规范性、连续性和导向性功能。学校的规章制度,包含着对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等全方位的规范和约束。学校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及后勤管理制度等。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文化,在于它所起的作用决非简单的规范教师学生行为,更重要的是调动教师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我校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有着自己的的思考,我们设立了目标教育实践研究管理工作子课题组,课题组经过认真思考,深入调研,结合学校实际编制了《目标教育管理汇编》一书,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使任何一项工作均有目标,为任何一项管理都设定了目标,干部教师可操作性强,人人都有目标。通过目标管理,解决了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推诿职责不清等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形成目标教育管理特色文化奠定了基础。

(二)、教师文化是形成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耐心是成就教師文化的品质之一。

名师成就名校,教师是学校文化的承载者和承担者。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特征,并成为教师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它甚至决定着学校及其师生的发展方向。

打造教师文化是实施文化育人战略的重头戏。只有把教师文化这个核心部分打造好、建设好,才能带动好其它文化内容的实施与建设。而教师文化的形成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文化成型过程中,,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打造教师文化的必然手段,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耐得住寂寞,即有足够的耐心。

1.组织教师阅读活动。 2.组织教师教研活动。3.举行教师基本功比赛。4..举办教师业务培训。 5.组织教师交流活动。 6.开展教师论文竞赛活动。endprint

“德艺双馨,务实高效,立足科研”是我校教师的终极培养目标。为此,我校设立了目标教育中教师成长途径与方法(自我规划、自我反思、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子课题研究小组。对教师如何在目标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得到成长展开研究。教师成长组一是设立了教师成长档案;二是开展了活动,比如,师德培训、教师礼仪培训等;三是完成了教师成长研究;四是找到了教师成长路径图。每位教师还提出了自己的长期、中期、短期成长规划。通过这些途径,支持教师全面发展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教师文化。

(三)、师爱浸润学生心灵,学生风采尽显学校文化。

学生成长情况是衡量办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志,学校文化是否得以传承,学生风采是最有力的证据。

“爱”是师之魂所在,无爱何谈教育。学校如何将文化烙印深深地烙在学生心上呢?

1、走入学生心灵。教师的爱是走入学生心灵的第一步。每一个应当带着一双关爱的眼睛,去呵护每一颗稚嫩的心灵,在生活和学习中为学生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让爱环绕在学生周围。

2、潜移默化,创设优雅的文化环境

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孩子们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学校要打造校园文化环境,班級要营造优雅的班级文化环境,使学生在学校和班级中都能焕发出良好的精神活力。努力使校园的每个角落、教室的每面墙都具有教育的内容,富有教育的意义。

3、精心组织,开展多样的校园及班级活动。全校性的活动,参与率达到80%,对于班级的各种活动,我们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活动参与习惯。每次活动的设计可以围绕学校的文化来展开。

4、在学校文化引领下,实施榜样激励,营造昂扬的校风、班风。不管是什么样的班级都应形成一股力量,一股气势,勇于亮出自己的风采,团结拼搏,永不言败。一个个班级组成了一个学校大家庭,班风正了,班风好,校风自然就会纯正了。

(四)、精心设计,打造育人环境,提升学校文化。

学校的整体教育氛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熏陶力,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求学精神与行为习惯。育人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谐优美、风格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上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学校的发展理念产生共鸣。

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创设育人环境。学校校容校貌等外在形象是文明程度的直观表现,又是承载文化内涵的物质外壳。学校要始终努力保持教育环境的文明、亲和、大方高雅。优雅的环境、舒适整洁的校园,能始终给人一种暗示,让每位教师学生感到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学校要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建设,不仅使校园自然环境更加秀丽,而且要把学校的育人理念、人文关怀渗透到校园整体环境中,便之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和行为,构建人文化的校园,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使学校师生保持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整合、点缀人文元素,让学校的每一件物品,大到建筑物的设计,小到每一幅画面、每个宣传窗、每句名人名言、甚至是师生的学习办公用品等都传达浓厚的人文意趣,力争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对教育理念的追求。

为将目标教育理念深入办学的各个细节,学校做了大型的宣传板报,将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政风、教风、学风进行了诠释并上墙,同时对各个部分进行了精心的打造。

学校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得需要每一位师生用“心”来打造。

参考文献:

《什么是学校文化》… …杨俊

《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陈立人

《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张可仁

《传承与创新》… …郭景扬

《文化根性—校长心灵的香水》… …张克运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打造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如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
搭建发展成长平台 打造高绩效团队
浅谈如何打造魅力德育课
打造生物高效课堂的几点体会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