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媒体艺术呈现特色

2017-09-28张晓雯

文艺评论 2017年7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信息时代数字

○张晓雯

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媒体艺术呈现特色

○张晓雯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形成,都与当时的社会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上世纪末期,人类开始步入数字化时代,伴随着计算机的日益发展与普及,数字媒体由此诞生。而数字媒体的诞生,在波及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了艺术发展,促使人类在审美活动以及在艺术创作接受模式上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字媒体在与艺术的结合中形成了一门新的艺术,即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是电子、数字媒体以及新艺术形式在近二十年来不断融合、发展的产物。在当前信息时代下,艺术家们的展示媒介不再局限于传统材料上,仅通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技术设备所构建的创作平台,即可对其创作灵感加以表现和实现,并最终创作完成其艺术作品。数字媒体艺术这一新兴艺术形态,在信息时代下表现出突出的虚拟性、交互性以及融合性特征,这些特征又决定着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媒体艺术具有与传统艺术形态截然不同的呈现特色,要探讨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媒体艺术呈现特色,就必须将研究视野回溯至数字媒体艺术概念、构成及特征方面,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全面了解。

一、数字媒体艺术概念及构成

产生和发展于数字时代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基于数字科技与现代传媒技术条件,将人的理性思维同感性思维结合起来的新艺术形式。其除具备艺术本身魅力外,同时拥有传统媒体艺术所不具备的应用技术与表现手段。在当前艺术设计领域中,数字媒体艺术以“电脑美术”形式而呈现,囊括了多种视觉艺术。当前较为常见的有数字视频、电影以及数字服装设计、数字平面艺术设计等,在外延方面同时还涉及电子游戏、数字摄影以及卡通动漫等,其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即在于其呈现形式需以数字科技手段为基础。①

在计算机等高科技媒介下,数字媒体艺术不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还形成了独特的呈现形式。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上,其不仅属于数字艺术作品本身,同时属于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形式。如直接从计算机上进行观看的动画或网页等,均属于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范畴;与此同时,对数字媒体技术加以应用,对艺术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也属于数字媒体艺术。立足学科视角,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十分典型的交叉学科,其在涵盖计算机科学知识的同时,还涵盖着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②数字媒体艺术与媒体传播技术实质上是融为一体的,无论从呈现形式与内容看,还是从传播方式看,都需要以数字媒体技术发展为依托。所以,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以数字媒体技术为依托的艺术,是一种融视觉艺术与计算机图像学一级媒体技术为一体的交叉学科,这也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与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的交叉性,决定了其不仅具有大众文化属性,还具有社会服务属性。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创作性活动,要求艺术家或设计师从人的需求出发的同时,还需要遵循艺术设计规律,对艺术作品或服务业产品进行创作与表现。所以,对于数字媒体艺术家来说,通过视觉艺术规律与艺术思维对自己进行武装,为其不可或缺的功课。基于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层次看,其与传统商业艺术有着更加接近的关系,如书装、海报及产品外观设计等;而在这一层面之外,数字媒体艺术范畴中同时涵盖着科技层与媒体层以及应用层。数字媒体艺术的科技层,主要指其实现的技术基础,其虚拟性、交互性特点即为该层面特征;其媒体层,主要指其包含的网络与社会学内容,具有大众性及网络传播性等;其应用层,主要指其社会信息服务功能及应用技术等,如电子商务、多媒体导航系统等的设计与呈现等。③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与构成,影响着其艺术特征,也影响着其呈现特点。

二、信息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一)虚拟性

在数字模拟技术环境下,数字媒体可以完成对一个虚拟世界的构建。在现代许多影视剧中,均可见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其构建的虚拟世界和物象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逼真性,面对数字媒体艺术所构建的世界,受众甚至难以分清真实与虚构之处。除了影视剧外,在虚拟演播室中,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可对主持人主持场景进行虚拟,并将其合成到虚拟场景中,主持人不需真正前往世界各地即可在虚拟空间内完成需要到世界各地完成的主持工作。④

在当前信息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特性,同时表现在其还原能力方面。在利用数字媒体艺术所完成的纪录片《紫禁城》中,几乎做到了在紫禁城所有角落上的还原,观众不再需要进入真实的紫禁城也能对紫禁城进行“参观”,观众还可从空中视角对各个大殿进行俯视,感受其真实参观过程中难以感受的角度,此外,纪录片中还对紫禁城内日常起居生活进行了还原,使观众可对紫禁城形成更为微观的了解。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现实这一方面的表现特征,突破了传统媒体艺术的空间和表现局限,创作的艺术作品不仅内容更为丰富,且在想象空间上也更广阔。

(二)交互性

对于媒体来说,对信息加以传递为其主要功能。在此功能之外,媒体往往还需要涉及对社会环境的检测以及对社会关系的协调等,还需要对已经传递出的信息进行回收,掌握其反馈信息。传统媒体时代,不仅在反馈信息方面的回收速度较慢,且回收信息准确性较差,在回收信息可靠性上同样较差。⑤而在当前信息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相对传统媒体艺术表现出鲜明交互性特征,使媒体作品与受众间关系能够得到根本性改变,艺术创作者的意愿对于作品来说已经不再是唯一依据,受众的意愿同样可以交互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最终面貌表现出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融合性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数字媒体艺术提供越来越多的应用技术,各种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艺术在创作与工具方面不同所形成的藩篱被打破,也使得数字媒体艺术得以融合不同艺术特性。如通过数字绘画艺术,可对国画绘画过程进行模仿,传统国画在润染方面的细微变化,在运笔方面的妙至毫巅,在色彩方面的丹青不渝等,均可借助数字媒体艺术加以展现,还可在此基础上形成动画效果,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动画艺术融合为一体,极大地拓展了受众的艺术体验。⑥

除了能够融合不同艺术的特性,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媒体艺术在传播方式上也能与多种媒介方式相融合。以《奇葩说》这一说话达人秀为例,该节目在传播方面并不仅限于视频层次,同时将图片宣传与文字互动结合起来,且紧随时代潮流开通APP服务等,并整合论坛、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吸引受众,不仅推广了节目,也推广了汉语应用,该过程即是数字媒体艺术于传统层面融合性的体现。

三、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媒体艺术呈现特色

(一)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影视艺术的呈现特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计算机等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对动态影像时空关系的改变,突破传统影视艺术剪辑手法,使影视艺术编辑进入数字影像的非线型阶段。数字影视剪辑在时空逻辑基础上,主要在于促使主观时间向物理化转变。基于对时间速度的改变,促使均匀时间能够实现向具有弹性的心理时间转变,转变钟表时间带给人们的固定时间感,形成主观时间感。⑦在这些剪辑手法运用下,能够使不同时间观念如“度日如年或“光阴似箭”等在影视艺术中主观地表达出来。尤其那些能够将物理时间顺序打破的手法,如闪回、重复等数字手段,可在影视艺术中营造出直观的回忆、预感等各种心理状态,使这些心理状态得以以直观的视觉形式呈现出来。

相对以往“录像艺术”美学来说,数字媒体艺术中的“时基媒体”艺术在数字影视艺术中的应用,使数字影视艺术在表现上更为丰富与深入。以《骇客帝国》为例,在该系列电影的第二部中用数字媒体艺术刻画了一个打斗场面,即演员跳起从空中做出踢脚并落地动作,该动作在传统影视剪辑中的应用通常借助对速度的放慢来实现,或者借助从不同角度进行同时拍摄并将其重复剪接来实现,但这些传统呈现方式所强调的还是同时性。而在数字电影中,人跳起后时间会被定格停住,然后可将人体与房间进行360°旋转,等到时间流逝数秒后,即可恢复正常运动速度,由演员开始真实地飞脚踢出、落地。在这种数字镜头上,数字技术的介入能够使正常时间流程得到终止,数字媒体艺术中的该种时间逻辑,已经不再局限于由受众主观心理体验对时间感的改造,而是将数字艺术中空间理解对时间的叙述不断综合加入,给影视艺术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时间逻辑,改变了影视艺术的时间属性。再以电影《云水谣》为例,电影开头有一个6分钟长镜头,内容几乎容纳了当时台湾大部分特有景象,这些景象需要组接为长镜头,在传统影视艺术中,需要以连续镜头的拍摄和录制才能实现,工作量不可想象,而通过数字特效技术,则将这些分拍镜头不留痕迹地连接了起来,数字因素从一开始就渗透进电影中,极大地改变了电影制作工艺流程,使影视艺术开始上升到技术意识呈现形态。

(二)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合成艺术的呈现特色

与传统媒体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除了具有“大众艺术性”外,同时还具有“可复制性”“可解构性”以及“非理性”。所有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媒体艺术,无论从表象上看多么繁华或绚丽,从本质上看均由数字信息所构成和诠释及解读。这种数字合成艺术,作为数值化再现,共表现出两大特色:其一为对于所有数字媒体艺术来说,其影音视讯均可以数学进行计算和解析;其二为对于所有数字媒体艺术对象来说,均可通过逻辑系统演算进行处理和修改。⑧该种数字集成的呈现特性,从艺术上为艺术家赋予了更多自由。在数字合成艺术的呈现上,主要依赖“PS”软件,该软件对于数字平面艺术创作来说属于中间力量,“PS”软件通过通道、蒙板及图层等各种技术创新,突破了传统平面艺术创作的媒材限制,给视觉表达带来了极大自由度。从绘图功能来说,相对其他绘图软件来说,“PS”与其并没有本质差别,其独特性集中在其具备的高效图像合成功能上。在该种功能下,即可对非理性数字艺术世界进行营造,该类作品多呈现出荒诞、无理或诙谐搞笑等各种超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以台湾数字艺术家李小镜的作品来看,其作品即多为数字杂交合成,即借助Morph软件与数字合成技术,对不相关生物与人实施“数字杂交”,这些合成作品依靠计算机软件“点对点”变形而成,其中的过渡并无人工痕迹,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这些数字合成艺术作品,呈现给人们的并非传统媒体艺术作品的符号感,而是呈现出了一个逼真奇幻的魔法世界。在李小镜的数字合作艺术作品中,桌子、椅子或人物等各种物体,都由其分开加以拍摄,将各种图片传入计算机合成软件界面后,逐一进行修改后最终将其组成完整画面。根据李小镜的许多数字合成艺术作品都能够感受数字合成艺术的魅力,且该类作品同时也反映了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摄影与绘画技术进行解构的强大处理手段。

(三)信息时代下的数字网络艺术的呈现特色

从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虚拟性、交互性以及融合性特征来看,所有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本质上都处于一种永远都未完成状态,创作者与受众等通过网络也都可以参与其中对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进行重新打造,形成数字网络艺术。⑨数字网络艺术中比较经典的艺术呈现形式为“互动艺术”,该种数字媒体艺术形式类似电动拼贴艺术,通过数字网络,人们可对新媒体艺术模块化特质加以利用进行取材,并网络艺术作品进行实时、即兴地创作。在《数字化生存》中,美国著名学者尼葛洛庞帝指出,随着数字化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实践,那些传统艺术概念下已经完成或不能进行更改的艺术作品也都可以二次创作,在蒙娜丽莎脸上画胡子已经成为数字网络艺术中常规形态。在互联网中,许多人都在继续创作那些“据说已经完成”的作品,通过数字化操作,使作品被改头换面,且该种创作并非绝对的坏事,在当前信息时代下,我们已经进入数字网络艺术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艺术表现方式不仅更加生动,且更具参与性,我们将有更多机会通过多种方式对丰富的感官信号进行传播与体验。⑩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数字网络艺术,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馆,也是最佳的艺术传播工具。

数字网络艺术所呈现出的鲜明可修改性特色,给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开拓了更多契机。数字网络艺术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使艺术创作在呈现形式上,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在数字网络中,各种应用网页由多种组件组成,每一个组件都各司其职,这种模块化结构,不仅可使艺术家创作灵活度有所增加,同时使艺术家对作品的更新、修改或变动具有更高效率与实时性。在进一步分析下,也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所呈现出的0与1数字信息等数值化特征,促使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一直处在“未完成状态”,该种状态为艺术作品的进一步修改与结构以及反编译等,均提供了较大的可行性空间。因此,一些数字网络艺术作品被以一种“接龙”式的方式进行继续创作,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互联网中风行的“网络小说”续写创作,所采用的创作方式即包含该种方式,这就使得数字网络艺术作品得以一直呈现出未完成的状态,能够随时加以更新。

四、结语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深入,数字媒体艺术发展也不断深入,作为一种融合了多种技术手段、多种学科与多种知识层面的新生艺术形式,其不仅具有传统媒体艺术不具备的虚拟性、交互性和融合性特征,同时具有独特的艺术呈现特色。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进而不断地改变着艺术领域,从长远发展来看,数字媒体艺术的改变将一直持续,将给整个艺术领域带来全方位变革。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

①贝焕钦《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0期,第83-84页。

②涂波,涂芳《网络信息时代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形式展望》[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8期,第104-108页。

③张柏安《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年第6期,第75-76。

④戴东方《数字媒体艺术本体论》[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2年第6期,第51-52页。

⑤徐佳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J],《文摘版:教育》,2015年第5期,第25页。

⑥许杰《试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J],《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19期,第358-359页。

⑦宋浏《逆流中的棱角——数字艺术中“低多边形风格”研究》[J],《艺术百家》,2015年第5期,第238-239页。

⑧冯俏俏《文化产业之新兴行业——数字媒体艺术现阶段发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10期,第50-51页。

⑨冯锐,张建涛《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观念创新及表现形式》[J],《艺术教育》,2016年第3期,第128-129页。

⑩楚小庆《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观念与审美价值取向的影响》[J],《艺术百家》,2016年第3期,第130-156页。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信息时代数字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答数字
信息时代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