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汉语拼音发音教学

2017-09-27赵雪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汉语拼音小学语文

赵雪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的发音教学是个难点。经实践检验,有效的指导学生发音的方法有引入法、析出法、夸张法、手势示意法、儿歌和绕口令法等。在用好这些方法的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发音理论知识修养,力求教给学生标准的发音。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语拼音;发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科的教学工作。基本功相对扎实的我自认为对汉语拼音的教学是得心应手,可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后,才发现汉语拼音的发音教学其实是一门学问。现就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拼音发音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口耳相授,所以教师的规范发音就显得尤为重要,语音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听音、辨音和正音能力,还应掌握一些指导发音与巩固练习的辅助方法。我发现,最有效的指導方法及辅助巩固练习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近音引导法。教师可以利用拼音中一些音之间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相关或相近的特点,引导学生规范而准确地发音。比如汉语拼音中,i和ü都是舌面前高音,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不圆唇,而后者要圆唇。当教师引导学生找准了舌面前高的位置以后,就让学生保持口形和舌位,通过圆唇和不圆唇的变化来体会这两个元音的差别,从而将其发准。学生发u比较容易,这是一个舌面后高圆唇元音。如果学生发o感到困难的话,就可以告诉学生:发o时口腔比u稍微大一些。学生只须把口腔略微张大,一个标准的o音便出来了,因为这是一个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其他如d和t,g和k,j和q等又可以利用它们发音部位的相同和发音方法的差异来引导学生找准它们的音。这种方法的利用,当然需要教师首先具有扎实的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二、音节引导法。有些学生单独发一个音时往往发不准,总是或多或少地使音变味。比如单发元音a,很多学生都容易将其鼻化,发成nga,发o时则发成ngo。这是他们从小不良的一些发音习惯导致的错误。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利用一些简单的音节来引导学生。比如学生发ma、ba、pa、ta、da等音节是很容易的,而且往往发得比较标准,为让他们把a读准,教师可让学生先读这些音节,并让他们注意体会音节中的a音,进而逐渐过渡到单发a。同理,可以先让学生发bo、po等音节,然后再过渡到单发o。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体会到音节中各个音相连时的动程变化,更有利于他们充分体会到单独一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从而能更快地掌握发音。

三、单音合成引导法。对于一些复韵母,学生往往觉得难发,或将之读变味。比如ai、ei等,很多学生往往口形不标准,开口度不够,以致发出的音不规范。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可利用单音合成引导法。即根据复韵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音构成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单元音合成复韵母的动程特征,从而将音发准。比如ai,是由单元音a和i合成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发a,后发i,然后将两个音连发,并且越发越快,当快到一定的时候,这两个音便合成了一个整体的ai。学生通过这样的动程训练,就很容易把这个音发得标准。对于ei可以采用同样的办法。另外有一个复韵母应当特别注意,那就是ao,这个韵母后面的音写出来是o,而实际上是u,是专家们为了使ao和an的手写体不混淆,才人为规定将au改写为ao的,但书写改变,发音则不改变。因此发这个音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a和u。a和u连读以后才能合成标准的ao。

四、姿体语言示意法。教学拼音时,由于口腔内的舌头运动和舌位等难于观察,学生因此不便模仿,多数只能凭感觉去体会和琢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意识地辅以姿体语言,能增强学生的体会。比如舌头后缩时,可以将手做成蛇头形,靠在颈前向后拉;发o时要求口腔内空,则可将手空握拳,以掌心内空示意学生口腔内空。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老师的发音。这样利用姿体语言来辅助发音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地把握发音方法。

五、绕口令强化法。对于一些近似的音,学生发音时容易混淆,加上学生方言的影响,发出的音可能更加不伦不类。当教师引导学生把音发好以后,还有必要利用绕口令加强学生对相应的音的印象。绕口令一般都很有趣味性,学生也愿意去接近并训练。比如要让学生明确区分f和h,则可以让他们练习这样的绕口令:“粉红墙上画凤凰,凤凰画在粉红墙。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花凤凰。”要让学生区分n和l,则可练习绕口令:“料牛拉碾子碾牛料,碾完了牛料留牛料。”类似的绕口令很多,教师可以在平时多收集一些,上课的时候选择趣味性强的供学生训练。学生在绕口令训练中,既获得绕口的快乐,又获得标准发音的训练,是一箭双雕的大好事。

当然,作为教师,注意采用以上指导方法的同时,自身还应注意语音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要广泛阅读相关的语音方面的论文或书籍,充分熟悉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对于一般教材上所讲的发音方法,不能盲从,要辨证地去看。比如鼻音,一般人都会严格地按照教材上讲的去发音,而实际上并非这么简单。一般的教材,对鼻音的发音方法描述为:“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即按这些教材的意思,发鼻音时,气流是不通过口腔的。但有人撰文指出,“事实上,我们在发音时,鼻腔、口腔、咽腔都在共鸣。咽腔是气流的必经之地,发音时必有共鸣;而口腔和鼻腔则由于气流分流量的多少和阻碍的变化而有所偏重,往往是一个作主要共鸣腔,一个作辅助共鸣腔……发鼻音时,由于软腭、小舌下降,鼻腔通路打开,气流主要通过鼻腔,共鸣就主要存在于鼻腔,而口腔则辅助共鸣。这时候,口腔也存在少量气流。不过这少量气流是不容忽略的。正是这少量的气流,使得口腔不同的共鸣模式决定了不同的鼻音,起到了关键的显示区别的作用。” 不难看出,该文指出的恐怕更接近事实上的发音特点。这就说明,我们作为语文教师,不应当盲从教材上的方法,而是要辨证地分析和理解,力求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

有了正确的发音方法,再结合前述的几种指导方法,我们就不用再愁学生掌握不了正确的发音方法和发出标准的语音了。

参考文献:

[1] 张超.现代汉语鼻音发音方法描述质疑[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 补海芳.汉语拼音发声教学六法[J] .青海教育,2001(11).

猜你喜欢

汉语拼音小学语文
苏州方言常见字拼音释义
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之间的关联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