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2017-09-27王立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王立新

摘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农村小学的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而今“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教育教学手段的更新,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有生机、有活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了的老师“乐教”,学生的“乐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分类号】G623.5

最近几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国家加大教育投入,现在班班通进入了农村校园,每班都有一套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提供了平等互动的交流平台,使学生处于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一名数学兼信息技术教师,充分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体现的优越性,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信息技术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提供的信息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新教材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运用班班通多媒体,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课堂上有声有色,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感观上刺激了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圆周长”时,针对学生不易理解“圆周长”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瓢虫和蜗牛都在沿着叶子的边线练习跑步,蜗牛就从叶子的边跑到叶子尖的地方就不动了,瓢虫沿着整张叶子的边都跑过来了,跑了一整圈。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总结出瓢虫从这一点起跑,又跑回到这一点,它跑了树叶的一周。让学生通过瓢虫的跑步路线体会周长的意义。整堂数学课在趣味比赛引领下,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形象而直观,让学生在直观对比中获得对周长感性认识,让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指一指、描一描出示图形的一周,使学生建立起图形“一周”的表象。接下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中,让学生认真实践,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周长的本质属性,这样学生头脑中建立了一个清晰、深刻的周长概念。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效果显著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数学课堂更贴近生活,使得课堂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贴近他们实际的教学情境,可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有利于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依据,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这样的画面:一辆大卡车行驶在公路上,车轮是圆形,快速稳定;变换画面,装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着;车轴没有装在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行驶着……学生在笑声中最直接的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实际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生活同在。

三、信息技術的应用可让数学课堂条理更清昕、结构更严谨,更容易突破重点和难点,充分展示出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地、正确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媒体的有机结合,即电脑模拟和实物操作演示,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这一节课中,我先安排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观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直观地使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由于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进一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此时,我为了强调底与高应该是相对应的,设计了一道习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练习,在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进一步明白底与高是相对应的。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到方法,也为今后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和其他类似的问题的求证奠定了基础。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其强大作用,知识形成过程很自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课前可以把有关教学内容进行自我控制、转换链接,突出难点重点,使抽象难讲的内容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接受,实现由难变易的转换。

例如,在教学圆形面积公式的时,有这么一个过程:将圆形沿着半径平均分成若干份(扇形),然后将其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其中长方形的长即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即是圆的半径。如果只是教师的口头叙述这个过程,学生们肯定是理解不透这个变化的过程的。这样同学们对于这个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很不容易。现在,我将这个过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并在课件上用红色粗线明显描出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和圆形半径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过程。并且通过提问,让学生通过问题边观察边思考,通过自己观察让学生们得出结论,这样就把这个数学难点由抽象变具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内容,一下子变得简单明了,突破了重点难点,降低了教学难度。

总之,随着新改的深入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必然趋势。但是,教师们不能盲目地利用信息技术,视信息技术为万能的。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实现素质教育向更高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北师大版)

[2] 马宁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2002年1月出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么体现生本教育
试论农村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
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