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任务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2017-09-27薛宏鲁宁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1期
关键词:口语教学

薛宏+鲁宁

摘要:口语和写作是语言输出的两种方式,然而在小学和初中的教学中,听和说的能力被忽视了,以至于学习了十多年英语水平依然是又聋又哑,口语教学的形势尤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任务型口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输入理论;输出理论;任务型课堂;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一引言

Gass认为,学习者从语料输入到语言输出经历了被感知(注意到)的输入→被理解的输入→吸收→整合→输出[1]。而根据Swain的观点,学生对输出过程的感知会反作用于新一轮的输入,也就是会有目的的去感知自己输出过程中欠缺的信息,进而修正下一次的输出,通过这样螺旋上升式的循环过程,学生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输出水平[2]。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以及与学生的课下交流,作者发现学生的英语输入与输出之间没有形成完整链路,学生在进行到理解这一步骤时输入过程就被切斷了,因为中学教育是以高考为导向的,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输入是为了做对选择题,学生在听力方面的输入是为了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点,以致于语料输入的数量虽然不小,但相对应的语言输出却完全不成比例,无论是在写作方面还是在口语表达方面。并且为数不多的输出也很难有效作用于新一轮的输入,因为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被动式的接收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不是在输出障碍的指导下去自主地学习、主动地注意到能提高输出水平的一些输入语料。章兼中教授曾经做过调查,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讲解竟然占用了80%以上的时间,学生很少有机会做口语练习[3]。下课后,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很难找到英语情境,即使是参加英语角也都是较为随意的口语练习,没有系统性的进阶式的设计很难实现有效口语输出。

本文认为针对大学生英语输入输出能力不平衡的现象,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着意引导学生形成被感知的输入→被理解的输入→吸收→整合→输出→有针对性的输入的完整闭环以提高学生的有效输入和输出意识,并通过任务型课堂的实际操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二输入理论与输出理论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 提出的输入假说认为,语言输入的模式为“i+1”,i表示二语学习者现有水平,+1部分表示是输入的语言信息中所包含语言成分和语言形式稍高于学习者原有水平[4]。根据这一假说,只要新输入的信息对学习者来说是可理解并且是稍高于他自身语言水平的,那么这些+1部分的语言信息就会被习得。

加拿大语言学家Swain肯定了可理解性输入的作用并进一步发展为可理解的输出,她认为输出具有三种功能,首先是引发注意并习得特殊目标语形式,其次是假设检测的功能,第三学习者能够用语言来反省自己或他人输出的语言[2]。

英国心理语言学家Hammer 在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说的基础上把输入分为精调输入和粗调输入,把输出分为练习输出和交际输出[5]。精调输入旨在促进学生有意识地学习经过教师用心挑选的语料,粗调输入旨在提供丰富的材料保证输入量。输入的新语言形式只有经历过练习输出阶段的假设、尝试、检验和修正才能融入到学习者内部语法系统中去并在交际输出时出现。

三设计输出导向的任务型口语课堂

中学时期一切以高考为导向的英语教育使得学生们形成了“重输入”“轻输出”的学习模式,大学英语教学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需要让学生自身认识到语言输出尤其是口语输出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教师调整授课方式和课堂师生话语时间比例。本文认为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一种以学生口语输出为导向的任务型口语课堂可以增加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输出机会,提高口语输出能力。

任务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外语教学领域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课堂操作模式。在Willis看来,语言的教学过程就应该是一个为了完成交流任务的过程,“学习者以交流为目的使用目的语,进而获得某一结果的语言活动”就是“任务”[6]。Nunan认为,“语言学习中的交际任务是学习者使用目标语言来理解、使用、输出语言或互动的课堂活动,其重点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而非语言的形式。任务本身应具完整性,能独自作为一种交际行为”[7]。

Willis提出的任务型课堂,可以具体划分为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焦点这三个操作过程。具体到大学英语课堂,结合作者使用的《新标准大学英语》,本文认为教师应该根据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任务。前任务,向学生介绍并明确具体地布置任务。这一环节,教师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和英语听说水平进行设置,如果不想整个任务课堂冷场或变成个别口语水平好的学生的个人秀,那么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也就是说对某些内向、焦虑、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进行任务前的帮助,帮他们圈定难度适合、主题相关的适合精调输入的语料。任务环,教师要扮演好任务型课堂的角色,担负起鼓励、观察、监控、协助的角色。让学生充当主角,通过结对或小组的形式对课前输入的可理解性语言进行讨论或汇报,让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开口进行练习输出和交际输出。语言焦点是指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情感反馈与信息反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肯定,对进步之处或者对“+1”部分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复现提出表扬,然后再对其中出现的语音语用语法等方面的错误进行纠正。最后教师以学生在输出过程中的失误为例,引导学生在课后有目的性地寻找能够修正并提升相关话题交际输出的语料进行学习与加强,以实现有效输出的引发注意和反省功能。

四结论

英语课堂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教师单向输出、学生单向输入的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水平合理设计规划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的指点和帮助下完成从输入到输出再到输入的完整过程。教师应该根据90后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联系社会生活,设计真实的场景和任务,让学生在准备任务、完成任务、接受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实现新的语言信息的有效输出。

参考文献

[1] Gass. S. M. Input Intera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erM. Mahwah Larence Erlbaum,1997.

[2]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125-127.

[3] 管乐,刘娟. 结合输入和输出理论与交际能力理论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学科园地J. 2010,1:163-164.

[4]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 sition[M]. Oxford, Pergamon,1981.

[5]Ham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Willis.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 1996(23)

[7]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口语教学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纪录片为教材的大学口语教学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