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2017-09-26李荣俊��

山东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绿色化生态文明

李荣俊��

摘要:

我们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走好经济技术与社会能力双提升的绿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化;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贯穿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为我们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了重要遵循,这也必将为我国的经济体制从市场经济向新生经济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我们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走好经济技术与社会能力双提升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 绿色化是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绿色是生命的本色,是生态系统生机勃勃的自然展现。化是一个过程,指事物要达到的某种状态。绿色化不仅表现为生态系统的自然本性,而且体现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即把绿色的理念、价值观,内化为人的绿色素养,外化为人的绿色行为。“绿色化”,意味着从改变自然观和发展观开始,驱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释放改革和创新驱动能力,助推生态文明重大制度确立,培育生态文化。绿色化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内涵:

第一,它是一种生产方式,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着“经济绿色化”的内涵,而且希望带动“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第二,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第三,它还是一种价值观念,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过“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绿色惠民、绿色富国、绿色承诺的发展思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说到底,就是把生态文明摆到了非常高的位置,不仅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化”,而且要使之成为高级别价值取向。

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把绿水青山作为核心竞争力,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化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一个重要话题,如果我国不走生态文明建设,不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必将会失去未来的竞争力。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增强,人口红利逐步消减,靠要素的粗放投入来拉动增长、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大自然正以特有的方式警醒我们,只有树立绿色化理念,才是我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用“绿色化”来推动生产、装点生活,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必将因此而更加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二)绿色化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需要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良好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是重要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生态就是财富。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民生、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

(三)绿色化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果任由生态危机继续下去,不仅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而且将增加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殃及子孙后代,阻碍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只有加快推进绿色化进程,树立生态文明绿色化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美丽中国的目标才能够早日实现。

三、全方位推进绿色发展,留住蓝天绿水青山

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局限于“种草种树”、“末端治理”,而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就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必须人人有责、共建共享。

(一)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进入经济新常态,只有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向“绿色化”要生产力,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起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才能蹚出一条经济增长与碧水蓝天同步实现的康庄大道。我们要有紧迫意识,抓紧把该细化的工作细化好,把能推进的工作铆足劲往前推,不搞花架子、实干“绿色化”。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就是要改变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现状,全方位整合现有绿色技术创新要素,建立面向人才、研发、产品、市场的绿色支撑体系,形成圍绕绿色经济、绿色发展,集聚、释放创新潜能和活力的联动体系,让创新驱动在绿色转型中成为持久的推动力。

(二)加快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倡导绿色理念

积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将绿色生活方式体现在日常生活细节之中,使“生活方式绿色化”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指南。我们在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履行社会人应尽的环境责任。抱怨、着急,不如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绿色低碳出行,践行“光盘行动”,敢于向违法排污和浪费资源说“不”,引导规范绿色产品生产,畅通绿色产品流通渠道,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真正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离不开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和努力践行,改变和调整生活方式,以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为标准过绿色文明的生活,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三)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让“绿色化”融入社会主流价值观

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我们要让“绿色化”融入社会主流价值观,当“绿色化”融入主流价值观,便会在社会中形成无意识的自觉。价值观树立起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便会倍增,“绿色化”的推进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借助各种媒体,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培训等平台和形式,树立生态意识、普及生态知识、形成生态自觉。加深公众对环境破坏带来生态危机的忧患意识,培养公众维护一草一木的特有情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构建社会生态文化体系,让中国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打上深深的绿色烙印,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四)健全制度体系,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

习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变量,通过构建系统、完备、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整合国家生态环境治理资源、规范治理程序、减少治理成本、降低治理风险、提高治理效能。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约束机制。

(作者单位:中共海阳市委党校,山东 烟台265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化生态文明
以绿色化理念引领城乡林业发展转型升级
化学实验教学中尝试“绿色化”观念
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途径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和微型化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