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颠覆传统慈善

2017-09-26谭荣生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慈善公益爱心

题目

根据下列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慈善借助移动互联网由“小众慈善,大众围观”快速进入“人人慈善,慈善人人”的时代,但人们在热情参与中不时感到与慈善“快乐又利他”的初衷存在差距。对于互联网慈善的现状,人们的思考与应对不尽相同。

题目解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读出:移动互联网使慈善发生了崭新的变化:人们做慈善的初衷与现实有差距:人们的思考和应对不尽相同。

通过互联网做慈善是一种新的慈善方式,比如目前最流行的互联网慈善方式“众筹”——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寻求帮助。

根据材料,我们要先明确几个问题:1.新事物必然有其利也有其弊,互联网慈善也不例外,那么,互联网慈善的利和弊各是什么?2.“人们在热情参与中不时感到与慈善‘快乐又利他的初衷存在差距”中的“差距”有何具体表现,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对互联网慈善现象,人们有哪些思考及应对表现?

明确以上问题,就确立了这篇议论文的主要部分。无论怎样展开文章,结尾要注意的是:做慈善是必须的,不能因噎废食。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素材一:人人皆可做慈善传统慈善方式存在着一些局限。传统的慈善一般捐款数额比较大且捐款程序复杂,公众参与并不方便。而且,传统募捐方式经常是由政府主导,捐赠者的主动性发挥不出来。

相比之下,网络慈善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捐赠者只需轻点鼠标或手机屏就可实现任何数额的捐赠,操作非常便捷,极大地降低了捐赠门槛。

网络捐款的渠道也比较多元化,捐赠者参与方式灵活,不局限于捐钱捐物:可以以物易物;可以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表达爱心;也可为受益人提供间接权益。

通过互联网,普通网民不仅能了解慈善信息,参与慈善,还能主动发起、主导一个慈善项目,通过网络渠道扩大项目的影响力。

素材二:互联网公司的慈善力量

目前,很多互联网公司都积极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腾讯依托庞大的用户群建立了乐捐、月捐及微信直捐等拳头产品;新浪微博则上线了微公益平台;百度和阿里也在慈善上各有动作。

以腾讯为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一直把搭建网络公益平台、缔造公益2.0模式作为重要的努力方向。

腾讯通过自身互联网的运营经验,将互联网与公益慈善事业结合起来,让广大网民成为慈善主角。腾讯基金会成立以后,就开始联合腾讯网,搭建了网络公益2.0平台——腾讯公益网,以凝集超过8亿QQ活跃用户的爱心力量,为公益组织、志愿者(网民)、被捐助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公益平台。

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信息的披露成本,腾讯公益网上每时每刻都在公布最新的募捐和善款去向信息。此外,每一位“月捐”的捐赠人在每个月的捐赠日都会收到一封信,这封信中清晰地写着上个月此机构把捐款用在了什么项目上,帮助了多少人。在基金会财务公开和管理的法律制度尚不够完善的现状下,互联网技术成为推动慈善公开透明的直接力量。

素材三:互联网慈善的未来

互联网慈善凭借着自身独有的优势,在传统慈善遇到瓶颈时打开了一扇通往慈善的大门。但它也有自己难以避免的弱点,其未来走向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因为网友对互联网慈善保持着热情,各种互联网慈善项目才出现,而一旦公众热情减退,这些项目该如何延续下去,就成了大问题。同时,互联网慈善项目多属于非公募基金会,如果想募捐,只能挂靠在慈善组织下,因此互联网慈善组织在实施项目时有很多限制。未来,互联网慈善要想健康地发展,需要更多外在制度的保障。

近年来,中国公益慈善借助互联网持续发力,不断创新,在全社会范围内激发出越来越多的爱心。借助互联网公益慈善平台,许多人得以参与到扶贫、扶持弱势群体、建设公共事业等公益行动中来。尤其是2016年以来,众筹、公益助农等新慈善形态的出现,使公众对慈善的关注度、参与度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互联网慈善天然的透明优势也便于慈善项目在阳光下运行。但是,创新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监管不到位,假慈善、骗捐现象滋生蔓延,伤害了人们的爱心。互联网公益如何才能走得更好,引发公众深思。

标杆作文

别让“狼来了”的故事重演

一考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民慈善”的时代已然来临。慈善不再是大人物的专利,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样。然而,这样的慈善正逐渐显露出弊端。

互联网慈善的快速盛行,得益于科技的日新月异,更源自公众主观上对慈善参与度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使得普通人的爱心能够更快速地撒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并最终积少成多,形成爱的汪洋大海。另一方面,传统的慈善机构长期由政府主管,因信息公开不及时等造成了民众的不信任。郭美美事件、爱心鸡蛋腐烂,甚至官员辱骂记者等丑闻为传统慈善打上了积重难返的烙印。而互联网慈善的出现,使得钱款捐助能点对点地送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手中,一次点赞,一次转发就可以隨手做慈善,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去年引发广泛关注的“罗尔卖文救女”事件,却为互联网慈善蒙上了一层阴影。

深圳某杂志社主编罗尔的女儿罗一笑不幸患上白血病,罗尔与小铜人公司达成协议,他的文章每被转发一次,小铜人就捐出一元。只短短几天,个人汇款、打赏、捐助就已达上百万。但罗尔被爆出有车有房有公司,医保自费部分才3.6万余元,根本“不差钱”。这样的反转,无疑给每一个热心公益的人当头浇了冷水。我们不敢想象,如果这样的反转陆续上演,真正有人需要帮助时,整个社会是否会像“狼来了”里的牧童一样不再被信任?

这样的慈善,只会慢慢沦为“精神碰瓷”和“道德绑架”——别人转了我没转,会被人认为没有爱心。而这样的心理,很容易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或许诉求者确实生了大病,或是家庭遭遇变故,但他们不想动用自己的积蓄,于是转而向公众筹款。更有甚者,将病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摇钱树——微博上一位叫“冬埜”的网友替自己病重的妹妹向公众募捐,结果自己买着奢侈品,却将妹妹转到名不见经传的小医院治疗。如此“慈善”,令人心寒。长此以往,社会对于慈善的参与度以及慈善本身的公信力将荡然无存。endprint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方的自省。政府慈善能否更公开透明?政府能否适当参与并监管互联网慈善?就“罗尔卖文救女”事件而言,毫无慈善资质的小铜人公司仅发布了两篇微信文章,就在几天内募集到200多万元捐赠款。然而,小铜人不是公益机构,进行慈善募捐没有通过合法的公益慈善平台,与罗尔合作发起的公益募捐行为最终消耗了公众善心,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对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当然,对于民众来说,对于互联网募捐应该保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另外,媒体也应尽一份社会责任,及时报道跟进,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只有社会各方力量为爱心保驾护航,才不至于让“狼来了”的故事重演,人与人之间才不会变得异常冷漠。

互联网慈善的完善,需要共同的努力。

名师点评

题目警醒有力,用众所周知的“狼来了”的故事强调互联网慈善的公信力,非常醒目。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慈善快速流行的原因:科技的发展,公众参与度的提升,传统慈善的弊端,有说服力。接着,从“罗尔卖文救女”事件,谈到互联网慈善面临的问题,一语中的。最后提出解决办法:只有社会各方力量为爱心保驾护航,才不至于让“狼来了”的故事重演,情真意切的呼吁,振聋发聩。

(谭荣生)

一个苏的天堂

一考生

雨果曾经在《悲惨世界》中描绘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富商,听到教士所描绘的地狱十分恐怖之后,心生恐惧,于是每次做完礼拜后都拿出一个苏给教堂边的穷人,为了能“买一个苏的天堂”。如今,时代改变了,慈善从昔日的宗教团体为主体,发展到了以移动互联网为主阵地。但是,“一个苏的天堂”的精神却没有改变。

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下,需要帮助的人与事变得万分清晰,别人有没有帮助也变得同样清晰。面对朋友圈中的各种慈善求助,如果你没有点赞,没有转发,或者没有伸以援手,你便有可能被身边人贴上“冷血”的标签。一些在社交网络常见的后缀说明,例如“不转不是中国人”“如果你觉得这脏了你的空间就别转”等都是对这种心理的利用。西方前段时间流行的“冰桶挑战”也有这种心理在作祟。参与互联网慈善,很大程度上被当成了“好人证”,成为自己有同情心与爱心的证明。

除了担心被贴上“冷血”的标签,人们也有与他人保持情感一致的需求,希望借此获得新的自我认识。我想,这便是米兰·昆德拉口中的“刻奇”,或者称之为“自媚”。当社会上有千万人对某事或某人表达同情而哭号,独立于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他人保持同一情感总是安全的。很多人哭号仅仅是因为旁人也在哭号,只有在哭号之中,也才能获得对自我的认识。因为哭号之后,你也可以指着自己的眼泪,对自己说你不是一个冷血的人,你也是一个好人,你对自己便有了这种虚幻的认识。而这种认知需求,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与其带来的距离感消失的作用下,得到强化。

互联网慈善,表面上看是利他的,实际上也有利己成分。人们通过互联网慈善快速便捷地买到了自己的“好人证”,买到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从某种程度上,也使慈善成为泪水的狂欢,人们用金钱买到了自己的那份感动。

这自然与慈善的利他主义初衷相违背,使慈善越发地娱乐化。我想,我们应抛弃互联网慈善带来的空虚的感动,不再将其作为标榜与被标榜的工具,使慈善回到最初那份朴实的利他主义。

一个苏买来的,从来不会是天堂,而是天堂那虚假的仿制品。

名师点评

作者从《悲惨世界》中一个富商每次拿出钱去“买一个苏的天堂”讲起,指出了慈善的产生是出自人类对灵魂的自我救赎,揭示了慈善的根源,直指初心。接着,两方面追寻原因:互联网慈善,很大程度上被人当成了“好人证”,成为自己有同情心与爱心的证明;人们做慈善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是情感和自我认知的需要。最后得出结论:无论什么时代,真正的慈善都要回到最初那份朴实的利他主义,不忘初心。全文跳出传统慈善与互联网慈善两个具体的概念,从本质入手,高屋建瓴,一气呵成。

(谭荣生)

慈善不能承受之重

一考生

慈善不断与时俱进,与互联网相结合,但不论是“小众慈善,大众围观”还是“人人慈善,慈善人人”,人们似乎都没有实现慈善“快乐又利他”的初衷。给慈善的小天使加上互联网传播的翅膀,难道不应使它飞得更高更远更轻盈吗?

诚然,互联网的结合确实能让更多人亲身参与慈善、监督善行,为更多的人提供援助。但互联网在宣传善行、筹集善款时,它的开放性、透明度等在无形之中也为道德绑架提供了便利,为慈善的翅膀增加了负重。

道德绑架成了慈善不能承受之重,让慈善的过程不再快乐。地震救灾时,网民也会分散一些焦点在名人明星的捐助上,若看到有的人捐助款项较少、捐款不及时等,键盘侠们总会“仗义执言”,给名人明星贴上各种标签:“冷血”“没有爱心”“没有社会责任感”等。如今“互联网+慈善”再度发展,迎来“人人慈善,慈善人人”的时代,互联网的透明性、舆论性也让每个人感到有负担,捐得少了生怕被人身攻击,无奈之下,很多人只能顺应“潮流”。可是我们有什么权利强迫别人?有什么权利对他人的捐助行为指指点点?以“道德”为名,以“正义”为执仗,逼迫他人做出不合理决定,这与慈善的初衷不是背道而驰吗?慈善的翅膀就这样被加上了沉重的枷锁。

投机、追名逐利的心理也是慈善不能承受之重。一些投机分子利用人们潜意识中追名逐利的心理,设计一些诈骗慈善的消息。前段时间,网上曝出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女童急需医治,在互联网上筹款,结果被网友发现其家境良好,且已由国家医疗体系承擔大部分医疗费用。一时网上群情激愤。如此行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欺骗,还是对善心的践踏,会对社会积极向善的氛围产生恶劣的影响。互联网有时成了别有用心的人的利器,成了恶魔外披的白纱,成了慈善不能承受之重。

太过功利化的社会氛围更是慈善不能承受之重。人们总是把捐款捐物当作互联网慈善唯一的落脚点,实际上,互联网具有更加温情的力量。前些日子,一个非洲女孩由于身体及经济原因无法去世界各地游玩,互联网上许多好心人士为她P图,将她的身影合成在各种著名景点旁,完成了她的旅游梦。一个积极的、温情的、有人文情怀的社会氛围才能减轻慈善天使翅膀上的砝码。

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面对互联网慈善,我们应以积极的眼光、思辨的方式来避免道德绑架以及功利心所带来的后果。

让我们用理性的思考、温情的关怀来减轻慈善小天使翅膀上的负重,让它飞得更高更远更轻盈。

名师点评

慈善为什么不能“飞得更高更远更轻盈”?开头一问,带动了全文的思考和表达。一日:“道德绑架”为慈善加上了沉重的枷锁:二日:投机、追名逐利的心理是慈善不能承受之重;三日:太过功利化的社会氛围使慈善负重前行。三个方面的分析,直指问题的本质,使文章内容深刻而丰满。

(谭荣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慈善公益爱心
公益
公益
公益
爱心树(下)
公益
爱心
爱心的奉献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