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实现者”善于独处

2017-09-26褚亿钦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群居马斯洛示例

褚亿钦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概括“自我实现者”的特征时,提到了善于独处这一点。请就此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题目解析

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群居动物,往往会在社会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价值。而在马斯洛这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看来,“自我实现”这一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只有善于独处的人才能达到。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自我实现者”善于独处这一特征呢?人类究竟是适合群居,还是应该学会独处呢?

本题目审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词:善于独处和“自我实现者”。首先,要对“独处”的内涵和意义进行阐释。这里所说的“独处”不是指离群索居,也与所谓孤僻的性格无关。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忘“个体性”这一特征,能从与外界的种种关系中抽出身来,审视自我,与自己对话,并坚守个体的价值和追求。而“自我实现者”是指具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根据心理学的定义,“自我实现”是指个体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过程。马斯洛认为这是个体追求未来最高成就的人格倾向性,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

在准确理解这两个关键词的基础上,立意的关键点是要对善于独处与“自我实现者”的关系进行充分阐释。换言之,文章的重心应该是阐释善于独处对一个“自我实现者”来说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外的先贤伟人,大多都是经历过孤独才生发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天地境界”的探寻。因而,适用于本题目的素材是很多的。

另外,本题目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今天这个交通便捷、通信发达的时代,人们往往会陷入强大的交际网而难以自拔,更无暇独处,最终导致个体被时代潮流所裹挟,丧失了洞察力和创造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本题目无疑是在提醒我们:是时候去思考“独处”的价值和意义了。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素材一:朱自清《荷塘月色》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运用示例

独处,是为忙碌的生活开辟一个小小的、专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就是全世界;在这个空间里,我们能够抛开现实熙攘的世界,登上专属于自己的小星球,去接近不被任何外物影响的最真实的自己。朱自清先生用独处来回避白天那些“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心里的不宁静”也许我们不尽能领会,但那样的独处,是非常必要的。它能让自己以最放松的状态来舒缓平日紧绷的神经;它是在自己的星球上尽情挥洒的快意。这样的舒适与快意就如人生路上的加油站,只有独处时,才会出现。

素材二: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畔那片再生林中度过的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其中包含了他的许多思考。

运用示例

独处,是一种单纯的生活态度。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两年多时间里,筑房、阅读,于自然的艰苦中享受生活,但这却是他一生所挚爱的。处在工业革命的喧嚣时代,他用行动证明了这种孤独使他成长。生活是一份付出,也是一份馈赠,那段生活让他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享受活着的美好。今天,他成为我们的榜样。一方面,这种生活态度被奉为圭臬,另一方面,它又像一座大山令人望而生畏,可望而不可即。在社会越发浮躁的今天,奢靡、颓废、追求利益……我们的灵魂正慢慢地老去。这种宁静,宛如旷野上的清风,抚慰着每个人的心灵。这份孤独,让梭罗质朴的人生,褪去隐逸的包装,闪耀在每个人心中。

素材三:列夫·托尔斯泰

运用示例

那么,孤独又如何使人找到自我的归宿呢?活在世间,我们究竟要实现怎样的自我价值?俄罗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曾在矛盾中苦苦挣扎了近二十年:他认为自己享有的奢侈的贵族生活与自己倡导的平等自由和受苦精神相违背。他渴望放下一切去受苦,但他又不得不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没有人理解他的这种痛苦。于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孤独地“折磨”着自己——他拷问自己的灵魂,为自己身上所体现的人性的自私、怯懦感到愤怒、惭愧……在不为人知的孤独中,他只身经历了炼狱,接受了来自良心的审判。他一个人跋涉在浩瀚的生命长河中,经历过无数次世界观的碎裂与重塑,探寻自我生命的归宿。于是,在生命的尽头,他决意背负着自己的以及古往今来所有自私、怯懦的灵魂,到上天那里寻求救赎。他希望能以自己的苦行,乞得人间至善,为人类谋一条幸福美好的出路。我们为何不效法伟人,在孤独中反省自己?唯有经历过彻底的碎裂与涅槃,我们才能在黑暗中分辨出那条实现自我价值的路。

名师点评

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赵心然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多恩如是说。人是群居性动物,也正是因为人的这一本性,人流密集处总显得热闹而繁华。但很多哲人却说,独处有无限的好处,因为他们在独处中发现了真理。

在我看来,群居虽符合人类的本性,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独处的。正如木心先生所言:“生活的最好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群居固然好,群居状态下的相互扶持与激励是促进世界发展的一大动力,人流密集处的热闹与繁华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但不可否认,也正是因为群居,我们正渐渐失去越来越多的伟人。生活统一,思想统一,生命统一,这正是群居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今社会,人们正被这样一种群居的“病毒”控制着,倘若谁说要“独处”,必然会招致周遭的嘲笑。东山魁夷《听泉》中盲目飞行的群鸟,鲁迅笔下铁屋子中“昏睡入死灭”的人们,《宽容》序言中谩骂先驱者的众人……因为群居久了,人们的思想正慢慢地被同化,他们早已忘了自己為何而来,只会如机器一般重复着他人的行为。独处,于他们而言已如天方夜谭。他们善于抨击一切妄想脱离这个社会独自前行的人,可怜却又不自知。endprint

他们的生活既不是冷冷清清的,也不是风风火火的;他们既做不了群居者的王,也做不了自己的独处者。哲人们为什么说独处有无限的好处?因为他们在其中找到了自我,并由此完成了自我实现。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将“善于独处”放在“自我实现”金字塔的顶端。独处时,我们不受外界的干扰,内心更容易沉淀下来。与自己对话,更能听到内心真实的想法。不被人牵着鼻子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才不会落到莎士比亚口中“外表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的可怜境地。

凡·高在麦田和向日葵中独处,感受到自然的本真气息,从而留下不朽的名作;刘瑜说,查尔斯独自一人画画时,觉得自己就是个君王;古代的文人墨客隐居山林,吟诗作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令人钦佩……

由此看来,独处虽然冷清,但其最大的好处在于让自我实现得“风风火火”。它让在群居的热闹繁华中隐匿的自我得到释放,依循自己灵魂的脚步,真正地“实现自我”。

别害怕冷清的独处,耐得住寂寞的人方能成为最后的王者。

名师点评

这是一个无比热闹繁华的时代,人人都渴望融入其中;这又是一个异常冷清寂寥的时代,巨大的孤独和空虚感笼罩着人们。面对这样一个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题目,如何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理清思路,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显得至关重要。这篇作文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既看到了人的社会特质,分析了群居的益处和必要性,又清醒地把思考和写作的着力点放在人的生命特质——自我的完善和实现上。外在的冷清并不重要,真正让生命得以绽放的灵魂才最重要,而这恰恰需要冷清的独处。本文思路清晰,思辨性强,表现了作者突出的思维能力。同时,信手拈来的引用与例证也是作者平日阅读与思考积淀的自然体现。

(阮静)

独处的需要

陈鹏宇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而独处是一个人的狂欢。这个纷扰的世界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却唯独少了你自己发出的声音。或许,在人群中,我们已经找不到自己了。

我们为什么喜欢生活在人群中?恐怕是因为“方便”吧。不仅有物质上的“方便”,还有走前人之路的“安全”。那就混迹在人群中吧,反正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许多人都用这个借口来安慰自己,殊不知,这正是逃避思考的表现。

马斯洛曾在“自我实现”的需求中提到“独处”,正如许多哲人所说,独处有无限的好处。你在人群中时,不免要为他人的思想所牵缠,尤其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多数人的思想都无关乎卓越,他们早已在纸醉金迷中失去了曾经的追求。于是,更多的“守旧老人”出现了,而那些先驱只能曝尸崖底。因为我们害怕改变,究其本源,或许正是自我的丢失所致。

因为寂寞,因为没有想法,试图用外界的热闹掩饰内心的空虚,于是,我们走向了人群,我们早已忘了有多少非凡的成就都是在独处中孕育的。王羲之在十年如一日的艰苦练习中成就了自己;朱自清在夜晚独处时发现了荷塘的曼妙景致。朱自清说,他喜欢群居,更喜欢独处。若没有个性化的思考,又怎能写出如此动人的篇章。还有一种人,宁可“逆”着人群,也要坚持自己。当初哥白尼因“日心说”被视为异类,遭到教会的迫害,但他至死都没有放弃自己坚持的真理。正是这些勇敢的声音,让世界发展得如此迅速。而今,我们却害怕成为“异类”“出头鸟”,人们被教育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寻找着满地的六便士,却不知抬头看看远方美丽的月亮。

学会独处,并不是让我们脱离社会,而是指对事物要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就像“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而不总是“谁谁如是说”。有时,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你会发现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所有的一切都开始染上绚烂的颜色。

不用担心没有独处之地,无论你在哪儿,心里总有一片宁静的深潭,让你聆听属于自己的声音。

名师点评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但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名言,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地践行。因为“走自己的路”实在是不“方便”,也不“安全”,甚至它有可能是一条险象环生的荆棘路。一旦走上这条路,不仅有可能面临“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困境,弄不好还会身陷“被视为异类”甚至“遭受迫害”的绝境。所以,只有内心足够强大的弘毅之士才敢慨然赴之。而作者所仰慕的正是這样的人。当然,除了有思想、讲逻辑,作者深厚的文学积淀也为本文增色不少。

(郭备)endprint

猜你喜欢

群居马斯洛示例
马斯洛需要理论指引下双维分级护理模式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分析
早期恐龙过着群居生活
喜欢群居的动物
喜欢群居的副栉(zhì))龙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敲石工人的话
10秒记忆
飞吧,云宝
The Analysis of Scarlett’s marriage view based on 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