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邻几杂志》史料价值研究

2017-09-25苏晓方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宋史笔记史料

苏晓方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9)

■历史·民族研究

《江邻几杂志》史料价值研究

苏晓方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9)

《江邻几杂志》是宋代江休复所写的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笔记体著作,该书所记皆为杂事,内容多涉及宋代的朝野掌故、逸事轶闻、礼仪、饮食、服饰、丧葬等方面,少量涉及前代。鉴于此,《宋史·艺文志》将其列为小说家类,但此书绝非委巷俗谈可比也,多为作者所见所闻,具有补史证史的作用。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史料价值

江休复(1005-1060),字邻几,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少时勤奋好学,尤工于诗、隶书,喜弹琴、博弈、饮酒,“其为人外若简旷,而内行修饬,不妄动于利欲。其强学博览,无所不通,而不以矜人,至有问辄应,虽好辩者不能穷也,已则默若不能言者。”[1]天圣年间,与苏舜钦、梅尧臣等游,知名当时。休复“进士起家,为桂阳监蓝山尉。”[2]13092后任大理寺丞,迁殿中丞;又“充集贤校理,谪监蔡州税,复官历刑部郎中,修起居注。”[3]1190与欧阳修、蔡襄、梅尧臣、杨大年、苏舜钦等结交甚笃,江邻几逝世后,欧阳永叔为其撰写墓志铭即是友情甚笃的见证。著有《唐宜鉴》十五卷、《春秋世论》三十卷、《文集》二十卷,皆不存,其著作仅有《江邻几杂志》传世。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江休复及其《江邻几杂志》的研究非常薄弱,目前仅搜集到两篇期刊论文,专门著述并未出现。邓子勉先生在《<江邻几杂志>考略》一文中简要叙述了江邻几的生平及著述,重点论述了《江邻几杂志》在宋以后的流传和版本情况,并提出了几条存疑内容。董乐宁在《北宋诗评家江休复事迹考述》一文中将江氏生平分为五个时期,重点考述了江休复的行年事迹。但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江邻几杂志》本身的史料价值作一研究探讨,本人在前人已取得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拟对《江邻几杂志》的史料价值作一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江邻几杂志》又名《嘉祐杂志》、《杂志》,其所记较为驳杂,文人趣事、地方风俗、典章官制、诗文等无所不包,所存版本有说郛本、宝颜堂秘笈本、学海类编本、稗海本、四库全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江邻几历宋真宗、仁宗两朝,居官三十余年,曾任京官及地方上的一些行政长官,几次升官贬官,所到之处颇有感慨,人生阅历丰富,且江邻几所结交的多为名公之辈,耳濡目染,见闻多所亲历,故其对宋代文人的逸闻趣事、典章制度、地方风俗人情甚为熟悉。此书在宋代成书不久,即引起了当时一些学者的注意,如宋赵令畤《侯鲭录》、吴曾《能改斋漫录》、朱翌《猗觉寮杂记》、吴炯《五总志》、《爱日斋丛钞》等都在文中提及并引用过《江邻几杂志》的原文,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引录原文竟达四十九处之多[4]。后人对此书评价也甚高,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其所记精博,绝人远甚。”[5]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言“《江邻几杂志》,宋人极推,今不传。”[6]清代《四库全书总目》载“休复所与交游,率皆胜流,耳濡目染,具有端绪,究非委巷俗谈可比也。”[3]1191清代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评价道,“邻几为欧阳永叔之挚友,故记所见闻,不同委巷之谈,间有失之舛误者,亦属寥寥无几。”[7]由此可见,此书史料价值较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一一探讨:

一、补史书之缺记

唐代笔记以传奇小说为盛,当时士大夫已渐渐开始喜欢杂录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记掌故,故在社会上出现了不少与史料相关的笔记。宋代史学昌盛,文化氛围较宽松,“公余锁话,林下闲谈,大都笔之于书;典制、轶闻,无不具载;论艺文,考经史以至涉及神仙鬼怪的传说,也往往参见错出,汇于一编。”[8]因此,宋代的笔记小说成分较少,所记多为自己的耳闻目睹,史料价值相对来说较高。又史家在修史的过程中,往往受到编纂主旨、体例以及统治者的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长篇大论,需要言简意赅,因此对于史书内容的记载显得简薄单调,对于人物事件只是记一大致或缺而不记,更有甚者随意删削窜改史实,不能秉笔直书。而笔记却不同,其多为作者随笔杂录,可长可短,形式多样,正可以补充史书所未载的内容。

如“杨怀敏逼迫曹利用条”,《江邻几杂志》载“曹貂利用将赴汉东,入内,供奉官杨怀敏尽逐其左右,且将上马,坐驿厅,无人至,使数辈立屏后,时引首来窥,杨则挥手令去。曹夙怀忧惧,睹此,疑将就刑,杨又徐进云:‘侍中且宜歇息。’遂闭堂自经。”[9]24而《宋史·曹利用传》仅记载了曹利用被贬房州安置时,杨怀敏负责护送,杨怀敏途中以语逼之的情况,曹利用“贬崇信军节度副使,房州安置,命内侍杨怀敏护送;诸子各夺二官,没所赐第,籍其赀,黜亲属十余人。宦者多恶利用,行至襄阳驿,怀敏不肯前,以语逼之,利用素刚,遂投缳而绝,以暴卒闻。”[2]9708宋史并未记载杨怀敏逼迫曹利用时的具体信息,《江邻几杂志》的记载可以补充宋史之未记。

我国古代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社会,靠天吃饭,因此一直存在着对“天”的崇拜,百姓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常常会围绕着农业进行一系列相关的祭祀禳灾活动,如谢晴、祈雨、祈雪等。宋代许多文人写过谢晴、祈雨类的文章,如苏轼《谢晴祝文》:“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蒙神之休,犹得中蒸。薄奠匪报,式昭厥诚。”[10]久雨未停,危害庄禾,因此祈求晴天,晴后,进行“报恩”。《江邻几杂志》“五龙庙谢晴条”就记载了谢晴报祀时九卿的分工情况,“余奉勅五龙庙谢晴,司天监择日供神位板,太仆供羊,司农供猪、粟、黄白盐、馔油、肫、脂、韮菁、葱、明油,太府供币帛温香,少府供蜡烛,将作供神位水火,光禄供礼料、莲子、鸡头、胡桃、干枣、馔盐、笋、俎、干鱼、五鲏、鹿脯、姜、椒、橘、豉、鱼、兔、鹿、羊、醢、饧、醋、酒、柴炭,将作所供罍、沈水、香饼尔。”[9]15一方面为我们了解宋代的饮食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另一方面又补充了史书未记的内容。此外《江邻几杂志》中还介绍了一些典章制度,如仪鸾司、文思院、宋代的文书形式、袷享制度、祭祀礼仪、仪仗五牛旗等,均可与史书相互补充参证,对研究宋代的典章礼仪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与史书互参证

《江邻几杂志》所载内容较杂,多可与史书相互参证。在此简单列举两个例子,如“王贻永反对杨怀敏条”,王贻永,字季长,为王溥的孙子,性情谨慎寡言,喜读书,不好声技,咸平年间娶郑国公主,授右卫将军、驸马都尉,后官至枢密院使,长达十五年之久。《江邻几杂志》载:“王贻永久冠枢府,持慎少所发明。杨怀敏自河朔入奏堤塘事,所欲升黜者数十人,两府聚听,敏来白事相府,为具呼为‘太傅称说’云云,莫敢发言,独贻永頩怒云:‘押班如此,莫謄倒人甚多,未为稳便。’敏缩头而退。时庞相、吴左丞为枢副,退而言曰:‘尝得此老子恶发,大好事,政府呼太傅者有惭色矣。’”[9]4由此可知,王贻永长期居于枢密府,为人做事谨慎小心,与《宋史·王贻永传》“贻永能远权势,在枢密十五年,迄无过失,人称其谦静”[2]13562相印证。且《宋史·王贻永传》仅载王贻永“擢同知枢密院事,改副使,加宣徽南院使,进枢密院使”[2]13562,并未记载王贻永在枢密院任职期间发生的任何事情,《江邻几杂志》的记载可增加对王贻永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补《宋史》之缺。

又如“韩忠宪使虏条”,《江邻几杂志》载“韩忠宪使虏,其介刘太后之姻,庸而自专,私於虏使云:‘太后言两朝欢好,传示子孙。’韩了不知,忽置一筵,遣臣来伴,因问太后有此语,何故不传?忠宪答云:‘皇太每每遣使,使人帘前受此语,戒使人令慎重尔。’於是以手顶礼云:‘两朝生灵之福也。’”[9]13关于此事,《宋史·韩亿传》也有记载,韩亿“除龙图阁待制,奉使契丹。时副使者,章献外姻也,妄传皇太后旨于契丹,谕以南北欢好传示子孙之意,亿初不知也。契丹主问亿曰:“皇太后即有旨,大使何独不言?”亿对曰:“本朝每遣使,皇太后必以此戒之,非欲达于北朝也。”契丹主大喜,曰:“此两朝生灵之福也。”人谓副使既失辞,而亿更以为恩意,甚推美之。”[2]10298《江邻几杂志》和《宋史》的记载十分相似,可以相互参证,韩亿将副使的失辞巧妙的转化为恩惠,契丹主大喜,足以看出韩亿之智慧,为人们所称道。

三、保存了大量北宋文人的逸闻轶事

《江邻几杂志》所记人物众多,大多是与江邻几交游的名公士大夫,如章得象、宋庠、贾昌朝、杨亿、苏舜元、蔡襄、王贻永、丁谓、吕夷简等,这些文人在宋史中单独有传,但是宋史只是单纯的人物记载,记一大致框架,严肃且枯燥无味,而江休复在《江邻几杂志》中所记的这些逸闻轶事,无疑为我们多方面了解文人的家庭生活、思想感情、交游行迹等提供了佐证和帮助,可以补充《宋史》之缺记,有些史料也可以与《宋史》相互印证。更为重要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在《宋史》中没有传记的人物,如供奉官罗成嗣、西边寨主侍禁李贵妻子、黄通等,而且关于其人物的史料甚至仅见于此书的记载,这就为我们研究宋代社会文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史料,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为了更清楚直观的说明书中所记逸闻轶事的史料价值,现将书中所涉及到的人物的逸闻轶事与《宋史》作一比较,列表(表1)如下:

表1

续表1

四、记载了北宋时期社会风俗人情史料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工商业获得了较大发展,市坊制度废弛,酒肆瓦市,无论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推动了都市民俗文化建设发展,民俗文化内容包罗万象,如饮食、服饰、节日、医方、丧葬、娱乐等各个方面。《江邻几杂志》中保留了大量反映北宋地方风俗人情的史料。饮食方面,宋代饮茶之风经久不衰,上至达官显贵下至普通百姓对饮茶有着特别的情怀,许多文人雅士更是以茶为写作对象进行诗文创作,如蔡襄《茶录》、欧阳修《双井茶》、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唐庚《斗茶记》、宋徽宗《大观茶论》、陆游《雪后煎茶》、苏轼《月兔茶》、《汲江煎茶》等,社会上更是出现了以茶为主题的茶会、斗茶、品茶等活动,江休复笔记中就记载了苏才翁与蔡君谟斗茶一事,“苏才翁尝与蔡君谟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苏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9]6此外还介绍了解池盐制作方法以及官盐、私盐的分辨方法,对于研究宋代的物质民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丧葬习俗方面,北宋时期为避免村人盗墓卖砖,江南有识之家不再使用砖葬,而改用石灰和筛土筑坟。《江邻几杂志》即有这方面的记载,“吴春卿葬新郑,掘地深二丈五尺,中更掘坑子,才足容棺,既下棺,于坑口上布柏团以遮之,即下,土筑,不用砖甓,吴氏葬其先亦如此。钱君倚学士说:江南王公大人墓莫不为村人所发,取其砖以卖之,是砖为累也。近日江南有识之家,不用砖葬,惟以石灰和筛土筑实,其坚如石,此言甚中理。”[9]16

服饰方面,北宋刚开始以戴京纱帽为主,庆历以后开始流行翠纱帽,“始时,惟以幞头光纱为之,名曰京纱帽,其制甚质,其檐有尖而如杏叶者,后为短檐,才二寸许者。庆历以来,方服南纱者,又曰翠纱帽者,盖前其顶与檐皆圆故也。久之,又增其身与檐,皆抹上竦,俗戏呼为笔帽,然书生多戴之。”[11]笔记中也记载了一条史料可与之相印证,“近岁都下裁翠纱帽,直一千,至於下俚,耻戴京纱帽,御帽例用京纱,未尝改易也。”[9]24又记载了妇人不服宽袴与襜,慕效妓女穿短制旋裙,“妇人不服宽袴与襜,制旋裙,必前后开胯,以便乘驴,其风闻於都下妓女,而士人家反慕效之,曾不知耻辱如此。又凉衫以褐紬为之,以代毳袍,韩持国云:始於内臣班行,渐及士人。今两府亦然,独不肯服。”[9]10-11此外,笔记中还涉及到一些谚语、医方、动植物、音乐等方面的史料,对我们研究社会民俗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结语

《江邻几杂志》是北宋江休复撰写的一部内容丰富的笔记体著作,所记皆为杂事,内容包括名公士大夫的逸闻轶事、朝廷典章、饮食、丧葬、服饰等各个方面,虽间有失之舛误者,亦属寥寥无几。总体来说,该书史料价值较高,为我们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北宋文人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风俗变化,对于全方位研究宋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1]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86:236.

[2]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 邓子勉.《江邻几杂志》考略[J].文献季刊,2006(1):103-111.

[5]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577.

[6]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北京:中华书局,1958:526.

[7]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261.

[8] 刘叶秋.古典小说笔记论丛[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205-206.

[9]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M]//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91.

[10] 苏轼.苏轼文集[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1931.

[11] 王得臣.麈史[M]//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6-7.

[责任编辑李兆平]

TheHistoricalValueofJiangLinjiZazhi

SUXiao-fang

(CollegeofHistoryandCivilization,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119,China)

The literary sketchJiangLinjiZazhiwritten by Jiang Fu in Song Dynasty is of significant historical value. For the book is mainly about people’s daily life in Song Dynasty, including the stories and legend about the court, anecdotes, etiquette, diet, clothing, and funeral,etc, and only contributes few papers to the former generation, it was classified into novel. However, the value of the book is beyond its literary value. It is the real experience of the writer rather than a collection of rumor, so it can also serve as a supplementarymaterials for historyresearch.

JIANG Xiu-fu; JiangLinjiZazhi; historical value

2017-03-15

苏晓方,女,河南滑县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K206.6

: A

: 2095-770X(2017)09-0096-05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9.021

猜你喜欢

宋史笔记史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情—理—情”模式与《宋史·苏轼传》文本的形成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义庄考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我的自然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