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商隐《锦瑟》教学思考

2017-09-19王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锦瑟李商隐首诗

王莉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的立意究竟缘何?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归纳起来,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寄兴说、诗集总序说等等。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人教版教师用书又确定了一个研讨问题: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旨和情感?

这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境,每一种都有理由,每一种都理由不充足,到底取哪种?许多老师往往就把各种观点一一介绍,最终学生还是很迷惘。

诗歌写作向来被人们理解为一种灵感式的创作,是诗人情绪的直写,這首诗也不例外,李商隐不外乎是抒写一种人生感受,我认为不必与作者的生平对照,索隐出一大堆可能连作者都已经忘记的往事来加以佐证。正如当代学者张中行在《诗词读写丛话》里谈到的:“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在教学中我作了一个尝试:淡化主旨的解读,强化情感体验。下面是《锦瑟》的部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用典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2.感悟诗歌的朦胧美、情感美。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二、学生探究、感悟诗句意蕴。

第一联:锦瑟起兴,追思年华已逝。

“锦瑟”是一种装饰华美的琴,相传古瑟为五十弦。弹瑟必能勾起人们哀怨的情调,思及年华,黯然神伤。诗人借此起兴,追忆纷繁复杂的人生往事,一种惋惜、伤感和无可名状的情绪涌上心头。

第二联:用典,人生惆怅、迷惘。

化用历史故事,“庄周梦蝶”表现真实与虚幻,生死物化,万物化一的哲学意义。生命是渺小的,人生短暂,象梦一样变幻莫测,不禁让人对人生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自然而生一种无奈和失落的哀怨。

借望帝魂化杜鹃一事,一方面表达他对理想中“春心”“华年”乐事的美好回忆;一方面又因现实中美好理想的破灭而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个典故抒发诗人心中的惆怅、迷惘之情。

第三联:用典,怀才不遇的感伤。

“鲛人泣泪”喻自己凄楚孤寂之境,梦想和思想破灭后所得的只是满眼的泪水。“蓝田生烟”美好愿望可望不可即。寄寓了悲伤嗟悼之情。

第四联:直抒胸臆,无限帐惘。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迷惘了。“岂待回忆”,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

三、诵读、感悟意境。

凄迷的意境、哀怨的基调。

四、感悟体验诗歌的情感美。

一种惆怅,一种悲伤,一种迷惘苦痛的感情。

这就是李商隐的人生感受,也是本诗的主旨和情感。此处补充介绍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强化学生对他的认识。李商隐写此诗已是垂暮之年,坎坷沉浮的一生给他太多感慨。处在政治腐败的中晚唐时期,虽胸无大志,却在朋党倾轧中,始终被排斥,禄微位卑。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淡薄功名,遗落世事。人到老年,追思以往,光阴已逝,青春不再,天资聪敏的诗人怎能不郁结中怀,发为诗句。本诗就是抒写李商隐的这种感受,这种情绪,往事惘然难以排遣的情绪。不一定非要解读为为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或是恋情说,或是自伤身世。

诗歌有时就是抒写一种感受。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l生的。”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endprint

猜你喜欢

锦瑟李商隐首诗
《上课没人抢》
锦瑟
月下行吟
石榴
锦瑟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锦瑟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