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诗歌“赏点”例析

2017-09-19欧阳荣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园田赤诚屈原

欧阳荣华

我国向来就有“诗国”的美誉,从古至今的诗词作品可谓浩如烟海,而其抒发的情感类型也丰富多彩。这些诗词作品之美,或美在诗人卓然高标的精神品格上;或美在具有丰富意蕴与文化内涵的意象上;或美在独具匠心、新颖传神的炼句上。这些“作品之美”都可作为诗歌教学的“赏点”。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考量,本文围绕“古代诗歌赏点”这一论题,分别从诗人品格、意象、佳句等三个方面进行实例分析,赋予古代诗歌课文一种个性化、语文化、人文化的审美解读。

一、卓然高标的精神品格

以《离骚》《归园田居》等古诗为例,将这几首诗歌的“赏点”确立为分析诗歌中光彩夺目的诗人形象,感受诗人卓然高标的精神品格。

《离骚》之屈原的赤诚。

《離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在诗歌中,屈原的爱国赤诚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中得以发挥,而其无私崇高的人格也正是在这种冲突和失衡中得到了张扬和体现。因此,在教授《离骚》时,我将这首诗歌的“赏点”定位为感受屈原赤诚的品格。

诗人“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期冀在历史的寻觅中寻找与自我相应合的历史精神。但是诗人并没有找到心灵的慰藉与皈依,也没有得到出路。历史已然为诗人规定了诗人之路,亦是死亡之路。但是诗人的可贵品质,仍然在《离骚》一诗中得到了彰显。那就是对自己理想的赤诚之心,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以及为了理想所展现的旺盛的生命热情和昂扬的实践活力。“赤诚”作为人的可贵品质在诗人屈原身上熠熠生辉,并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归园田居》之陶潜的本然。

《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诗中所描绘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祥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宁静,“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作,以及“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的丰收,无不让人心驰神往。其实诗歌中的田园风光是极其普通的,劳作也是日常的,为何读者能从诗歌中真切感受到田园之美,田园之乐?

究其原因,我想《朱子语录》所言极是:“晋宋人物,虽日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边面谈,那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诗人心境恬淡,没有官场失意的怨念,而田园真正成了他生命的皈依。由此可见,陶潜的归隐真心感受到田园之乐趣,回归田园,是本性使然。故而在《归园田居》中,诗人笔下的田园山水既是诗人独立于人世之外的淳朴自然的天地,更是充满泥土气息的休养生息之家园。

二、意蕴丰富的意象

古诗词鉴赏,多以情、景品味为主,所谓“缘景明情”。诗中之景,意蕴丰富,多有寄托,故成“意象”。“意象”可以阐释为“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在高中学习的古诗词课文中,如下几篇即是以“意象”入胜的佳作。

《雨霖铃》中诉说离别的意象。

柳永在《雨霖铃》中用一系列的意象,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寒蝉:蝉生命短暂,叫声哀鸣,因此在古典诗词里就成了忧愁悲苦的代名词。

长亭:秦汉时期就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作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故名“十里长亭”。缘于此,“长亭”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

杨柳: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的一个意象。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俗,盖因“柳”与“留”谐音,所以借折柳表达留恋之意、送别之情。

《声声慢》中的悲苦意象。

李清照在《声声慢》一词中创造性地使用了“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并将之巧妙地融为一炉。以一种独自式的表述,抒发自己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生死之愁。

过雁:鸿雁传书,“雁”是传书达情使者,北雁南飞,怎会不引发异乡游子浓郁深沉的羁旅之伤。

黄花:史正志《菊谱》记载:“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故菊花有黄花之称。又因菊花傲霜凌寒,故名列“花中四君子”,有高尚品格之寄予。

梧桐与细雨:“梧桐更兼细雨”是化用《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牵愁惹恨的秋雨梧桐两相叠加,悲戚之情更重一层。

三、风华绝代的佳句

古诗词讲究炼字炼句,或精炼含蓄,尺幅之内,含不尽之意;或新颖生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而在言外;或情深意永,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末章“昔我”四句,痛定思痛,言浅意深,情景交融,被认为是《诗经》中最有名的诗句。分析缘由,大抵有四:其一,文字音韵感强,朗朗上口;其二,语言通俗易懂,虽距今千年,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无理解的障碍,便于传承;其三,情感千年传承,关于物是人非的感概,古往今来,大抵如此。这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怆之情直击读者心怀;其四,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一倍增其哀乐。

《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词采取自我反观的笔法,西风吹卷起帘幕,显露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出相思之苦。其意境虽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差不多,但词人在选取意象时,选择了自甘素淡的菊花自比。这既是就近取景,又衬托出词人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悲慨之情如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将满腔幽愤化为一句诘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并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景语作答。这句虽是以景语作结,却用妙喻凸显情思。遂成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这一句,不仅将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形象,而且将词人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也表达出来了。且就音韵而言,这九字句,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起来亦有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之感,真可谓声情并茂。

古代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的根基,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通过阅读和鉴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文学艺术与民族精神的滋养,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雅正的人格,必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构筑诗意的精神栖居家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园田赤诚屈原
劳动最光荣
遇见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我奉献我幸福
屈原之死
魔鬼“赤诚”的爱情悲歌
高中课文注释辨析二例
一拍两散
屈原送米
屈原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