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的小康村带头人

2017-09-19

时代风采 2017年16期
关键词:昭通市邻里村民

“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三甲村一天天富起来,治安一天天好起来,我们的村庄越来越美。没有黄支书,能有今天吗?”记者来到三甲村采访时,村民韩正惠老人感慨万千地说。

中国老百姓聚居的最基层,领头的人至关重要。

黄训奎担任三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十年来,不断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力量源泉。

2010年时,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580元,现在是7000元。

黄训奎广泛动员和发动村民,建成了长10.6千米、宽8米的机耕路和长19.7千米的排灌沟,建成了科技试验田500多亩,干果基地2000余亩,发展了4家大规模种、养殖公司,按照“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

2010年时,三甲村实现年产30万头仔猪,成为昭通市仔猪最大的生产基地。黄训奎带领村民又建成了节能沼气池近1000口,改造升级了三甲中心集镇,农业水利化程度得以提高,道路交通條件得以改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十年来,三甲村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先后开工建设中心文化站、三甲文化广场、人畜饮水工程、垃圾堆放点、标准卫生厕所、集镇硬化绿化、办公环境改善等项目工程,突出了特色,打造了典型,取得了新农村建设试点的阶段性成果。

曾经的三次地震,使三甲村受到很大的损失,黄训奎在地震后第一时间就带领全体党员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帮助群众抢救伤员、搭建帐篷、搬运物资、拆除危房、清理废墟。

他要求全体党员亮出党员身份,勇当抗震救灾先锋,他在救灾动员中慷慨激昂地说:“党员不是‘招牌,要的是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为村民排忧解难”。

三甲村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妇女们用柔弱的双肩支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黄训奎带领广大妇女们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甲村的家庭出现了“四少四无四多”现象,相信封建迷信的少了、超生的少了、违法违纪的少了、邻里不和的少了;无弃老虐老、无宗族械斗、无法轮功练习者、无重大刑事案件;夫妻和睦、邻里相助的多了;争做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等优秀家庭角色的多了;自立自强、钻研本领的多了;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多了。正是他的艰辛努力使三甲在外打工人员能够安心工作,为三甲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甲村哪家情况如何,黄训奎心里装着一本明细账,二组的蔡凤冲夫妻两个都有智力障碍,粮食一收起来就卖掉,到后期连吃的都没有,村委把粮食送到家中,第二天又被蔡凤冲偷偷卖了。黄训奎了解他家的情况后,把他家的一切全管起来了,连平时的生活开支都由他负责,现在蔡凤冲家的生活条件大有改善。

针对三甲与元龙、绿荫等周边村社因土地、邻里、民族等经常发生各种纠纷的现象,黄训奎积极倡导三个村委会建立“三村联席会”制度,及时处理,把矛盾和纠纷扼杀在萌芽状态,得到了区、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在黄训奎的带领下,充满生机的三甲现已基本达到了“小康三甲”、“和谐三甲”、“平安三甲”、“信用三甲”、“生态三甲”。

2006年,黄训奎被评为云南省创业之星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昭通市劳动模范,2007年被云南省委宣传部评定为新农村建设十佳领头人,2008年被云南省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2009年被云南省司法厅授予依法治村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劳动模范。endprint

猜你喜欢

昭通市邻里村民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昭通市种业现状与“十四五”种业发展对策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昭通市“省耕大讲堂”第二讲开讲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亲人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