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研究

2017-09-18王立洲

当代医学 2017年26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结石

王立洲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医院外科,河北保定071000)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研究

王立洲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医院外科,河北保定0710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收集病例资料10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对比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6.00%(48/50)远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40/50),手术时间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方法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较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发生率。

腹腔镜;胆道镜;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

胆囊结石是一种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疾病,胆总管结石是胆囊结石的多发合并症状,占胆囊结石发生率的9%~16%[1]。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临床上采用的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逐渐转型,由微创手术所替代。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可在不破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的情况下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疾病,对该病患者具有较为突出的疗效[2]。为此,选取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将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8.6±9.3)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60.3±8.6)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对照组给予中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首先,对组内患者进行连续麻醉,取患者的仰卧位,选择合适的位置对患者的胆囊进行切除,切开患者的胆总管后,取出里面的胆石,放置T管进行引流。在患者术后20 d后进行造影检查,若发观察患者的胆总管下端是否有残余的结石,观察胆总管是否通畅,最后将T引流管拔出即可[3]。观察组给予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取患者的仰卧位,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利用四孔法开展手术操作,在术前需要创建人工气腹,气腹压力是14 mmHg,穿刺孔和胆总管一定要保持最近的距离,与胆总管呈现垂直的角度,在患者的剑突3 cm右侧的1~2 cm处进行穿刺,解剖患者的胆囊三角区,对患者的胆囊管和胆囊动脉进行分离,使用超声刀对患者的胆囊动脉进行分离,在操作的过程中不能使患者的小结石坠入胆总管,可在患者的近胆总管处采用可吸收夹夹闭,在患者的胆囊管和肝总管的交汇处、无血管区对胆总管前壁可做出一个纵向切口,将患者的胆汁处理干净,置入胆道镜后取出患者胆总管内的结石,利用胆道镜检再次确定患者是否有结石残留,采用T管进行固定,在T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对T管周围的渗出情况进行观察,造影观察后拔T管即可[4]。

1.3 观察指标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状发生率。疗效分为,痊愈:患者疼痛消失,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疼痛有所改善,症状逐渐减少;无效:患者病情无好转,且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用SPSS20.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经过一定的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和术中出血量时间,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术后排气和术中出血量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x±s)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状,其中对照组患者出现胆漏3例,胰腺炎3例,胆道感染3例,并发症状发生率是18%;观察组患者出现胆漏1例,胰腺炎1例,胆道感染1例,并发症状发生率是6%。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一般采用的是传统的手术方法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传统的开腹手术一般步骤有开腹切除胆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药物排石等,虽然对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大,另外,术后患者恢复较慢,同时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状,较大的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年龄大的患者若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切口过大,术后患者的切口容易撕开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风险,进一步的影响了患者病情的恢复[5-6]。

近几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和纤维胆道镜微创技术逐渐的引进了临床,尤其是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时具有较多的优点,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缩短患者的术后患者恢复的时间[7]。另外,该方法手术视野较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结石的清除率,临床研究可达到90.7%~100%,能够减小对患者十二指肠乳头的刺激,缓解患者的水肿现象,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快,同时可进一步的降低患者肠粘连和肠梗阻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降低脂肪液化,进一步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8]。这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较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是96%,远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大的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减少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8.2±1.3)d和术后排气时间(1.3±0.8)d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16.3±2.9)d和术后排气时间(4.2±1.6)d相比,均较短,术中出血量(83.9± 11.4)mL也少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183.5±14.6)mL,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发生率6%较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状发生率1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较好的提高患者的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发生率,为该病患者的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信赖和推广。

[1]谢浩,龙昊,宋正伟,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0): 2359-2360.

[2]马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J].健康必读,2013,12(2):184.

[3]朱金理,汪东树,潘书鸿,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与开腹手术疗效比较的回顾性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6,24(3):200-203.

[4]谢雨芹,尹思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160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50):230-231.

[5]余仔军,姜德清,黄继超,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 (19):2879-2880.

[6]张龙江.基层医院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340例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141-142.

[7]刘郁,于亮,段绍斌,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 40-42.

[8]郭春光,蒙锦莹,迟玉磊,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1例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4(9): 1190-119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6.042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结石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冰糖葫芦也会引起胃结石!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