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17-09-18刘远梁解玉海刘向赟

当代医学 2017年26期
关键词:远端根治术胃癌

刘远梁,解玉海,刘向赟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江西景德镇333000)

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刘远梁,解玉海,刘向赟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江西景德镇333000)

目的探讨分析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确诊远端胃癌并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以三角吻合技术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为观察组;余30例患者以常规临床开放远端胃癌根治术行手术治疗,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上疗效相较于常规开放远端胃癌根治术显著提高,且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运用。

三角吻合技术;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全腹腔镜下胃癌手术[1]凭借其较小切口、较小创伤、痛苦少等优点,逐步取代开腹手术受到广大外科医生学者的关注。以往对胃癌患者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时常常采用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吻合术[2],但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存在难度和风险,往往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吻合口瘘等。根据相关研究[3],由学者Kanaya于2002年首次报道的三角吻合技术相较于传统方法,具有技术要求较低、疗效好等优点,部分研究中心已展开对其的研究和推广[4]。在本研究中,为了实现为临床提供指导意义的目的,将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本院确诊远端胃癌并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7.98±14.71)岁,BMI指数为22~26 kg/m2,平均BMI指数为(22.17±2.93)kg/m2;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9.02±15.11)岁,BMI指数为23~27 kg/m2,平均BMI指数为(22.63±3.01)kg/m2。患者术前均行内镜下病理活检结果表明为胃癌,行内镜、CT、腹部超声等辅助检查,判断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以及周围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且证实无肝脏、肺部等远处转移发生。将所有患者的性别比、年龄、BMI指数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运用常规开放远端胃癌根治术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术中按胃癌治疗指南,结合术前资料视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组织可疑肿大等情况,行淋巴结清扫;按照患者病情和其他临床情况的不同在完成远端胃癌切除术后采取不同的胃切除部位、大小以及吻合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平卧位,在全腹腔镜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时采用三角吻合技术,建立人工气腹时运用10 mm规格套管于脐下缘置入、5 mm规格套管分别于左右锁骨中线平脐上2 cm置入、12 mm规格套管于左腋前线肋缘下2 cm处置入以及5 mm规格套管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处置入,手术者位于患者左侧。于腹腔镜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完成淋巴结清扫,将胃体组织横断并置标本于袋中。行三角吻合步骤[5]:①按照从十二指肠后壁向前壁的方向在幽门管稍下方将十二指肠切割闭合。②运用切割闭合器行胃大部切除术,范围距肿瘤边缘大约5 cm。③在残胃大弯侧和十二指肠残端的后壁出各作小切口,将张开的直线切割闭合器一端从残胃端切口置入,另一端置入十二指肠残端,按残胃向十二指肠的方向进行牵拉,并闭合残胃后壁与十二指肠后壁。④于残胃和十二指肠残端共同开口及小切口处作3针缝合并行牵拉和对位,将残胃和十二指肠的共同开口关闭。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减少,淋巴结清扫个数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增加,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观察指标的对比(x±s)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吻合狭窄,无吻合口出血、肠梗阻、肺部感染等其他并发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3例吻合口狭窄、2例吻合口瘘、2例肠梗阻以及1例肺部感染,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247,P<0.05)。

3 讨论

胃癌往往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受饮食习惯改变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引起社会性关注。治疗胃癌有传统开放胃癌根治术和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两种方法,随着临床应用不断开展,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由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得到广大外科医生认可,逐步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6]。但常规开放胃大部切除术在吻合技术上有较高的要求,且往往由于吻合口张力较大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等,困扰医生和患者[7]。作为一种新型的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吻合术,三角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下通过直线切割闭合器的使用实现残胃与十二指肠后壁的功能性吻合,缝钉线在吻合口内部表现为规则三角形。三角吻合技术相对简单易行,且保持了十二指肠良好血运,降低了吻合口张力,大大降低了相关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8]。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减少,淋巴结清扫个数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总结手术经验,笔者认为术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①部分早期胃癌病例中在腹腔镜下难以定位,需借助胃镜定位以确保RO切除;②游离十二指肠时需显露胃十二指肠动脉后继续向远端分离约1 mm,以便于十二指肠切断后的吻合操作,离断十二指肠时应尽量由后壁向前壁方向切断十二指肠,以确保以后吻合时十二指肠断端的血供;③在胃与十二指肠切断后,可将两者试行靠拢,若吻合口可能存在较大张力时不可勉强行三角吻合,可考虑Bi l lrothⅡ或Roux-en-Y重建;④关闭共同开口前,在共同开口两端和中点各缝合一针悬吊,使共同开口展开成一字形,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关闭完成消化道重建。

综上所述,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上治疗效果相较于常规开放远端胃癌根治术要显著提高,且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运用。

[1]刘红权.三角吻合技术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2014,11(35):11-13.

[2]林密.全腹腔镜改良三角吻合技术在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中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5,49(5):288-291.

[3]蔡逊.三角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6):494-498.

[4]刘宏斌.腹腔镜残胃癌根治术中应用三角吻合技术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2):191-195.

[5]朱志强.三角吻合术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11):1410-1414.

[6]姚祺.腹腔镜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20(29):99-100.

[7]文华.胃癌根治术患者行三种吻合方法术后疗效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16,10(1):47-50.

[8]高波,董剑宏.三角吻合术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3): 303-30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6.024

猜你喜欢

远端根治术胃癌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