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个性化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2017-09-18高明芳赵剑侠高长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人性化手术室伦理

高明芳,赵剑侠,梅 娜,高长莉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部,陕西 西安 710061,1437566816@qq.com)

人性化护理、个性化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高明芳,赵剑侠,梅 娜,高长莉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部,陕西 西安 710061,1437566816@qq.com)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个性化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4-6月间收治的择期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个性化服务。对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和进入手术室后的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患者的血压、心率波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评分为(32.67±12.27),血压为(97.5±12.8)mmHg,心率为(93.7±11.8)。对照组患者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评分为(36.94±12.78),血压为(99.8±12.5)mmHg,心率为(105.4±10.6)。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个性化服务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使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处于相对平稳状态。能使患者心平气和、积极乐观地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积极配合医生及病房护理而早日康复。

人性化护理;个性化服务;手术室护理

人性化护理是以“关爱生命、关爱患者”为主题,把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融入每一项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核心就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其目的是使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精神上都处于满足舒适的状态,减少不适的状态。个性化护理就是把患者作为一个有病求医,同时具有自我性格和家庭社会特征的完整个体来看待,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家庭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不同,以人性化服务来满足患者越来越个性的、丰富的、多样化的合理需求,做好人性化的细节照护,实施相应的个性化服务措施。个性化服务的实质反映了人性化护理的内涵[1]。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将人文关怀,护理伦理理念融入各项护理工作中,手术室也提出了人性化、个性化整体护理的理念。基于此,笔者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4-6月接受外科手术的300例患者,进行护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4-6月共收治入院进行择期外科手术的300例患者:男 158例,女142例,年龄为17~81岁,平均51岁。其中普外胃肠科89例、胸科85例、骨科68例、妇科58例。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抑郁等精神方面的疾病,术前未服用任何药物。

2 方法

2.1 干预组

2.1.1 手术前一日访视。

①了解与手术相关的医疗信息。仔细阅读电子病历,全面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及各项化验单、检验报告,注意有无异常;向病区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治疗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护理计划,同时向手术医生了解手术体位、手术步骤及手术专用的特殊物品和手术医生的个人习惯。②与患者或家属面对面交流和沟通,全面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态度和疾病以外的其他信息,使之在获得治疗性服务的同时,能够享受舒适的人性化护理,个性化服务[2]。面带微笑来到病床前,态度和蔼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语气温和地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并介绍手术室环境,提供有关手术麻醉及术后恢复的信息,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家庭情况、个性特征、受教育程度、民族信仰、风俗习惯等。③掌握患者对手术最担心和最关心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和疏导,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纠正错误认识并调整其对手术的期望值,使患者大致了解手术的目的、意义、过程和预后、麻醉方式以及手术对某些器官可能产生的影响。④告诉患者我就是你的手术配合护士,我会一直守护在你的身旁,一直观察手术情况,和你的家人一直保持联系,让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踏实和温暖。⑤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在麻醉、术中、术后可能会出现的某种不适反应是手术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过后会自然消失。介绍患同种病的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介绍麻醉师、手术医生娴熟的技术;解除患者紧张恐惧和焦虑,使其身心都处于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3]。

2.1.2 术中人文关怀。

由护理员用平车或轮椅将患者接到手术室后,访视护士热情迎接,细心关爱的问候。 在仔细核对、交谈沟通的基础上将患者接入手术间躺在安全舒适的手术床上,开启各种保温措施。提前调节好室温(22~25℃)、湿度(40%~60%)。一边做术前各项准备工作,一边向患者介绍手术环境、仪器等,消除由于陌生而带来的紧张恐惧感。因势利导,协助其将心理状态调至最佳[4]。一切操作平、稳、准、轻,保持环境的安静整洁。必要时根据患者喜好或病情许可,播放轻音乐。或由巡回护士握住患者的手或肢体等,使患者感到心里踏实。

麻醉前,告诉患者麻醉后的注意事项,这样可大大减轻术前各种操作引起的强烈刺激和痛苦。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时,注意保暖,适当遮挡,保护患者的隐私,给予患者应有的尊严。手术体位既要符合手术要求,又能使患者舒适安全。各种垫子要柔软、安放舒适,各隆突部位贴好保护膜以防局部压疮的发生。整个手术过程保持患者体温在36℃以上,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待手术结束后,用温水毛巾擦拭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为患者穿好衣裤,盖好被单,协同麻醉师平稳地把患者送到麻醉恢复室。搬运时注意保护切口、各种引流管等。向责任护士交代患者所携带的物品,各种光片以及术中情况和注意事项等。

2.1.3 术后探望。

术后三天由访视护士对术后患者进行探望和问候,询问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包括伤口有无疼痛,体温是否正常,有无排气等。同时询问有无感染或其他的并发症。就患者的术后不适造成的焦虑和担心给予解释和安慰,使其放心和安心。同时解除患者对手术实施时的疑虑,使其真正感受到手术室护士真诚的爱心和呵护,体现人性化、个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给患者带来的温馨、尊重和安全。

2.2 对照组

按手术流程常规术前准备,家长式的手术宣教,告诉患者应该怎样配合,要求患者必须怎么做,必须服从怎样的安排等,注意保暖,手术中进行合理的护理,术后三天探访,询问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包括伤口有无疼痛,体温是否正常,有无排气等,伤口有无感染或其他的并发症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2.3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及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行恐惧心理、焦虑情绪自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恐惧心理、焦虑情绪情况。在病房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心率、血压,进入手术室后测量心率、血压。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波动情况。

2.4 随访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患者出院后身体恢复情况及心理变化情况,264例患者完成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恐惧、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心率、血压等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人性化护理、个性化服务前恐惧、焦虑自评量表分,心率、血压波动等无显著差异(P>0.05)。人性化护理、个性化服务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自量表分,心率、血压等指标波动等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恐惧、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心率、血压情况对比

3.2 两组患者满意度随访结果

干预组患者无出现躁动不安、烦躁抵抗、逆反等现象,心态平和,积极乐观,均理解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配合术后治疗和护理,对医护人员工作表示满意。对照组有23例患者思想上出现抵触情绪、不愿配合术后治疗和护理工作;7例患者出现躁动不安、烦躁抵抗,对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和沟通表示不满并产生抵触情绪。经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心理疏通,主动热情的帮助,最终表示愿意听从安排,积极配合术后恢复性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90.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本组实验结果显示:人性化、个性化护理干预前,手术患者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心率、血压波动等情况,干预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人性化、个性化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恐惧心理、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率、血压等波动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无论大小,对患者本身都是一种创伤。患者术前因对疾病情况、手术室陌生环境、仪器、手术治疗等不了解,而导致术前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甚至拒绝接受手术治疗等情况,直接影响了患者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对患者进行手术及术后病情的预后产生严重不利影响。手术室护理实施人性化、个性化护理势在必行[5],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4.1 秉承“以人为中心”的宗旨

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患者的医疗需求已发生根本的变化。患者已经不仅仅只满足于对疾病的单一治疗效果,而是更加关注自己在治疗过程中享有的各种个性化、人性化服务需求的满足情况。

4.2 优化服务环境

对患者而言,手术室是一个陌生的地方,患者进入往往会产生孤独和恐惧感。针对这种客观存在,医护人员更应该处处为患者着想,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除了现代一体化手术室应有的设施设备外,根据各种手术特点,自行创新和设计各种服务配件和物件,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4.3 细化护理措施

倾听患者心声,让患者为护理工作出主意。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尊重患者的隐私。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大胆实施“患者需要什么,我们就护理什么”。

总之,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护理部门,手术室护士不但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从护理的角度切实保证患者生命,而且从完善生命、发展生命的现代医学角度讲,还应以高尚的人文关怀给予患者细致周到的关怀与呵护,为患者创造一种温馨的氛围,使患者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自己被精心呵护,人格尊严受到尊重[6]。

[1] 张晓霞.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5):1193-1194.

[2] 姚娟.运用人性化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J].中国社区医师,2010, 12(12):228-229.

[3] 贾增美,许会玲,邢介红.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与探索 [J].当代护士,2008, 2(1):78.

[4] 范素红,张伟,陆芸全,等.术前综合干预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及手术等待时间探讨 [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9, 24(10):44-45.

[5] 林红.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26-129.

[6] 石小华.人性化护理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C):165-166.

〔修回日期2017-04-21〕

〔编 辑 商 丹〕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方法论”征稿启事

一个学科成熟和比较成熟的非常重要的标准和标志应该是有比较公认的研究方法,我国的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学科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医学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提升大家的研究水平、改善研究思路,杂志拟开辟方法论研究的相关栏目,欢迎大家就医学伦理学研究的方法进行交流、切磋。

(1)一些基本的概念的定义,这是医学伦理学学科的最基本的问题,如伦理、道德、伦理问题、伦理难题、伦理决策、伦理判断、伦理分析、伦理辩护、伦理论证……

(2)医学伦理学的学科使命到底是什么?如是否是发现、分析和解决伦理问题;确立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评价;为道德选择进行辩护……

(3)如何分析伦理问题?演绎和归纳、抽象和具体、分析与综合……

(4)如何进行伦理推理?道德事实、价值标准、价值判断、道德规范……

(5)如何进行伦理反思与批判?

(6)如何进行伦理论证?

(7)如何进行伦理证明和伦理证实?

(8)具体方法如何适用?道德直觉、反思平衡、案例分析、伦理判例(先例)、思想实验等。

以上思考为初步的设想,欢迎大家广开思路、交流探讨、撰写佳作。

网址:http://yxllx.xjtu.edu.cn

(曹永福)

AnalysisoftheEffectsofHumanizedNursingandPersonalizedServiceinOperatingRoomNursing

GAOMingfang,ZHAOJianxia,MEINa,GAOChangli

(OperationDepartment,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E-mail: 1437566816@qq.com)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humanized nursing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 in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ethods: A total of 3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ic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June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n=150) and control group (n=15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 On this basis,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provided with integral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humanized nursing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 The fear, anxiety,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fluctuations of both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entering operating room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Before entering operating room, the fear and anxiety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32.67±12.27), the blood pressure was (97.5±12.8) mmHg, and the heart rate was (93.7±11.8). The fear and anxiety sco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36.94±12.78), the blood pressure was (99.8±12.5) mmHg, and the heart rate was (105.4±10.6).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ized nursing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tient’s fear and anxiety to make th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and other vital signs be in a relatively stable state; can make patients calm,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to undergo the surgery and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doctors and ward nursing, thus to get well soon.

Humanized Nursing; Personalized Servic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R192.6

A

1001-8565(2017)08-1030-04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8.26

2017-01-09〕

猜你喜欢

人性化手术室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