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肺胀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研究❋

2017-09-18宋丹萍马锦地李建生孙曙明李庆磊蔡永敏河南中医药大学老年医学研究所郑州450008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45004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肺胀病性证素

宋丹萍,马锦地,李建生,孙曙明,李庆磊,蔡永敏,李 纳(1. 河南中医药大学老年医学研究所,郑州 450008; . 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 450046)

【临床基础】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肺胀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研究❋

宋丹萍1,2,马锦地1,2,李建生1,2,孙曙明1,2,李庆磊1,2,蔡永敏1,2,李 纳2
(1. 河南中医药大学老年医学研究所,郑州 450008; 2. 呼吸疾病诊疗与新药研发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 450046)

目的:通过对百余年名老中医诊疗肺胀文献的研究,探究名老中医对肺胀病因病机的认识,以期为完善肺胀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理论提供依据。方法:在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基础上,提取肺胀相关数据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胀文献研究数据库》,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胀病因较常见的有痰邪、久病等。常见病机为气虚、痰热蕴肺等。共提取出20个证素,其中病性证素以痰、热、气虚较为常见。病位证素主要为肺,多涉及他脏。证素组合形式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较多见。两病性+单一靶点的证素组合类型以痰+热+肺、痰+湿+肺等较常见。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对肺胀病因病机的认识与目前教材、专著论述基本一致,其个性部分见解独到,为丰富现有理论提供了依据。

肺胀;病因;病机;证素;名老中医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1],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名老中医对于肺胀病的诊治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留存了鲜活详实的诊疗案例,这些诊疗案例具有个体化、灵活多样的特点,是对中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深入挖掘整理名老中医对肺胀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的经验并揭示其规律,对于总结传承名老中医经验、完善肺胀病的病因病机理论、指导肺胀病的预防诊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及学术价值。因此,本文依据《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建立了《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胀病文献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肺胀病的病因病机、证素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整理,以期为进一步丰富肺胀病病因病机理论、揭示证候变化规律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本组文献数据来源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名医年代为1911~2011年,涉及2 338位名老中医。中医病证51种,西医疾病100种。按照数据纳入标准和录入原则,最终录入数据19277条。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0430655)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名医年代为1989~2012年,共录入临床文献包括临床研究报道、医案医话、临床经验等13860篇,文献综述1389篇,实验研究690篇,理论探讨1042篇。中医病证51种,西医疾病100种,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0780257)。

1.2 纳入标准

1990年至2012年第一至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关于肺胀病诊疗的经验;1911年到1990年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30年以上、有著作或文献被发表、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名老中医对肺胀病诊疗的文献。

1.3 排除标准

重复发表或出版的文献仅选用1篇;科普文献;属于儿科范畴的文章。

1.4 文献遴选及数据库建立

在已经完成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中以“肺胀”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提取相关文献内容,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胀病文献数据库》。将第一步所提取的信息进一步筛选,删除儿科文献,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肺胀病文献数据库,其中包括文献ID、名称、作者、病因、病机、证候等信息。根据中医理论及肺胀病的临床表现,将数据库术语规范化:参照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2]《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证候部分》[3]《证素辨证学》[4]提取并规范肺胀病病因病机、证素名称。

1.5 统计学方法

将提取原始数据规范化后使用Excel 2007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病因、病机、证素进行频次统计。

2 结果

2.1 病因分布

本组数据中概括性的病因及其频次为虚邪(24)、外邪(20)、内因(15)、内伤(11)、外感(8)、阴邪(2)。除此以外,本组数据包含其他病因的文献共有101条,包含病因16种,频次较高的病因有痰邪(52.5%)、久病(22.8%)、饮邪(21.8%)、外感风邪(19.8%)、内生热邪(14.9%)、瘀血(10.9%),频率低于5%的病因尚有劳倦、内生湿邪、外感寒邪、内生燥邪、环境污染、感染因素、吸烟、遗传、外感湿邪、外感燥邪。

2.2 病机分布

表1显示,在本组文献211条有关病机的描述中,共计病机43种,以气虚(29.9%)、痰热蕴肺(21.8%)、痰湿内阻(19.9%)、肺失宣降(14.7%)、血瘀(13.3%)较为常见。

表1 病机分布

2.3 证素分布

表2显示,本组资料中病性证素共提取出14个,病位证素有6个。病性证素以痰(56.7%)、热(32.6%)、气虚(31.5%)、湿(18.0%)、寒(13.5%)、血瘀(11.2%)出现频率较高,涉及肾、脾、表、心、肝。

表2 病性证素分布

病位证素以肺(88.8%)为主,其他病位及频率依次是肾(12.4%)、脾(6.7%)、表(6.2%)、心(4.5%)、肝(3.9%)。

2.4 证素组合规律

2.4.1 证素的组合形式 表3显示,肺胀的证素组合以三证素和两证素组合出现的频次最高,其构成比分别为71.1%和24.8%。

表3 证素组合分布

2.4.2 证素组合类型 表4显示,在两证素组合形式中热+肺、阳虚+水出现比率较高,三证素组合形式中痰+热+肺、痰+湿+肺、阴虚+气虚+肺、寒+痰+肺、气虚+肺+肾、痰+血瘀+肺等类型出现比率较高。

表4 证素组合类型分布

2.4.3 两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分布 表5显示,在两病性证素以痰+热、痰+湿、阴虚+气虚的出现频次较高,构成比均≥10%,其病位均为肺。

3 讨论

3.1 病因病机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迁延日久形成的最终结局,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实用中医内科学》[5]认为,肺胀多由慢性咳喘气逆长期反复发作,以致五脏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输布障碍,最终导致肺失肃降、肾不纳气;病因病机多见水停痰凝,气虚气滞,痰瘀互结。《中医内科学》[6]认为,本病多为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外邪诱发。《今日中医内科》[7]认为,肺胀的病因既存在禀赋不足、肺脏素虚的原发病因,又包括脏腑亏虚、痰阻血瘀、气虚血瘀等继发病因,同时存在感触外邪六淫、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环境污染等诱因;病机多见肺脾肾虚损、水停痰凝、气虚气滞、痰瘀互结等。

表5 两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分布

本组数据所提取的肺胀病病因与专著[1,5-7]的论述基本一致。阴邪在以往文献中报道较少,考虑是由名老中医的习惯术语与现代术语之间的差异造成的。感染因素的提法与传统提法不同,通过查阅数据库原文献,发现一部分名老中医在病人疾病发作中存在外周血细胞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升高的情况时,即将感染因素作为肺胀病中医病因,这种提法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现代医学认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引发本病或诱发病情加重的观点一致。研究表明,呼吸道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80%左右的COPD急性加重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细菌和病毒的感染都可以导致COPD急性加重[8]。环境污染的提法较为新颖,肺为娇脏,与大气相接,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损害其生理功能。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研究表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可对肺功能造成持续性的损害[9]。有机粉尘的吸入可使动物肺脏发生以细胞学和生物化学改变为主要表现的肺损伤[10]。

本组研究共提取病机43种,其中气虚、痰热蕴肺、痰湿内阻、肺失宣降、血瘀、肺气虚等病机与专著论述[1,5-7]基本一致。肝火犯肺、胸阳不振、肺络损伤等病机在以往文献中阐述较少,考虑与本病兼夹其他疾病、本病所处阶段的不同及术语差异有关。肝火犯肺提法较少见,肝经上注于肺,若肝气郁结而化火可循经灼伤肺阴,致使肺失清肃。肺络损伤是易被忽视的提法,清代医家叶天士曾提出“久病入络”的观点,认为大部分疾病发展规律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11]。现代有学者据此对COPD气道重塑的病理现象解释为:肺病久治不愈,耗伤正气,肺络虚损,络气不畅,津凝成痰,血滞成瘀,痰瘀交阻,稽留肺络,酿生毒邪,诸邪胶结难解,聚瘕成积,痹阻肺络[12],为肺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3.2 证素规律

证候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13]。证素是构成证候的基本要素,主要包含病位和病性两方面,其确立依据是由中医理论确定的疾病证候,是辨证所要辨别的本质性内容,每种疾病组合都有其特有的规律[14],因此研究名老中医文献中关于肺胀病的证素组合及分布规律可揭示肺胀病的本质与病机及演变规律,体现名老中医对肺胀认识的独到之处。

本研究共提取证素20个,包括病性证素14个,病位证素6个。病性证素以痰、热、气虚、湿、寒、血瘀为主,可分为虚实两端,实者如痰、热、湿、寒、血瘀等,虚者如气虚、阴虚、阳虚等。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肾、脾、心、肝、表。正如《素问·咳论》所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肾、脾、心、肝、表与肺胀病皆有密切联系。肾为气之根,呼吸的深度要靠肾维系,若肾虚失却摄纳之力,则有呼吸浅短之症;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津酿而成痰,上壅于肺,使肺失却宣肃发为本病;肺主气,胸中生成的宗气可助心行血,本病迁延日久,多可见肺气郁滞、心血瘀阻;肝主疏泄,调畅一身之气。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人生之气机应乎天地自然,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肺病主降曰迟,肝司横逆曰速。[15]”指出生理情况下,肝与肺气机升降相因,肝气郁结或升发太过,皆可导致肺气宣降失常;皮毛为肺之外合,若遭受外邪侵袭,表气不和,外邪可内舍于肺,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临床上极为多见。

在本组研究中,单一证素组成的证候仅血瘀证,此证候在临床常作为相兼证候。单一病性证素+单一靶点的组合类型中,肺热炽盛、肺气虚、肾气虚、肾阳虚等证候较为多见。两病性证素组合证候以阳虚水泛、气虚血瘀出现频率较高。三证素组合的证候中,痰热蕴肺、痰湿阻肺、肺气阴两虚较为常见;四证素组合中可出现表寒肺热等复杂证候。

综上所述,肺胀常见的病因有痰邪、久病、外感风邪等,病机以气虚、痰热蕴肺、痰湿内阻多见。病性证素中,痰、热等较为常见;病位证素主要为肺,涉及肾、脾、表、心、肝。提示肺胀的发生多因久病体虚,或肺系其他疾病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肺气虚耗,易触犯外邪,致使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发为本病。本研究也存在不足,名老中医对肺胀病的认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本研究对于揭示名老中医经验的共性规律存在优势,有助于形成认可度较高的诊疗规范,但对于同样具有闪光点的个性方面揭示不足,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

[1]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1.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术语[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证候部分[M]. 北京:国家质检出版社,1997.

[4] 朱文峰. 证素辨证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 王永炎, 严世芸. 实用中医内科学[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9:189-194.

[6] 周仲瑛.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124-130.

[7] 王永炎, 晁恩祥. 今日中医内科(中卷)[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0-233.

[8] 肖建, 杜春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1):3191-3194.

[9] BOZINOVSKI S, VLAHOS R, HANSEN M, et al. Akt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PD[J].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06,1(1):31-38.

[10] 刘铁民. 几种有机粉尘对肺脏损伤的实验研究[J]. 卫生病理学杂志,1990(4):236-237,246.

[11] 叶天士. 叶天士医学全书[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91.

[12] 王琦, 吴海斌,等. “肺络微型癥瘕”与COPD气道重构的相关性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35(2):130-133.

[13] 李建生, 余学庆,等. 中医证候标准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6):4-6.

[14] 朱文锋, 张华敏. “证素”的基本特征[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5,11(1):17-18.

[15]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9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JDZX2012027);河南省中医临床学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资助项目(HNZYLJ201301001);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项目(131PJRC659)

宋丹萍(1992-),女,河南许昌人,在读硕士,医学学士,从事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R256.14

A

1006-3250(2017)08-1092-04

2017-02-19

猜你喜欢

肺胀病性证素
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脾系藏象病位与病性特征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风痰瘀虚”的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病性证素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研究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什么是肺胀,如何预防和治疗!
肺胀患者便秘与呼吸困难的相关性研究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素特征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