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丝绸之路五尺道旅游开发研究
——以盐津县豆沙段为例

2017-09-18巴胜超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650500

名作欣赏 2017年27期
关键词:豆沙古镇旅游

⊙张 蓉 喻 丽 巴胜超[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昆明 650500]

南方丝绸之路五尺道旅游开发研究

——以盐津县豆沙段为例

⊙张 蓉 喻 丽 巴胜超[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昆明 650500]

本文通过对南方丝绸之路五尺道豆沙段的实地调研,分析了五尺道豆沙段遗址的保存现状及开发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旅游开发对豆沙关古镇旅游业发展与保护的作用,从而论证了古道遗址保护与现代旅游业开发相结合的可行性,故对盐津旅游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南方丝绸之路 五尺道豆沙段 遗址 旅游开发

一、南方丝绸之路五尺道豆沙段沿线遗址存留现状

五尺道,即道宽五尺,始筑于秦朝,以通道文化出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意义,是中国道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豆沙关五尺道位于云南省盐津县豆沙镇,约350米保存完好,五尺道上能看到见证道路历史的马蹄印。据统计,现有马蹄印234个,其中最深的有39个。

1.豆沙关

豆沙关原名石门关,位于五尺道中段,始建于秦汉时期,修复于1982年。当时靠两扇一尺二厚的木门连接中原和边陲之地,现今还存留当时石墙上的门杠窝。据记载,在唐朝天宝年间战争爆发,南诏叛唐时,石门关被封闭了四十多年,直到袁滋受命赴南诏册封异牟寻时,才重新开放。

2.豆沙古镇

原豆沙古镇在2006年地震中损毁,现今豆沙古镇完全属于震后重建,设施齐全。通过一条1800米长的青石板铺设街道,两旁建的是古式牌楼、飞檐横梁,整体风格看上去雄奇古朴、造型别致,再现了古镇原有风貌。

4《.唐·袁滋题名摩崖》

《唐·袁滋题名摩崖》是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钦差大臣袁滋路过石门关时留下的。石刻全文一百二十余字:“大唐贞元十年九月二日,云南宣慰使、内给事俱文珍,判官刘幽岩,小使吐突承璀,持节册南诏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庞颀,判官、监察御史崔佐时,同奉恩命,赴云南,册蒙异牟寻为南诏。其时,节度使、尚书右仆射、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韦皋,差寻官、监察御史马益,统行营兵马,开路置驿,故刊石记之。”除“袁滋题”三字为篆书外,其余均为楷书,八行,字的书写顺序和汉字的一般书写习惯相反,是从左至右竖行书写的顺序。

石刻自古具有“为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补唐书之缺、证载记之误、增袁书之记”等六大历史价值和意义,故袁滋摩崖成了中原和边陲之地友好的象征。袁滋摩崖石刻已经融入了历史的长河,现在通过旅游开发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欣赏它,领略它的风采。

5.观音殿

观音阁位于今盐津县城西南13公里的豆沙乡石门关北岩半腰间的清莲洞出口处,始建于清雍正八年。观音阁主体置于清莲洞内左右三面均依岩为壁。洞中石笋林立、钟乳高悬、清水欲滴。天壁上呈现出一副观世音菩萨和清莲花在洞中,清莲洞因此而得名。最令人称奇的是洞中有一乳石,像天然的龙一样,是众多尼僧和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的神物。沿着石阶而上便可以看到念佛堂、药师殿、观音阁,最上面是主持和众僧尼所住的地方,观音阁的建筑依山而建,屋瓦林立,大殿雄伟壮观,里面供奉着观世音菩萨、玉皇大帝、药师,保佑着一方人民风调雨顺、安康幸福。

公元1767年,观音殿毁于火灾,同年四川省庆符县一个法名为静修的大师云游四方向老百姓广为募捐,将其恢复重建。其建筑采用中国佛教文化设计,是斗拱装饰的三重檐歇山顶式木结构建筑。斗拱排列密朗,注重功能结构。2007年由盐津县政府恢复重建豆沙观音阁山门,发展旅游产业,总投资三十四万八千元。

二、五尺道豆沙关段遗址旅游开发规划及展望

由于2006年盐津遭遇了三次地震,追溯至今这里经历的不仅是地震造成的破坏,更是一次充满了创新和尝试、觉醒与发展的重建和更新。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现在的豆沙关,正迅速崛起,从原来的贫穷逐渐迈进富裕的旅游胜地。

盐津县全县共有3A级景区一个,星级酒店三家,省级旅游特色村两个,旅行分社一家,经济型酒店五家,星级农家乐十二家,特色民居客栈七家,铜盘及以上旅游餐馆三家,旅游团队餐饮服务企业两家。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盐津县就接待游客230万人,收入11.3亿。

对于豆沙关旅游开发的模式主要是扶贫带动旅游、五尺道景区带动旅游。现在五尺道景区主要是交给万泰集团来经营,政府和“文管所”辅助管理,并针对豆沙关古道的保护出台了保护条例,但在数字化保护这一块还比较薄弱,亟待改进。

1.建设旅游名镇

针对于古镇未来的发展方向,古镇文化站站长侯林介绍,通过对国内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关于豆沙古镇旅游发展规划,可以融合当地文化创意产品、农产品特产、收藏品等购物消费,并对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体验、娱乐活动、爬山运动、祈福修学等服务,对豆沙当地文化旅游进行内涵和外延的丰富,从而使当地旅游业呈产业集群化发展。

一是实行文化主题开发,大力宣传和举办以中国书法家协会与地方政府共同协作实施的“中国·豆沙关现代名家碑林征集赛”活动,精选出全国优秀书法作品形成碑林素材。一旦碑林形成规模,将是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石,具有历史文物价值,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具有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更具有观赏价值,从而取得更有力的旅游开发价值。

二是深度发掘豆沙关本土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不仅能打造景区文脉,还能不断塑造景区形象,树立景区口碑,充分展现本土文化风情和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形成独特的旅游特色和竞争优势。

2.乡村旅游

盐津县的豆沙古镇十分具有特色,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通过重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节目,可以使民间艺术、民间风俗得以传承,使古城镇在保护与开发中形成循环,在循环中寻求和谐。豆沙关也应该通过主题建设树立独特形象。古镇旅游可以从历史文化、产业出发,要站在文化角度,重视豆沙关的历史、方言、风俗、民间艺术、手工艺、饮食等个性化特色,营造“内涵、体验、互动”为一体的豆沙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历年来,地方政府对于当地旅游开发也比较重视,按照“文化旅游名县”的战略定位和“旅游富县”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实力、魅力、活力”三位一体的幸福新盐津,提出了以“山川为载体、豆沙为龙头”的旅游开发理念:走在豆沙古镇,吃着豆沙美食,听着豆沙方言,领略五尺道的古风苍颜。

3.红色旅游

盐津县地理位置独特,跨越川、黔西北、滇东北三大省份,是当年召开扎西会议的地方,由扎西会议会址、水田寨花房子会议会址、石坎庄子上会议会址、扎西烈士陵园、扎西陈列馆、滇黔游击队主要活动地,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开展以教育为主的红色旅游,组织学校、政府团体等进行学习,讲述红军当年长征时期的历史故事、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认识扎西会议的历史作用。

4.生态旅游

盐津县全县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序地分布在2091.5平方公里的山河上。盐津县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核心二长廊五片区”的旅游发展布局,即以豆沙古镇为核心;水麻高速公路沿线旅游长廊,沿白水江、关河峡谷旅游长廊;豆沙历史文化片区,水麻高速公路沿线乡村旅游观光片区,白水江、关河峡谷生态探险体验片区,老黎山乱山子、县城三期山水森林城市休闲度假片区,牛寨、落雁休闲避暑片区。

全县境内有五大奇观绝景:一是普洱镇正沟的喊泉,二是普洱镇椅子的活石头,三是柿子乡三河的三股水瀑布群,四是豆沙镇万古的老黎山观景台,五是豆沙镇长胜的长胜溶洞。还有石门八景,它们是仙人摘桃、金鸡报晓、石龙飞腾、雀笼高挂、犀牛望月、鼓映钟声、草履高悬、将军卸甲。

一个厚重、人文、神奇、秀丽、迷人的盐津呈现在世人眼前。

三、对于五尺道豆沙段古迹遗址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第一,对于南方丝绸之路五尺道豆沙段遗址的开发主要是以豆沙古镇和五尺道景区为主,周边其他旅游资源还属于未开发和待开发的状态,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应进一步加大。

第二,盐津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旅游开发中的资金投入和管理仍存在欠缺。应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外来企业或商家进行投资和旅游开发,从而带动整个盐津县整体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三,在五尺道豆沙段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对于遗址的保护力度不够。遗址的保护不仅仅只是颁布文件型保护条例,而且应在发展中保护。此外,历史、地理环境和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的破坏,给五尺道豆沙段遗址的保护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当地政府应与企业合力打造五尺道遗址保护区,建造保护亭或进行大规模数字化的保护。

四、结语

通过对盐津县五尺道豆沙段遗址的调研,盐津县豆沙段五尺道遗产资源丰富,有著名的袁滋摩崖石刻、古道驿站、古镇、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但现阶段的旅游开发还存着较大的不足,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宣传推广力度还不够。本文通过对五尺道豆沙段遗址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的分析,希望为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和依据。

[1]刘彦群.川滇黔古盐道与旅游开发研究[J].盐业史研究,2005(4):36-41.

[2]蒲世巧,谢美英.地方文化资源调查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宜宾县横江古镇石城山风景区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13(5):118-121,125.

[3]中央电视台七套《乡约》栏目组.古丝绸之路入滇要道——云南盐津县[J].农村百通,2013(16):20.

[4]周文华,徐桦.豆沙关:川滇“五尺道”上的关隘古镇[J].寻根,2014(5):64-67.

[5]段渝.五尺道的开通及其相关问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56-162.

[6]潘雪梅.论南方丝绸之路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1(8):183-184.

[7]高志宏.依托“南方丝绸之路”建设滇西中心城市[J].社会主义论坛,2014(12):36-37.

[8]刘小方,李海军.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四川省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00-303.

[9]李明,高院.四川旅游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浅析——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J].人间,2016(24):55-55.

[10]潘君喜,敖思.“一带一路”助推黑井古镇旅游转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2):56.

[11]程静.浅析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资源保护问题[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6):59.

[12]蒲世巧.地方文化资源调查保护与旅游开发——以宜宾县横江古镇石城山风景区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13(5):1199.

编 辑:

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昆明理工大学南方丝绸之路影像志创新团队

作 者:

张 蓉,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与遗产保护;喻丽,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数字媒体艺术方面研究;巴胜超,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传播人类学、民族文化传播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豆沙古镇旅游
豆沙冷却成块才能包月饼
爱情,真的可以战胜恐惧吗
同里古镇
旅游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美月日式烘焙教室
红小豆沙加工技术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