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一体化”校园平台建设

2017-09-16赵兰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2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一体化

赵兰

【摘要】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关乎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由高校领导团队、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和院系教学单位协调合作,构建“一体化”创业创新平台,以营造和谐、有效的创业创新环境,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业创新能力 一体化 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24-01

大学生思维活跃,极具创新潜能,而且当代大学生有创业创新的理想抱负,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生力军。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关乎未来各个行业的兴旺和国家经济的繁荣。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责无旁贷。

一、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业创新基础教育滞后

在教育培养模式中,教学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习实践、教学方法以及激励机制均突出和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品德培养,忽略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教育。如课程设置中缺少创新创业类课程,专业培养方案僵化,不能够与时俱进的体现鲜明特色和专业最前沿的行业发展趋势;教学过程侧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忽略了多元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加强创业创新的基础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根源。

2.创业创新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需要培养一支社会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参与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的指导和跟踪管理。目前高校的教师普遍注重概念理论的讲授,而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甚至有的走出校门就步入讲台,在心理、阅历、社会经验方面相对欠缺指导创业创新活动的能力。

3.实践活动过程管理不完备

部分创业创新活动流于形式和表面,虽然对创业创新活动积极牵头部署,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跟踪指导和过程管理,不重视最终创业创新成果的促成和转化。不仅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也打击大学生参与此类活动的积极性,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4.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有待完善

既往的关于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中,或重视创新能力的“学”,或重视创新实践的“做”,或片面强调如何促成创业创新成果。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到真正在实践中锤炼、提高的“做”过程是个联系统一,密不可分的过程。各高校在执行过程中,由某个单一部门负责创业创新活动的举办、申报和开展,忽略了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协调统一性。

二、各职能部门协同合作的“一体化”创业创新平台建设

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或一己之力能够完成。如果仅凭科研处或招生就业处来领导实施创业创新活动,缺乏了创业创新基本能力培养,其结果终会“事倍功半”,单部门“孤军作战”也可能导致“孤掌难鸣”。因此,高校需要制定完善的创业创新长效机制,建设由高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协同合作的“一体化”创业创新平台。

1.高校领导团队

高校的领导团队应明确大学生创业创新的重要意义,鼓励并支持建立完整有效的培养体系。校领导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人物,政策和制度的最高决策者,应当担任大学生创业创新培养体系的构建者和重要枢纽,建立教务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处、教学院系等部门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责任制和评价体系,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中给予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

2.教务处

通过调研探索新型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完善创业创新教育机制;课程设置应该与各专业的前沿动态相联系,及时更新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专业课程。只有在教学中保持新颖、先进,才能更好的引领、启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采用限选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与创业创新相关的课程,如就业创业指导、管理学、经济学、创新思维开发等,使大学生在知识体系中弥补创业创新相关能力的短板,提升大学生参与创业创新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建立创业创新激励机制,可将学生参与创业创新的活动和成果作为绩点、学分,纳入日常学习考核和评价体系,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学金、助学金或项目发展基金作为奖励;作为重要的教学管理部门,教务处还应倡导各教学单位将创业创新思维融入到授课、实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对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建立评价、奖惩制度。

3.招生就业处

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直接关乎学校的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招生就业处应作为主要的牵头单位开发社会的优质资源,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其一可以为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活动开拓广阔的第二课堂。其二可以引进优秀的创业者、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以讲座或选修课的形式向学生面对面讲授创业创新知识,带领学生感受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其三引进社会精英走进校园,指导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相关成果的转化。如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建立了“精英导师”制度,已开展多期内容丰富,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讲座,并建立导师与学生拉对子的联谊活动。该制度深受学生的欢迎,有效的提高了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招就处应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与院系和学生工作处的学生活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实践平台。同时,还应重视国家创业创新政策的宣传普及工作,及时更新相关信息,成为大学生与社会紧密联系的纽带。

4.院系教学单位

院系教学单位和专职教师位处教学一线,是专业知识和创业创新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担负着将创新思维融入教学的重任,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第一责任人。因此院系教学单位和教师应在备课、授课、作业等教学环节中注重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展望

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历程,是步入社会前知识和能力的准备与提升冲刺阶段。高等学校应抓住机遇,把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在部门责权明晰的基础上协同合作,共同构建“一体化”创业创新平台,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肖红伟.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華东师范大学,2006.

[2]李长熙.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一体化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语文“碎片化”阅读平台建设的探析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